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普陀山伴山庵募修大殿疏

(代撰)

圆通大士,示迹普陀,誓愿无疆,慈悲莫测。绝攀缘而赴众感,如一月普印于千江。住真际而应群机,犹一雨遍润乎万卉。

观世音菩萨,示迹在普陀山,誓愿没有疆界,慈悲无法通过凡情测度。断绝向外驰求的攀缘心却能因众生念力所感而现前,如同一轮明月普遍照印在千条江水之中,菩萨安住于常寂光的真际,而能普遍应摄化导所有众生,犹如一场春雨,万千花卉皆受滋润。

伴山庵者,法雨之分蓝,大士之别院也。暮鼓晨钟,接普济之清韵,拈华[1]竖拂[2],承法雨之家风。辅弼两寺,宏阐一乘,因是之故,名曰伴山。

伴山庵,是法雨寺的支分伽蓝(即“下院”),为观音大士的另一个道场。暮鼓晨钟,能远接普济寺的清幽韵律,拈华竖拂,能继承法雨寺的佛子家风。辅助前后两寺,宏扬一乘佛法,因此被称作“伴山”。

第以创建以来,历年久远,革故鼎新,代有其人。迄今雨淋日炙,雾浸云蒸,复将倾颓,急宜修葺。

自创建以来,历经的年代非常久远,每个时期都有大德在原址上进行翻建,到现在雨淋日晒,湿雾浸润,云气蒸腾,殿舍又将要倾颓,马上就应该进行修复。

衲披剃本院,遍参诸方,一朝踏破草鞋,致令脚跟点地[3]。由是倦飞知还,忘缘乐道,得故乡之风月,持别庵之门庭。睹兹形势,触目惊心,常恐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普门扃户,难由廿五之路[4]

我在伴山禅院剃度,曾到处参访诸方善知识,一朝踏破草鞋,致令脚跟点地(用力参究,而得开悟)。从此,像倦鸟知还一般,忘断攀缘而乐住道法,得到故乡的风月(开悟),住持伴山庵的门庭(住持道场)。现在看到这种情形,触目惊心,常恐佛陀的金容失去往日的神采,不能映射出普照三千大千世界的光芒,普度众生的方便之门由此闭塞,难以再令后学修习《楞严经》中二十五圣的圆通之路。

欲彻底以掀翻,复本来之面目。奈工大费钜,钵罄囊空,爰述鄙诚,遍募檀越。恳祈发菩提心,行方便事,舍本有之家珍,培不朽之功德,量力随缘,施金输粟。

我心里想要彻底地把庵堂改造一番,以恢复原貌。可是工程浩大,花费颇多,钵中无食,囊中羞涩,于是述说三宝弟子的赤诚之心,普遍募请诸方檀越善信。恳请大家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作方便利益众生的事,施舍自己家中的财物,培植历劫不坏的功德,量力而行、随顺机缘,布施钱米给常住。

庶含空宝殿,指日可成,满月金容,经劫常住。使南参缁素,东请僧俗,登门归命[5],睹相发心。了知相相离相,亲证实相之妙相,门门普门,直入无门之法门。展劫外之玄风,翼寰中之郅(zhì)治[6]。其功德利益,岂语言文字所能形容者哉。

使得宏伟广阔的宝殿,克期而可以建成,佛陀犹如满月的金容,经长久劫而常住世间。使得南参的缁素,向东请法的僧俗,登佛殿而归命,睹圣相而发菩提大心。了知一切相而离于名相,从而亲证诸法实相的殊妙境界,一切门全体是普门,进而直接进入无门的不二法门。宏扬万古不朽之深妙佛法,以助全世界达到太平盛世。捐修佛殿的功德利益,哪里是语言文字所能描述的呢?

 

< 学习笔记 >

[1]拈华:拈花示众。《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说,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请佛说法,世尊拈花示众,并不说法,一时百万人天,皆不解其意,独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因传以涅槃妙心,为禅宗的起源。

[2]竖拂:高僧谈禅说理时竖起拂尘,用以难倒对方。

[3]脚跟点地:亦作“脚跟下理会”。禅林用语。意为前后际断,彻见本来面目;一切功夫,都有所着落。脚跟,喻指人生根本、众生本来面目。(前后际断,有为法之前际后际断绝而不常住也,但观之似不断绝者,以前后相续故也,如旋火轮然。)

[4]廿五之路:指《楞严经》中的二十五圣圆通之路。即二十五圆通,诸菩萨、声闻证悟的二十五种方法。圆通,圆满周遍,融通无碍。盖众生之机缘万差,故得圆通之法亦各不同。二十五,谓六尘、六根、六识及七大。
(1)音声,憍陈那等之声尘圆通;
(2)色因,优波尼沙陀比丘之色尘圆通;
(3)香因,香严童子之香尘圆通;
(4)味因,药王、药上二法王子之味尘圆通;
(5)触因,跋陀婆罗等之触尘圆通;
(6)法因,摩诃迦叶等之法尘圆通;
(7)见元,阿那律陀之眼根圆通;
(8)息空,周利盘特迦之鼻根圆通;
(9)味知,憍梵钵提之舌根圆通;
(10)身觉,毕陵伽婆蹉之身根圆通;
(11)法空,须菩提之意根圆通;
(12)心见,舍利弗之眼识圆通;
(13)心闻,普贤菩萨之耳识圆通;
(14)鼻息,孙陀罗难陀之鼻识圆通;
(15)法音,富楼那之舌识圆通;
(16)身戒,优波离之身识圆通;
(17)心达,大目犍连之意识圆通;
(18)火性,乌刍瑟摩之火大圆通;
(19)地性,持地菩萨之地大圆通;
(20)水性,月光童子之水大圆通;
(21)风性,琉璃光法王子之风大圆通;
(22)空性,虚空藏菩萨之空大圆通;
(23)识性,弥勒菩萨之识大圆通;
(24)净念,大势至菩萨等之根大圆通;
(25)耳根,观音菩萨之耳根圆通。

[5]归命:梵语“南无”的汉译。有三义:(1)身命归趋于佛;(2)归顺佛之教命;(3)命根还归于一心本元。文钞《复宁德晋居士书十八》(<三编・卷一>)云:“须知南无二字,即是皈依顶礼,恭敬,度我等义。”

[6]郅治:大治,治理得极好。郅,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