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心经经义略说

此经要义,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二句。乃结集经者,撮取菩萨所说之纲要,而著此二语耳。

此经的要义,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两句。是结集经的人,撮取(观世音)菩萨所说的纲要,而著此两句。

色不异空之空,不可作空无之空解。以空无之空,是顽空故。此所谓空,即是真如实相。无名无相,而能显现世出世间一切诸相,所谓诸法实相者是也。

色不异空的空,不可作空无的空解。因为空无的空,是顽空的缘故。这里所说的空,就是真如实相。无名无相,却能显现世间、出世间一切相,所以称为诸法实相。

言色不异空等者,以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当体即是如来藏性。但以迷而未悟,遂成五蕴等法(合之即是五蕴,开之则为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实则五蕴悉皆圆具)。

所言色不异空等句,是因为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当体就是如来藏性。但因为迷而未悟,便成了五蕴等法(合起来讲就是五蕴,分开来说就是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实际上五蕴全都包括了)。

下文是诸法空相,即指此五蕴不异空,空不异五蕴,五蕴即是空,空即是五蕴之相。此相即是真如实相。此相无相,故以六不[1]显之。

下文是诸法空相,就是指此五蕴不异空,空不异五蕴,五蕴即是空,空即是五蕴之相。此相就是真如实相。此相无相,所以用六不来显明。

又恐但执理性,不务事修,复以十三无[2]显之。以见迷此真如实相,则为五蕴六根六尘六识。由此而有苦集二谛,流转十二因缘,轮回生死,了无出期。

又怕只执着理性,不务事相修持,再用十三无来显明。使人明白迷惑了这个真如实相,则成为五蕴、六根、六尘、六识。由此而有了苦集二谛,流转十二因缘,轮回生死,没有出离的日期。

悟此真如实相,以此五蕴根尘识法,修道灭二谛,及还灭十二因缘,以至六度万行,由兹彻证无余涅槃(智,即六度之般若。度,即得所证之大般涅槃,亦即究竟涅槃)。虽有生死剧苦,涅槃常乐,而于真如实相之中,了无所有。

悟了这个真如实相,用这五蕴、六根、六尘、六识之法,修“道”“灭”二谛,以及返还灭除十二因缘,以至六度万行,由此彻证无余涅槃(智,就是六度的般若。度,就是得到所证的大般涅槃,也就是究竟涅槃)。虽然有生死剧苦,涅槃常乐,而在真如实相之中,却完全没有。

迷者谓有此凡圣苦乐诸相。悟者谓此诸相,一一皆是真如实相,故无所得。而菩萨诸佛,依此皆得究竟涅槃,成无上道也。此一经之大义也。(录自民国十七年戊辰孟春朱柏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注首页)

迷惑的人认为有这些凡圣、苦乐诸相。觉悟的人认为这些诸相,一一都是真如实相,所以是无所得。而菩萨、诸佛,依此全都得到究竟涅槃,成就无上道啊!这是心经的大义啊!(录自民国十七年<1928>戊辰孟春<正月>朱柏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注》首页)

 

< 学习笔记 >

[1]六不:指经文“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2]十三无:指经文“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