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一

🔎 ◤…读书会第86天…◢
不慧为儒未能,学佛不就。久离故乡,欲反未能。每一省察,惭惶无地。忽接华翰[1],若遇故人。但书中赞誉过分,令人如临鈇钺(fū yuè)[2]耳。祈以后再有笔谈,勿用此套。

我学习儒家,没什么收获,学习佛法,也没有什么成就。离开故乡很久了,想要回去也不能够。每每自己反省思察,真是惭愧惶恐极了。忽然接到你的来信,如同遇到了老朋友。但是您在书信当中过分的称赞我,令人如同面临刀斧刑具啊!祈望以后再有来信,不要再说这些称赞的话。

令兄枝芬,于七月十四日晤面。因询居士修持家道,言其为善益力,道念日增。但以家门不幸,令郎早夭,二孙尚幼,颇怀忧思。予闻之不禁慨然长叹。

你哥哥枝芬,在七月十四日见过面。因此询问你修持佛法、以及家境的情况,说你做善事更加努力,道念一天天在增长。但因为家门不幸,儿子夭折,二个孙子还小,你心里很忧虑。我听后不禁慨然长叹。

须知逆来顺受,始名乐天。修身植德,方曰尽性[3]。世有愚人,不知夙生善恶,惟观眼前吉凶。见作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当为。作恶而得福,便谓恶不足戒。不知善恶之报,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譬如三尺之冰,岂一朝之寒所能结。百川之泮(pàn)[4],亦岂一日之暖所能消。切不可怨天而尤人,犹豫而退悔。宜学俞净意[5]之修身,袁了凡[6]立命。将见二孙必成佳士,麟儿[7]屡见诞生矣。

要知道逆来顺受,才称为乐天知命。修身植德才叫穷理尽性。可惜世间愚痴的人,不知道过去世善恶的因,只看眼前的吉凶祸福。见行善人得到祸害,便认为善不应当做。见作恶的人得到福报,便认为恶不必革除。不知善恶的因果报应,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事情发生的原因由来已久。譬如三尺冰冻不是一夜的寒冷所能冻结。百千江河结冰消融,也不是一天的温暖所能消融。切不可面对逆境怨天尤人,更不可对善法犹豫退悔。应该学俞净意的修养身行、袁了凡立命的志向。将会见到二个孙子必定成为品学出众之人,聪慧的后世子孙不断诞生啊!

至于华严重建,诚属莫大功德。然居处深山,募化维艰。只可随缘,不宜勉强。有殿可以供佛,有寮可以安身,行道居处有所庇覆,足矣。何必多造殿宇,广列长廊。不为利益自他,惟取快悦俗目乎。

至于华严寺的重建,确实有很大的功德。然而居住在深山中,化缘筹钱非常艰难。只可以随缘来做,不应该勉强。有殿堂可以供佛,有寮房可以安身行道,住处有所庇覆,就满足了。何必要建造很多殿宇长廊。不是为了利益自己他人,只是为了取悦世俗人的眼睛吗?

🔎 ◤…读书会第87天…◢
谢友才志虽高,可惜从未一遇通人。所言自悔时过难学者,特举业[8]耳。不知学圣学贤之时,无过无不过。其学亦无难无易。

你那位姓谢的朋友,才志虽然很高,可惜从来没有遇到过精通佛法的人。他所说的:自己后悔时间年纪超过了,难以再学习,这只是就科举考试来说罢了。他不知道学习圣人、贤人的时间,无所谓年龄超过或不超过的。学习也没有困难容易的分别。

何以言之。孔子七十,尚欲假年学易,为免大过计耳。岂为熟其词义以雄笔札,得高爵者哉。十五志学,七十尚学。彼年临四十,岂时过不能为学耶。

为什么这么说呢?孔子七十岁,尚且想要延长寿命来学习《周易》,这是为了免除犯大的过失而作的打算。哪里是为了精熟词义来雄壮文章,得到高官爵位呢?孔子十五岁就专心求学,到了七十岁还要学习。他的年纪刚到四十岁,哪里是时间年纪超过就不能学习呢?

尧舜之道,孝弟[9]而已矣。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10]。圣罔念而作狂,狂克念而成圣[11]。有何难易之可论于其间哉。

尧舜先圣的大道,就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啊!一天能够克己复礼(克除私欲,行为符合天理),天下就归附仁德了。圣人失去正知正觉就成为狂妄的人,狂妄的人克服邪念就能成为圣人。这当中,有什么困难容易可说呢?

