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印光法师文钞读书会第536天

印光法师文钞.读书会第536天

宏海法师 导读

这一段印祖接着对王弘愿的说法作点评:“彼之所论,乃约教而遗机。光乃约机而论教之利益。盖契理而不契机,则不能感应道交。所谓说法不投机,便是闲言语矣。大意如此。”
王弘愿居士所讲的是约教理而说,是契理的,在义理方面没毛病。但是佛法总要对众生的根机有所作用,能够契机才行。而他的言论显然是忽略了众生的根机,契理不契机,那就等于说闲话,并不会对修行人发挥积极的作用。所以说,弘扬佛法要契机,否则怎么去感应道交呢?
印祖自己的观点是约根机而讨论教理的利益,就是既要契机,还要称性导归到理,这样才是一种正确的弘扬佛法、思辨义理的方法。
后边又转到另一个问题:“一位摄一切位,而从浅至深,行相仍复历然。圆融不碍行布二语,最为恰当。盖以圆融,正圆融其行布。若无行布,说甚圆融。行布,正行布其圆融。若无圆融,则其行布,便成生灭,便属小乘谛理,便非因该果彻之道矣。”
这段话是讲圆融的问题,就是既要不妨碍有次第进行,同时也要知道这些次第之行一直在如如不动的法上。比如菩萨修证的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等,从浅位到深位,次第非常清楚;但每一个次第都没有离开真如法性。所以说如来如来,就是圆融和行布的一个合体词,表达的就是圆融无碍。
圆融就是圆满融通,没有障碍,现前一切法皆是佛法,都在真如法性上。行布就是次第——虽然一切法都是一味的,但我们修行的过程仍然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过来,这个过程中还会有差别相,还会有次第。
如果讲次第不讲圆融,那就成生灭法了。就等于说,你从低处修到高处,高处就生出来了,低处就灭掉了;那这样的话,这就成了生灭法,就不符合圆教的宗旨了。

▲…原文…▲

 

➤ 印光法师文钞:《复徐蔚如居士书五》
➤ 文钞读书会:第534第535天第53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