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与徐蔚如居士书三

🔎 ◤…读书会第527天…◢
昨接手书,并哀启[1]。读之,不禁悲感无已。夫诸佛菩萨,法身大士。愍念众生,示生世间。和光[2]同事,以行教化。或男或女,或国王大臣,妃后大家[3],及与贫穷下贱之流,俾触目感发。随地随人,而得入于一乘阃(kǔn)奥[4]而不自知。如是则法道流通,如春回禹甸[5],日朗尧天[6]。无一处一人,不蒙其光明,沐其含育也。

昨天接到你写的信和哀启,读后,不禁悲伤感叹不已。诸佛菩萨以及法身大士,因为哀悯怜念众生的缘故,示现出生在世间,隐藏光芒与众生共事,来施行教化。示现为男子或女子,或者国王、大臣,皇后、妃子、贤女,以及贫穷下贱之流,使得众生亲眼看见(他们的事迹)而受到感动启发,从而随地随人,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一佛乘的境地。这样一来,佛法的流通,如同太阳照耀着春天的大地,没有一个地方不蒙受光明;又好似时间回到了唐尧和夏禹的时代,没有一个人不得到化育啊。

🔎 ◤…读书会第528天…◢
太夫人一生行迹,及临终景象。光前所谓乘愿轮以示生,居坤维而说法者,为的确之极。

根据你母亲一生的行为事迹,以及临终的景象来看:我前面所说的,乘愿力之轮来示现生死,居妇女地位而演说佛法,是确切到了极点。

光虚受男身,滥厕[7]僧伦,四十年来,于法门毫无裨益。读太夫人汲汲流通大藏,刻印契理契机之书,直欲愧死。而朝暮礼诵时回向,乃摅我愚诚。尚望太夫人慈愍,挽弥陀圣众,以速度我,何可谓为法施。

我徒劳地受身为男子,在僧人的行列中滥竽充数,四十年来,对于佛门丝毫没有贡献。读到你母亲急切地流通大藏经,刻印契理契机的佛法书籍(这些事迹),几乎要惭愧而死了。至于早晚礼拜诵经时(为太夫人)回向,只是表达我一点庸愚的诚意而已。还祈望着太夫人慈悲怜愍我,快快挽随阿弥陀佛以及海会圣众来度我,哪里可以说成是法布施呢。

然不妨借此缘事,以增长自利利他之心。故博地凡夫,当礼诵时,尚为诸佛回向,况示居凡位,于理又有何妨。

然而也不妨借着这个事情和缘份,来增长自利利他之心。所以,博地凡夫在礼拜诵经之时,尚且要为诸佛回向。何况你母亲示现于凡夫地位,所以(为太夫人回向)这样做在义理上也就没有什么妨碍。

至于七中,及一切时,一切事,俱宜以念佛为主,何但丧期。以现今僧多懒惰,诵经则不会者多,而又其快如流,会而不熟,亦不能随念。纵有数十人,念者无几。唯念佛,则除非不发心,决无不能念之弊。又纵不肯念,一句佛号,入耳经心,亦自利益不浅。此光绝不提倡作余道场之所以也。

至于打佛七的时候,及其他一切时间,一切事务当中,都应该以念佛为主,哪里只是丧期内才这样呢?因为现在的僧人有许多都比较懒惰,不会诵经。加上(法会中诵经)诵得像流水一样快,会诵但不熟悉的人也不能随着诵念。就算有几十位僧人,能诵经的也没几个。只有念佛这件事,除非不发心,否则绝对没有不能念的。另外,纵然不肯念佛,一句佛号入耳经心,也对自己有不小的利益。这就是我绝不提倡作其他佛事道场的原因。