予谓谢友,为学莫善此际。有父母可以尽孝,有兄弟可以尽弟,有儿女可以教训,有诗书可以取法,正合夫子居家为政之道。此时不学,真是时过难学矣。纵令文章盖世,官居一品,终是一穷微极妙之艺人,非适时力学之儒士也。因闻佛语,遂持长斋,可知宿因深厚。废弃前功,意欲出家,可知道眼昏朦。

我对这位姓谢的朋友说:学习圣贤之道,最好就在这个时候。有父母可以尽孝道,有兄弟可以尽悌道,有儿女可以教训,有诗书可以取法,正合孔夫子居家为政之道。这个时候不学,真的是时过难学了啊!纵然文章盖世,官居一品,终究只是一个穷微极妙的艺人,不是顺适时机努力学习圣贤的儒士。因为听到佛语,就持长斋,可见他宿因深厚。废弃以前事功,想要出家,可知他道眼昏朦。

如来说法,恒顺众生。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外尽人伦,内消情虑,使复本有真心,是名为佛弟子,岂在两根头发上论也。

如来说法,恒顺众生的根性。遇父亲说慈爱,遇儿子说孝顺。对外要恪尽人伦道德,向内要消除情见疑虑,恢复本有的真心,才名为佛弟子,哪里是在两根头发上理论呢?

🔎 ◤…读书会第88天…◢
况贵乡僻居深山,知法者少。高明者以语言不通之故,皆不至其地。仗此好心,竭力学道。孝弟修而闾里感化。斋戒立而杀盗潜消。研究净土经论,则知出苦之要道。受持安士全书,则知淑世[12]之良谟(mó)[13]。以净土法门谕亲,以净土法门教子,及诸亲识。正以生死事大,深宜痛恤我后。

何况你的家乡在偏僻的深山,知道佛法的人很少。高明的人因为语言不通的缘故,都不到那个地方。你要仗着学佛的好心,努力学道。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感化乡里民众。吃斋守戒,杀盗等事便会暗中消除。研究净土经论,就知道出苦的要道。读诵遵行《安士全书》,就知道济世的良谋。以净土法门告知双亲,以净土法门教导子女,以及诸位亲友知识。正因为生死事大,更应该好好顾念自己的将来。

不必另择一所,即家庭便是道场。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亲戚,尽作法眷。自行化他,口劝身率,使其同归净域,尽出苦轮。可谓戴发高僧,居家佛子矣。

不必另外选一个处所,家庭就是道场。因为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亲戚都是法眷属。自行化他,言语劝说,以身表率,使他们都归依三宝,出离轮回。这样就可以说是戴发的高僧,居家的佛子了。

宜以鄙意告之。倘闻此不加诽毁,又欲进步,路头不决。身事暇适,不妨亲至普陀来访一番。否则但观净土十要,及净土圣贤录,自知取法,不劳更问他人矣。

应该将我的意思告诉他。倘若听后不加诽毁,又想要进一步修学,而道路不明。如果身体事务有空合适,不妨亲自到普陀山来访一次。否则只看《净土十要》,以及《净土圣贤录》,自然知道取法,不须再问他人了。

令兄忠厚有余,似与此道有缘。宜劝受持安士全书,庶不虚此一晤。弥陀疏钞,安士全书各一部,随书带来,以结净缘。

你的哥哥很忠厚,似乎与净土法门有缘。应该劝他受持《安士全书》,才不白白浪费这一次见面。《弥陀疏钞》,《安士全书》各一部,随信带来,以结清净法缘。

 

< 学习笔记 >

[1]华翰:对他人来信的美称。

[2]鈇钺:斫刀和大斧。腰斩、砍头的刑具。

[3]尽性:尽量发挥天赋的个性。儒家谓人物之性均包含天理,唯至诚之人,才能发挥人和物的本性,使各得其所。◇《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穷究天下万物的根本原理,彻底洞明人类的心体自性,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4]泮:融解,分散。

[5]俞净意:明朝。讳都,字良臣。多才博学,却壮年穷苦,晚年凄惨,直到遇到灶神才明了原因是“意恶太重,专务虚名”。遂改过自新,力行三年得真实效验。详见《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6]袁了凡:明朝。原名黄,字坤仪。原本命中注定没有孩子、寿五十三岁、官至县长。后受教于云谷禅师,修福积德,改变了命运。详见《了凡四训》。

[7]麟儿:“麒麟儿”之略称。颖异的小孩子。

[8]举业:为应科举考试而准备的学业。

[9]孝弟:亦作“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10]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仁:语出《论语・颜渊》。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于礼,这就是仁。一旦如此,则天下一切皆归于仁。克己复礼,战胜己私,还归真理。

[11]圣罔念而作狂,狂克念而成圣:语出《尚书・多方》。明白人迷失了正念,就成为昏愚的恶人。糊涂人能够克服妄念,就成为通明的圣人。圣,通明。罔,迷惑。狂,昏愚。克,克服。

[12]淑世:济世。淑,善,美。

[13]良谟:良谋。谟,计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