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复袁闻纯居士书

🔎 ◤…读书会第469天…◢
接大圆书,谓居士与夫人,并令郎,皆欲皈依于光。夫光一迂腐不堪之粥饭僧[1],大圆不详察而谬为皈依,何居士又踵袭其谬,而不以为浼乎。

接到唐大圆的信,说你和你夫人及儿子,都想要皈依我。我是一个迂腐不堪,只会吃饭的僧人,唐大圆不详察而错谬的皈依我,为何你又沿袭他的错谬,而不担心受到玷污呢?

虽然,泥塑木雕之佛,敬之亦可生福。汝既发心,且即将错就错,一旦翻然悟其非真,不妨再转而敬真佛,固未始不可也。

即使这样,泥塑木雕的佛像,如果恭敬地对待,也同样可以让人得到福报。你既然已经发心,姑且就将错就错,先恭敬泥塑木雕的佛像吧。等清醒觉悟到那不是真佛的时候,不妨再转而恭敬真佛,也未尝不可。

🔎 ◤…读书会第470天…◢
今为汝取法名为智纯,令夫人为智本,以众生本具佛智,由烦恼夹杂,则如金在矿,不得真实受用,则此本具之智,变而为妄知。

现在为你取法名为智纯,为你夫人取法名为智本。因为一切众生原本就具备佛智,只是这个智慧和烦恼夹杂在一起。就如同金子在矿石中,不能得到真实受用。同样,这个被烦恼所夹杂的本具之智,也就变为妄知了。

虽此妄知依本智[2]而起,而本智之体用全失,若反而念佛以自摄其心,则其智渐归于纯而得其本矣,此与令夫妇命名之大意也,不知有合于汝心否。

虽然这个妄知是依于本智而生起的,而本智的体和用却都完全丧失了。如果反过来用念佛的方法,来收摄这颗心,那么这个智就渐渐归于纯净而回归其本原了,这就是给你们夫妇所取法名的大意,不知道是否符合你们的心意。

🔎 ◤…读书会第471天…◢
又智本既能持月十斋,年三斋,何不长斋。食彼之肉,养我之身,人固习而安之,试一反思,则将战惧不安,况实杀之食之乎。

另外,智本既然已经能够每月持十斋日,每年持三斋月,为何不吃长斋呢,吃众生的肉,来养活我们的色身,人们因为习惯了就安然处之,如果试着反思一下,就会战兢惧怕,惊恐不安,更何况真要杀死而吃掉它们呢?

孟子谓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3]。夫与子皆长斋,汝何忍不长斋。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第一。

孟子说:“一旦知道了自己的某种行为不合乎道义,就应该马上停止。”丈夫与儿子都吃长斋,你如何忍心不吃长斋呢?净业修持的正因,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第一条。

食肉之人,虽不自杀,亦难免杀业。以非杀无肉故,以钱雇人代杀故。

吃肉的人,虽然不是自己亲自杀,也难免有杀业。因为只要有肉就一定有杀害,只不过是用钱来雇人代杀而已。

🔎 ◤…读书会第472天…◢
扶球当名福球,以环球之祸,由于不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事理,遂致任自己野蛮心,行弱肉强食,互相残害之惨事。

“扶球”应当改叫“福球”,因为全球的灾祸,是由于不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事理,于是导致随任自己的野蛮之心,做弱肉强食,互相残害的惨事。

🔎 ◤…读书会第473天…◢
汝既皈依佛法,当以此事此理,由自行而渐及于他,俾一切内而眷属,外而乡党邻里与一切相识之人,同知此理,同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则杀业消而风俗淳厚,神人和而天下太平矣。

你既然已经皈依佛法,就应当自己先遵循和实践因果报应轮回的事理,进而用这些道理逐渐的教化他人,使得一切家里的眷属,外面的乡亲宗族,附近邻居乃至一切认识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都能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那么就会杀业消除而风俗淳厚,神人和谐而天下太平了。

诸恶莫作二句,乃三世诸佛之略戒经,切勿浅视,当从举心动念处审察。若能推致其极,尚可以上成佛道,况其余福慧果位乎哉。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二句,是三世诸佛戒经的要略,千万不要粗浅的看待,应当从举心动念之处来自我审察。这两句话如果推到极致,尚且可以上成佛道,何况其余的福慧果位呢?

🔎 ◤…读书会第474天…◢
佛于大乘经中屡言之,非出于阴骘文,乃文昌帝君引用佛经耳。其余修持净业之说,文钞中具说之,此不详书。

这两句话,佛在大乘经中多次说到,并不是出自于《阴骘文》,而是文昌帝君引用佛经里面的话。其余修持净业的言说,在《文钞》中已经具体的说过了,此处不再详说。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若不以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为依怙而常念之,则祸患之来,或所不测,及其卒遇,徒唤奈何。

现今的世道,是个患难的世道,如果不以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为依怙,而常常的称念,那么祸患或许会在没有预料到的时候来临,一旦突然遇到,徒然叫唤又有什么办法呢?

