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复张云雷居士书二

🔎 ◤…读书会第566天…◢
入佛问答[1]一书,导引未悟,令生正信。随机开示,渐入渐深。赠送结缘,诚属莫大功德。然此系泛论入佛事理。虽亦偏赞净土,实未大畅厥旨。

《入佛问答》这本书,引导尚未觉悟的人,令他们生起正信。随众生根机而进行开示,使他们能够渐渐深入佛法。将这本书赠送结缘,实在是有很大的功德。然而这本书,只是泛泛讨论进入佛法门庭的事理。虽然也偏重于赞扬净土,但实际上没能畅显净土法门的宗旨。

若已有信心,当阅净土诸书。若不能多阅,其最显豁者如径中径又径[2]一书。采辑诸家要义,分门别类,令阅者不费研究翻阅之力,直趣净土壸(kǔn)奥[3]。于初机人,大有利益。

如果是已经对佛法有信心的人,则应当阅读净土宗的各种典籍。如果不能广泛阅读,那么其中最豁然显明的要数《径中径又径》这本书,它采辑了诸家的要义,分门别类列举,令阅读的人不用花费研究翻阅的力气,而直接趣入净土法门的奥义。对于初学人,是有很大的利益的。

入佛问答所示研究次第,唯天姿高,宿根深者,方堪担荷。若二俱退半,仍欲依彼所示而为研究。恐教理不能大通,而净土一法,由笃志研穷教理,遂成担搁矣。

《入佛问答》所开示的研究次第,唯有天资高超,宿根深厚的人,才能够担荷。如果天资、宿根两方面都只是中等,却仍然想要依这本书所显示的次第来研究。恐怕教理终究不能有大的通达,却由于专心一意研究教理,而耽搁了净土法门的修持。

佛法因人而施,断不可执通途宏规,而与机相违,致失即生了脱之殊胜利益。是在当人自量根性,而为修持耳。

佛根据人的根机而设法,绝对不可执著于通途的宏规,而违背根机,从而导致失去当生了脱生死的殊胜利益。关键在于当事人要衡量自己的根性来进行修持。

🔎 ◤…读书会第567天…◢
往生咒梵文,学之亦甚好。但不得生分别心,谓此略文为非。一起此念,则一大藏所有咒,皆生疑心,谓为未合佛意。

梵文的《往生咒》,学学也挺好。但是不得生分别心,认为《往生咒》简略文不好。一起这种念头,那么《大藏经》中所有的咒语,你都会生疑惑心,认为不合佛陀的意思。

须知译经之人,皆非聊尔[4]。何可以他译不同,便藐视之乎。千余年持之得利益者,何可胜数。岂千余年来之人,皆不知梵文乎。学固宜学,断断不可起优劣胜负之念。则利益自不可思议矣。

要知道,译经的人,都不是一般人。怎么可以因为别的译文版本有不同之处,便藐视这个版本呢?千百年来持念这个版本而得到利益的人,数也数不清。难道说千百年来的人,都不懂梵文吗?(梵文版)固然应当学习,但是万万不可起优劣胜负的分别心。那么就有不可思议的利益了。

又持咒一法,与看话头相似。看话头以无义路,故能息分别之凡情,证本具之真智。持咒以不知义理,但止至诚恳切持去。竭诚之极,自能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议所能及者。

另外,持咒一法,与参禅看话头相似。看话头,因为没有义路,所以能熄灭修行人的凡情分别,从而证悟本有的真智。持咒因为不知义理,只需要至诚恳切地持下去。如果竭诚到了极点,自然能罪业消除,智慧明朗,除尽障惑,增长福德。其中的利益有不可思议的地方。

礼佛仪式,极忙之人,不便特立。但至诚恳切,口称佛号,身礼佛足,必致其如在[5]之诚则可矣。

平时很忙的人,如果不方便按照特定仪式来礼佛,只要至诚恳切,口称佛号,身礼佛足,必定要做到,如同佛陀在眼前一样的虔诚才可以。

世当劫浊,互相戕贼[6]。不有护身符子,断难永无祸害。所谓护身符子,亦只至诚礼念阿弥陀佛而已。而观音大士,悲愿洪深。寻声救苦,随感即应。宜于朝暮礼念佛外,加以礼念大士。则冥冥之中,必蒙加被,自可转祸为福,遇难成祥,而不自知也。

这个世界正处在劫浊之中,众生之间互相残害侵夺。如果没有护身符,决定难以永远免除祸害。所谓的护身符,也就是至诚礼拜念诵阿弥陀佛罢了。而观世音菩萨,悲愿洪深。寻声救苦,众生有感,菩萨即有应。所以应该在早晚礼佛念佛之外,加上礼拜念诵观世音菩萨。那么在冥冥之中,必定蒙菩萨加被,自然可以转祸为福,遇难成祥了。

此方外野人为知己作救世之方法也。若曰为举世,非不能救。但人不肯依法而行,则无如之何[7]矣。

这是我这个方外野人为朋友知己所说救度世间的方法。如果说为全天下的人也讲说这个救度方法,不是不能救度。而是世间人不肯依法而行,那么就无可奈何了。

 

< 学习笔记 >

[1]入佛问答:(清)问桥居士。问桥居士,江沅,清朝僧,对龚自珍学佛的影响极其深刻。

[2]径中径又径:(清)张师诚。精选各种经论和祖师大德关于净土法门的切要论述,编辑成书。此书又经徐槐廷居士(徐蔚如居士的曾祖父),斟酌损益,并在有关各条之后,补充注释,引证事例,名为《径中径又径征义》。张师诚,清朝官员,提拔林则徐。长素信佛,提倡净土法门,解行俱佳。

[3]壸奥:阃奥。比喻学问或事理的精微深奥所在。壸,古时皇宫里的路。奥,室隅。

[4]聊尔:姑且,暂且。

[5]如在:好像就在面前一样。特指祭祀之诚敬。◇《论语・八佾(yì)》:“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祀祖先时,好像祖先真的就在前面一样。)

[6]戕贼:摧残,破坏。

[7]无如之何:没有什么办法来对付。◇《礼记・大学》:“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天灾人祸必然同时降临,虽然有贤能的人出来挽救,也没有什么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