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江母郭太夫人西归事略发隐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又曰,惟上智与下愚不移。夫以孟子之贤,犹随俗随教而移。而上智下愚,其人甚少。则芸芸生民,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其不被善恶之所移者,殆百千万亿分中之一二耳。

在《论语・阳货》中,孔子说:“人的先天本性是相近的,因为环境养成的习惯不同,人与人便有了差距。”又说:只有最上等智慧的人与最下等愚笨的人,是不会改变的。以孟子的贤德,还会随习俗所教而改变。而上智与下愚这两类人,实在很少。那么芸芸众生,修习善法就会变善,修习恶法就会变恶。不会被外境善恶所改变的,大概百千万亿分中只有一二分罢了。

味农江居士,端庄谦逊,有古人风。其修持诚恳严密,唯期实益。凡谈玄说妙,好高务胜之习气,概无有焉。

江味农居士,端庄持重,为人谦虚,有古人遗风。他的修持诚恳严密,只希望得到真实的益处。凡是谈玄说妙,好高务胜的习气,一概没有。

(光)虽钦其天性淳笃,意其家庭钧陶,必有大过人处。及见太夫人西归事略,知居士之资于母者独厚。是知世有贤母,方有贤人。

我虽然钦佩他天性淳朴厚重,但也想到他家庭的熏陶造就,必定有过人之处。等到看见太夫人的《西归事略》,知道江味农居士得到母亲的教导特别优厚。所以知道世间有贤母,方才有贤人。

古昔圣母,从事胎教,盖钧陶于禀质之初,而必期其习与性成也。世以太太称女人者,盖以太姜太任太姒三圣女,各能相夫教子,以开八百年之王业者,用称其人焉。

古时圣人之母,从事胎教,是熏陶在禀成品质之最初,而必定期望他由后天的善习而长养生成良好的习性。世间以太太二字,称呼女人,这是因为太姜、太任、太姒三位圣女,各各都能辅助丈夫,教育子女,得以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王业,而用太太二字来称呼女人。

(光)常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尝谓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者,盖指克尽妇道,相夫教子而言也。无如今之女流,多皆不守本分。妄欲揽政权,做大事,不知从家庭培植。正所谓聚万国九州之铁,也铸不成此一个大错。

我常常说,治国平天下的权柄,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曾经说:教育女儿是齐家治国的根本,是指克尽妇道,相夫教子来说的。不像现今的女子,大多都不守本分。妄想要揽政权,做大事,不知道从家庭中培植德行。正所谓:聚集万国九州之铁,也铸不成这样一个大错。

以故世道人心,愈趋愈下。天灾人祸,频频见告。虽属众生同分恶业所感,实由家庭失教所致。以故有天姿者,习为狂妄。无天姿者,狎于顽民。使各得贤母以钧陶之,则人人皆可为善士。穷则独善,达则兼善。夫何至上无道揆(kuí),下无法守,弊窦百出,民不聊生乎哉。

因此,世道人心,愈趋愈下。天灾人祸,频频发生。虽然是众生同分恶业所感,实际是由于家庭中失去教育所致的。所以有天姿的人,习染成为狂妄之徒;没有天姿的人,习染成为顽愚之辈。假使他们各自得到贤母的教育熏陶,那么人人都可以成为善士。在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在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百姓都能得到好处。哪至于上面的政府没有法度,下面的百姓无法可守,弊端漏洞百出,民不聊生呢?

懿哉江母,初以孝翁姑,严教育,诵经念佛,以化其子。而味农居士,又特扩充母训,精研佛学。能以净土利益,预为劝谕。

德行美好啊!江味农之母,最初以孝敬公婆,严格教育,诵经念佛,来感化他的儿子。而江味农居士,又特别地扩充了母亲的训诲,精研佛学。能以净土的利益,预先劝导告诉母亲。

殆至临终,多方助念。俾得承佛慈力,往生西方。可谓笃于事亲,了无遗憾。然犹不以为足,又欲世之孝子慈孙,咸以此道成就其亲。

等到母亲临终,多方助念。使得母亲承佛慈力,往生西方。可说是,忠厚真诚地奉事母亲,没有遗憾。然而他还不以为足,又想使世间的孝子慈孙,都以此净土法门来成就双亲。

亲在则婉为劝谕,令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亲没则竭诚尽敬,一心念佛,以祈莲品高升,无生速证而后已。此西归事略之隐义也,故特为发明云。

双亲健在,就婉转地加以劝导晓谕,令他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双亲亡故,就竭诚尽敬,一心念佛,以祈求他们莲品高升,速证无生法忍而后已。这是《西归事略》的隐含之义,所以特别加以阐发显明。

 

< 学习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