倘能预先持念,必有冥为转移。况生死到来,人各有此日,故宜常作临终想,则一切非分之妄想,与不能资之以了生死之诸法门,自不致力驰骛[4],而令此决定仗之可了生死之法荒疏不修也。愿汝夫妻父子,同不以光言为迂腐,则幸甚。

倘若能够预先就持念佛菩萨名号,那么祸患必定能在冥冥之中转移。何况生死到来,每个人都有这一天,所以应当常常作临终时刻来观想,那么一切非分的妄想,自然会停止奔驰;自然不会去盲目跟随一切不能帮助我们了生死的法门,从而荒废疏忽了这个决定可以了生死的法门啊。愿你们夫妻父子,都不觉得我的话迂腐,那么就很庆幸了。

末世众生,根机陋劣,不依净土法门,决定无由了脱。

末世的众生,根机陋劣,不依靠净土法门,决定没有办法了脱生死。

一班好高务胜者,多多越分自命,觉得禅教之理性渊深,遂不以净土为事。从兹弃佛力而仗自力,弄到结局时,皆成种远因而了不得其实益耳。

有一班好高务胜的人,大多是超越本分自命甚高,觉得禅宗的义理广博深邃,于是不修持净土法门。从此放弃佛力而依仗自力,到了最后,都只是种下了未来得渡的远因,而全然没有得到实际的利益啊。

🔎 ◤…读书会第475天…◢
智本与汝夫妇也,汝能实行,彼久而久之,则相观而化[5],固无所用其忧虑也。谭碧云之著急,不独彼一人独犯此病,一切学佛之人,多多皆犯此病,既有此病,不是招感魔境,便是未得谓得。

智本与你是夫妻关系,只要你能够真实行持,她在身边看得久了,也会逐渐被感化的,因此不要太过忧虑。谭碧云急于想修行证果这样的毛病,不但他一个人犯,学佛的人中有很多都犯这种毛病。一旦有了这种病,不是会招感来魔境,便是会犯还没得到(某种境界或果证)就说已经得到的大妄语。

须知心本是佛,由烦恼未除,枉作众生,但能使烦恼消灭,本具佛性自然显现。如磨镜然,止期垢净,勿虑无光。如医目然,但能去翳[6],自复本明。

须知我们的真心本来是佛,由于烦恼没有断除,所以枉作了众生。只要能使烦恼消灭,我们本具的佛性自然会显现。就好像磨镜一样,只需期望尘垢磨干净,而不需要忧虑镜子没有光亮。又像治疗眼病一样,只要能去掉遮挡眼球的眼翳,眼睛自然会恢复本来的光明。

若于垢未净,翳未去时,即欲大发光明,曷(hé)[7]可得乎。若发,便是妖魔所现,决非镜目之真正光明也。凡初发心人,俱宜以此意告之。

如果尘垢没有磨干净,眼翳没有去除,就想让镜子或眼睛大放光明,这能做到吗?如果发光,就是妖魔所现的,决不会是镜子或眼睛的真正光明啊。凡是刚开始修行的人,都应该将这个道理告诉他们。

 

< 学习笔记 >

[1]粥饭僧:谦词。僧人自称,只吃粥饭而不努力修行的僧人。

[2]本智:根本智。亦称“无分别智”。“后得智”之对称。
 净空法师开示:“根本智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根本智;后得智是根本智的起作用,教化众生。根本智是自受用,后得智是他受用。与一切众生相处,圆满教化的作用,完全在后得智,后得智也叫差别智。根本智、后得智都是《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它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差别智、是起作用。我们讲开悟了,开悟是根本智;开悟之后,确实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了,那是差别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九十六集)2014/8/21)
 南怀瑾《孟子与离娄》:“佛学对于得道,名为“根本智”,明心见性所获得“赤子之心”就是根本智。但得道以后,并不就是一通百通,也就是说,不是只要打坐一悟了道,什么都会知道——电机工程也懂了,或者制造原子弹也懂了,一切就像制造咸鸭蛋一样制造出来。事实并非如此。这些人世间的各门各类知道,名为“差别智”。不过得到了根本智,学起差别智来会更快学会,可以说能到达一闻千悟。对同一件事,普通人要听一百句话才能懂的,而有了根本智的人,只要听一句话就全懂了。如果说连一句话也不听就懂,是不可能的。但在宗教界,往往产生这种错误的观念,尤其学佛学道的年轻人常会有这种幻想,以为打坐悟了道,宇宙间的任何事都会知道,其实一切仍然是要学的。孟子后来讲的“博学而详说之”,就是指差别智而言。”
 南怀瑾《习禅录影》:“没有得到根本智,差别智越多越是障碍,若是得了根本智,差别智越多,方便越多。”

[3]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语出《孟子・滕文公下》。有一个天天偷鸡的人被告诫说,这种做法不道德。偷鸡人回答,那我逐渐改正,以后每个月偷一只,到明年就再也不偷了。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揭示人们明明认识到不对,但就是不愿意彻底改正,而以减少数量来遮掩。

[4]驰骛:亦作“驰鶩”。奔驰,奔走。

[5]相观而化:看到好样子而受到感化。

[6]翳:目疾引起的障膜。

[7]曷: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