人当临终,唯同声念佛为有益。若识心未去,沐浴举哀[8]等,大有所妨。是以修净业人,须于平日,与眷属说其所以,庶不至误用亲爱。

人在临终时,只有同声念佛这件事最有益于亡者。在亡者的神识还没离开的时候,为亡者沐浴或举行哀悼等举动,都会对亡者往生有很大妨碍。所以说修习净业的人,必须在平时,就和亲人眷属说明临终关怀及助念往生的事理,才不会被亲人眷属错用了情爱(而使得往生受阻)。

若过量大人[9],出格高士[10],正不必惧其被此牵挂耳。良由彼福德深厚,当秽业已灭,净境现前时。即在此时,其所见所闻,已非此间景象矣。

如果是过量大人或者出格高士,自然不必担心被家亲眷属障碍往生了。这是由于他们的福德深厚,正当他们的秽业灭除,净境现前的时候,就在此刻,他的所见所闻,已经不是这个世间的景象了。

🔎 ◤…读书会第529天…◢
太夫人盖非常流,固不得以常格[11]律之。其往生可必,其品位当不在中下。然佛法宏旷,唯成佛方可歇手。欲决得往生,正不妨恳切念佛,常行追荐[12]。即佛经所谓虽知罪性本空,而常悔先罪,不说已得清净。

你母亲想必不是平常人,自然不可以用惯例来衡量。她往生是必定的,品位应当不在中下。然而佛法广大深远,只有成佛之后,才可以停歇啊。想要决定往生西方,不妨恳切念佛,常常举行追荐佛事。这就是佛经所讲的“虽知罪性本空,而常悔先罪,不说已得清净”。

莲池谓年中常须追荐先亡,不得谓已得解脱,遂不举行耳。须知念佛诵经,虽曰荐亲。实为现前眷属亲知,开心地,种善根。及所有荐亲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以广大自他存亡之心量,以消灭自他存亡之执碍耳。

莲池大师说:“每年当中要时常超荐先亡,不能说他们已经得到解脱了,就不进行超荐了。”要知道念佛、诵经,虽说是为了超荐已经去世的亲人,实际上是在为现前眷属亲朋开启心地,多种善根;同时也是以所有超荐亲人的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由此广大自己和他人、生者和亡者的心量,从而消灭自己他人、生者与亡者的执著障碍。

至于不主于诚,唯以奢华张罗夸耀于人。则所谓以亲丧作闹热,非人子所宜为也。阁下深通佛法,断不至此。或恐眷属知交,有被近来诸大家行事,艳羡歆动[13]者。不妨与阁下言之,以杜其违法违理趋时之心耳。

至于不以真诚为重点,而只借着奢华的丧葬仪式向世人夸耀,这种行为,就是所谓的借着亲人的离世操办热闹,这绝不是当子女的所应该做的事。你对佛法有很深的认识,是断然不会这么做的。只是担心你的眷属或朋友当中,或许有人羡慕于近来一些大家族的行事做派。因而不妨对你说说这些,以杜绝他们违背佛法和事理,来追随潮流的心念啊。

 

< 学习笔记 >

[1]哀启:放在讣告后的信函,用于追述死者生平事迹。

[2]和光:此处指佛菩萨与众生和谐共处而不被众生烦恼所染,次第导引众生。◇《老子》:“和其光,同其尘。”(和合它们的光彩,也共同吸纳它们带来的尘埃。指与尘俗相合而不自立异。)

[3]大家:世家望族,古指卿大夫之家。

[4]阃奥:比喻学问或事理的精微深奥所在。

[5]禹甸:夏禹时分中国为九州,称为禹甸。

[6]尧天:比喻帝王盛德和太平盛世。

[7]滥厕:谦词,(自己)混充其间。

[8]举哀:高声号哭以哀悼。

[9]大人: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孟子・告子上》:“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依照仁义的本质而行动的人,必可成为大人;顺着感官的欲望而行动的人,也必为小人。大体,指心思礼义。小体,指纵恣情欲。)

[10]高士:志行高洁之士。

[11]常格:惯例,通例。

[12]追荐:诵经礼忏,超度死者。

[13]歆动:欣喜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