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 ◤…读书会第175天…◢
法幢和尚[1],宿具灵根。初为真儒,后为真释。可谓不枉读书学道耳。

法幢和尚宿世具有灵性慧根。最初是真正的儒家学者,后来又是真正的出家僧人。可以说是不枉读书学道啊!

世有真儒,方有真僧。彼无赖之徒出家者,固皆破坏佛法之魔王外道也。其语录皆痛快直捷,豁人心目。可以刊板流通,以为禅家法宝。

世上有真正的学儒人,才有真正的出家僧。那些无赖之徒来出家的人,本来都是破坏佛法的魔王外道。法幢和尚的语录全都痛快直捷,开豁众人的内心眼目。可以刊板来流通,作为禅家的法宝。

🔎 ◤…读书会第176天…◢
然此乃唯发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道。吾人专修净业,勿于彼言句中捉摸卜度,以致两失其益。不可不知。

然而这只是发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法门。我们专修净业,不要在他的语言文句当中去捉摸卜度思惟,而导致禅净两方面都失去利益。不可不知这个道理。

宗家提倡,唯指本分,此外概不阐发。其修因克果,断惑证真,皆密自修持耳。门外汉见宗家不提此等修证道理,遂谓宗家全不用此等法,便成谤宗及谤佛,谤法矣。

禅宗大家所提倡的,唯有直指本分,此外一概都不阐发。其中的修因证果,断惑证真,都是秘密地自己修持罢了。门外汉见到禅宗不提这些修证的道理,于是就认为禅宗完全不用这些修证的方法,便成为诽谤禅宗,以及诽谤佛,诽谤法了。

🔎 ◤…读书会第177天…◢
马僧摩[2]见地高超,文字美妙,亦可寿梓[3]流通。王幻如[4]于宗门非无见处。但以不肯深研教理,兼亦绝未亲近知识,故只成一个宗门文字知见而已。其人于光绪廿一年乙未春至普陀,于法雨寺住持化闻和尚座下披剃。未受戒,居半载归家,而遂复为居士。

马僧摩居士见地高超,文字美妙,他的书也可以刻板流通。王幻如对于禅宗门径不是没有一点悟入之处。但是因为不肯深研教理,又加上绝对没有亲近过大善知识,所以只成为一个禅门的文字知见而已。这个人在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年(1895)春天来到普陀山,在法雨寺住持化闻和尚的座下披剃出家。没有受大戒,住了半年回家,因而又还俗为居士。

初册中谓丙申至普陀,与化闻为知己,拟欲剃染,因家事促归。其言行不相应,于此可见。光曾见其人,未与一言相交。问其常与相晤者,彼何行持。言亦不念佛,亦不看经。

书的初册当中,说他丙申年(1896)到普陀山,与化闻和尚为好友知己,打算想剃发出家,却因为家事而很快回家。他的言行不相应,在此可见其人。我曾经见过这个人,没有与他说过一句话。问到经常与他来往见面的人,他是如何的行为修持。说:也不念佛,也不看经。

其明心录中所说,半皆彼昔时镜花集中之言。其禅宗之意,实有所得。禅宗之行,实未措办。故致不知时务,妄投法药,致令无知无识者,学此空套子话,反拨弃经中实理实事以自盲盲人耳。

他的《明心录》中所说的,一半都是他过去《镜花集》当中的话。对于禅宗的大意,实有所得。但对于禅宗的实行,实际并未打算去做。所以导致不知时务,错妄投下法药,致使无知无识的人,学他这些空套子的话,反而拨弃经典中的实理实事,来自己盲修,而又盲引他人啊!

其始终不露出朝代及年号者,皆其意欲后世谓己是上古之高人而已。此全体是凡夫生死结业心,何尝有任运随缘自乐天真之意。此等人亦不可赞,恐人因我赞而认彼为全是。

他的书中,始终不露出朝代以及年号,这都是他想要后世之人认为自己是上古的高人罢了。这个心态,全体是凡夫生死结业之心,哪里有任运随缘,自乐天真的率意。这种人也不可以称赞,恐怕他人因为我的称赞,而认为他所说的全对。

亦不须谤,恐人因我谤而谓彼为全非。但子守子法,吾行吾道即已。那有闲工夫论他家不关己分之闲事乎。

也不须要诽谤,恐怕他人因为我的诽谤,而认为他所说的全错。只是你守你的法,我行我的道就好了。哪有闲工夫去议论他人那些不关自己本分的闲事呢?

🔎 ◤…读书会第178天…◢
卍莲净土诗[5]小序,前两行发明遮表[6]一心,亦属谬论。善导专修净业,可名表专一心。永明万善圆修,何名遮专一心。直是一错到底。

《卍莲净土诗小序》,前面两行,发明“遮表一心”,也是属于谬论。善导大师专修净业,可以说是:表专一心。永明大师万善圆修,怎么可以说是:遮专一心?真是一错到底。

当云净土法门,修有专圆。由众生根器不一,致诸祖立法不同。善导令人一心持名,莫修杂业者。恐中下人以业杂致心难归一,故示其专修也。永明令人万善齐修,回向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致福慧不能称性圆满,故示其圆修也。

应当说:净土法门,修有专修圆修。由于众生根器不一,导致诸位祖师立法不同。善导大师让人一心持名,不要夹杂其它的修持,恐怕中下根器的人因为修持的法门太多,致使心力很难归至一处,所以让他们专修一门。永明大师让人万善齐修,将功德回向净土,是恐怕上根器的人行持偏堕在一边,致使福慧不能称真如本性而圆满,所以让他们圆满地修习万行。

🔎 ◤…读书会第179天…◢
要之人未到大彻大悟地位,其立言决难无弊。譬如井蛙,只见一井量之青天而已。随自意三昧校正重刻序,于初发心菩萨,约大心凡夫,通说。约圆教初发心住菩萨,正说。了此则不生我慢与退屈二种过愆矣。

总之,人没到大彻大悟的地位,他所写的文章决定很难没有弊端。譬如井底之蛙,只见到一口井那么大的青天而已。《随自意三昧校正重刻序》(见增广卷三),对于其中的初发心菩萨,即发大菩提心的凡夫,是通说。对于圆教初发心住菩萨,是正说。了解这个道理,就不会生起自我高慢与自甘退屈的两种过失了。

 

< 学习笔记 >

[1]法幢和尚:明朝官员。明没后出家,法号法幢。主持、重修密印寺(浙江省温州市)。康熙年间病逝。著作有《法幢禅师语录》、《任先自订年谱》等传世。

[2]马僧摩:明朝。法幢和尚的受业师。

[3]寿梓:把文稿印成书以便于永久保存。寿,使长寿、长久,指镌刻,镌镂。梓,木头雕刻成印刷用的木板。

[4]王幻如:近代中医师、诗人王敬身之父。著有《幻如禅宗明心录》等。

[5]卍莲净土诗:(清)晓柔法师。晓柔法师,法号卍莲。初入天台宗,后以净土宗为指归。近代上海地区最早弘传天台思想的法师。谛闲法师被授为传持天台教观四十三世祖前,曾向晓柔问学,颇得奖掖。除《卍莲诗钞》外,另著有《净土证心集》,收于《大正藏》。

[6]遮表:遮情与表德之并称。
 (1)遮情,亦作遮情门。藉否定错误见解,而消极导入真智。
 (2)表德,亦作表德门。直接表现真如之功德(即事物之实相、状态等),而积极得真智。
 此外,密宗用以解释经典、字相之“十六玄门”中,遮情、表德即属其中最初之二门;又用此二门简别显、密二教,谓一切之显教为遮情门,密教为表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