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普济寺建如意寮开念佛堂功德碑记

普陀名山,乃大士示迹之胜地。普济禅寺,实四众祈福之道场。以故历朝钦敬,举世尊崇。一切善信,中外人民,各欲礼拜以投诚,不惮梯山而航海。

普陀名山,是观音大士示现化迹的胜地。普济禅寺,实在是四众弟子祈福的道场。所以历朝历代受到人们的钦仰敬重,举世之人全都尊重推崇。一切善男信女,中外各地人民,各各想要礼拜投诚,不惧登山渡海。

其十方僧众之礼朝者,每岁常有数千。虽则三寺分住,而普济实居多半。人众既多,不无疾病死亡。

十方僧众来礼拜朝山的人,每年常有数千之多。虽然是普济、法雨、慧济三寺分开挂单居住,但在普济寺实际挂单居住的占一多半。挂单居住的僧众已然很多,难免会有生病死亡的情况发生。

如意寮舍,向设鼓楼之下,无奈屋宇过深,窗牖甚少,阴沉暗闷,有碍卫生。前现住持,各欲重新建设,以工项甚多,力未暇及。锡麟堂当家明觉师,久蓄此志,殊少机缘。

如意寮舍,一向设在鼓楼的下面,无奈房屋太深,窗户很少,里面阴沉暗闷,有碍卫生。前任和现任住持,各个都想重新建设,但因工项很多,无力顾及到如意寮。锡麟堂的当家明觉法师,很久就怀有建如意寮的愿望,只是缺少机缘。

爰有安徽寿州孙融惺女士者,系孙中堂[1]之裔孙,亦法门之外护[2]也。今夏来山,寓锡麟堂,明觉为说,慨捐二千元以为发起,由是缁素诸公,各助净资,以观厥成。

现有安徽寿州孙融惺女士,是孙家鼐(nài)中堂的后裔子孙,也是法门的外护。今年夏天来普陀山,住在锡麟堂,明觉法师对她说到这件事,她慷慨地捐出二千元作为发起,由此僧俗诸公,各自捐助净资,以期办成这件事。

又由本山大德十八位,起一念佛会,经理念佛堂一切规则及经费。遂于鼓楼之南,建楼房十间,以为养病之所。鼓楼之下,中间作念佛堂,两边隔作六间,以住师僧,上开天窗,俾阳光透入,清斋净几,颇便诵持。

另外,由本山十八位大德,发起一念佛会,管理念佛堂的一切规则和经费。于是在鼓楼的南面,修建十间楼房,作为养病之处。鼓楼的下面,中间作念佛堂,两边隔开分为六间,安住师僧,上面开天窗,使阳光透入,清净斋房,明净茶几,非常便于诵经持咒。

请发菩提心之高僧作管堂,并真实修行之师僧六位,每日在本堂中二时课诵,三时念佛。寺中殿堂应酬,概不干预,以期病人常闻佛号,心念归一,庶易痊愈。若或欲终,更为助念,俾彼正念昭彰,随佛往生。至其已寂,则移于其旁之涅槃堂,以便装送,而免妨碍。

请发菩提心的高僧作管堂师父,还有真实修行的师僧六位,每天在本堂中二时课诵,三时念佛。寺院中殿堂的应酬,一概不干预,以期病人常闻佛号,心念归一,更容易痊愈。如果将要命终,更会为他们助念,使他们正念昭彰,随佛往生。等到他们圆寂之后,就移到旁边的涅槃堂,方便装殓送葬,以免有妨碍。

照应病人,管堂总其大纲,香灯,司水详悉料理,出龛迁化,均为助念,只此一举,有多种益。俾念佛人知身为苦本,努力勤修。

照料病人的事,管堂师父总揽其中的大纲,香灯师,司水师详细悉心料理,出龛迁化,都为亡人助念,就这一举动,便有多种利益。使念佛人知道色身为招苦的根本,努力勤修。

若病重者自不能念,由听堂中念佛之声,其心中已念念有佛现矣。若将去世,因大家助念之力,不至心现尘境,随业缘去。

如果病重的人自己不能念佛,由于听到堂中念佛的声音,其心中已经念念有佛显现了。如果将要去世,因为大家的助念之力,不至心现五欲尘境,随业缘而去。

佛以看病为八福田中第一福田,愿以后之住斯堂者,咸发自利利他之心,精修净业,决定现生烦惑消除,善根增长,临终感应道交,佛圣来迎矣。

佛以看病为八福田中的第一福田,愿以后住在念佛堂的人,全都发起自利利他之心,精修净业,决定现生烦惑消除,善根增长,临终感应道交,佛圣来迎啊!

又所募之款,除修葺念佛堂,创建如意寮,涅槃堂外,又补修御碑亭栅门,造化身窑,迁七十余厝(cuò)棺[3]葬于后山梵音洞所属之沙地,重修码头,盖道头男女厕室各一所,悉由明觉与普济寺监院融通,知客本立而为捐募。

再有,所募化的钱款,除了修葺念佛堂,创建如意寮,涅槃堂之外,另外补修御碑亭的栅门,造化身窑,将七十多付厝棺迁葬到后山梵音洞所属的沙地,重修码头,盖建道头男女厕所各一座,全由明觉法师与普济寺监院融通法师,知客本立法师捐募。

窃谓如意寮立念佛堂最为合宜,以于存殁健病,均为有利益。诸方丛林,当有相继而立者,愿我同衣,各为提倡。

我认为如意寮建立念佛堂是最合适的,这对于生者死者、健康的人、生病的人,都有利益。各个地方的丛林,当会有相继而建立的,愿我同衣僧众,各各为之提倡。

 

< 学习笔记 >

[1]孙家鼐中堂:孙家鼐。字燮(xiè)臣。谥“文正”。光绪帝师。后历任内阁学士、工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受命创办京师大学堂(即北京大学前身)。孙家鼐深知官场险恶,不主张后代从政,只有曾孙女孙琪方,嫁给了孔子的第77世孙孔德成。

[2]外护:供养扶助僧尼修行、援护佛法弘通(的在家人、俗人等)。

[3]厝棺:因亲人死后,多不立即下葬,必须等选到吉地后方才入土,而停柩户外,盖厝屋藏棺的丧葬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