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大慈悲室发隐

大慈悲室者,王母朱夫人之卧室也。王母朱夫人者,浙江山阴处士王君楚辰之德配,心三为广二居士之生母也。

大慈悲室,是王母朱夫人的卧室。王母朱夫人,是浙江绍兴隐士王楚辰的妻子,王心三、王为广二位居士的亲生母亲。

大慈悲,乃如来之室,夫人何得窃取此名。如来于法华会上,令宏经之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

大慈悲,是如来之室,夫人为何窃取这个名称呢?如来在法华会上,令宏扬经典的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

随释之曰,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复颂曰,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诸法空为座,处此为说法。

随即解释说:“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又说颂曰:“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诸法空为座,处此为说法。”

然既入此室,决无不著衣坐座之理。夫人既以大慈悲名室,其三法宏经之实,为有与否。

然而既然进入了这间大慈悲室,绝对没有不穿着柔和忍辱衣,坐一切法空座的道理。夫人既然以大慈悲来命名居室,其中室、衣、座三法宏扬经典的事实,有没有呢?

曰,此义当以六即论之。若论究竟圆证,则唯佛一人。若论理即,则一切众生,无不即心本具。夫人殆由名字而起观行,以期证入相似分证者。请略陈之。

回答说:这个义理,应当用六即佛的道理来讨论。如果论到究竟圆满证得(慈悲、忍辱、法空三法),那么只有佛陀一人。如果论到理即佛(慈悲、忍辱、法空三法),那么一切众生,无不即心本具。夫人大概是由名字即佛而起观行即佛,以期证入相似即佛、分证即佛吧!请让我大略陈述一下。

夫人年二十六,方归王君。王君家颇富,笃信佛法,性好施舍。独力建一庙两进,以奉观世音及天医神。盖欲大士寻声救苦,天医冥消众病也。

夫人在二十六岁的时候,方才嫁给王楚辰。王家比较富裕,深信佛法,天性喜好施舍。依靠自己的力量修建了一座前后两进的寺庙,来供奉观世音菩萨以及天医神。大概想祈求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天医神在冥冥中消除众病吧!

又且施茶施药施灯施衣,岁以为常。放生惜字,各为立会以提倡之。戚族待以举火者十数家,族子弟之资以就学者甚众,以故家道中落。

而且又施茶、施药、施灯、施衣,每年作为常例。放生,爱惜字纸,各自立会,来加以提倡。亲戚家族中等待他们的布施来度日的,有十几家。家族中的子弟靠他们资助上学的很多,所以家道中途衰落了。

此虽王君所为,实为夫人阴相以成。使夫人无大慈悲心,柔和忍辱心,及不知一切法空之实义,当早为掣肘阻止,否则拌命以争,何至竟令家道零落,半生居贫守困乎。

这虽然是王楚辰所做的事,实际上也是夫人辅助他来成就的。假使夫人没有大慈悲心,柔和忍辱心,以及不知道一切法空的实义,应当就会早早地加以牵制阻止了,否则夫人拼命相争,何至于竟然令家道零落,半生居贫守困呢?

又夫人于于归后,即蔬食,永断腥荤。凡麻油香果等亦不食,唯饮白水。衣唯粗布,绫罗裘葛,脂粉簪(zān)钏,概悉屏除。

又者,夫人在嫁到夫家后,就开始吃素,永断腥荤。凡是麻油香果等也不吃,只是喝白开水。只是穿粗布衣,而绫罗绸缎,裘衣葛衣,胭脂香粉,金簪玉钏,一概都屏除不用。

日则纺织缝纫,夜则礼佛诵经,竟岁不出外户。沉默寡言,亲戚过访,寒温之外,辄谈因果报应等事理。事舅姑以孝,相夫以德,教子有法。世以太姜太任太姒以誉女人,称为太太,固多惭德。若夫人者,则无愧怍(zuò)焉。

白天就纺织缝纫,夜晚就礼佛诵经,一整年都不出门。沉默寡言,亲戚来拜访,寒喧问候之外,就谈论因果报应等事理。以孝道奉事公婆,以妇德辅助丈夫,教导儿子很有方法。世间以太姜、太任、太姒来称誉女人,称为太太,固然大多不具备三太的妇德。像夫人这样的人,就无愧于太太的称誉了。

越十有五年,王君卒,心三为广皆幼。夫人上奉老姑,下抚幼子,备历艰辛,若忘昔富者。

过了十五年,王楚辰先生过世。王心三、王为广二人年纪都还小。夫人向上侍奉婆母,向下抚育幼子,备历艰辛,好像忘记了过去的富贵。

及子堪就学,则尽卖于归衣饰,以备束修。为心三聘妇娄氏,未娶而丧明。亲族咸劝退婚,夫人绝不见听。卒娶之,且嘱心三善视之,毋见恶焉。夫人初则默诵心经,日有定数。孀居后,则一心念佛,以期出此娑婆,生彼极乐耳。

等到儿子能够上学了,就变卖了出嫁时的衣服首饰,来准备学费。为王心三聘娶了姓娄的媳妇,还没有娶过来,媳妇就失明了。亲戚族人都劝她退婚,夫人绝对不同意。最后娶过门,而且嘱咐王心三要好好对待她,不要厌恶她。夫人最初是默诵心经,每天都有固定的遍数。丧夫之后,就一心念佛,以期望出离这个娑婆世界,生到极乐世界。

宣统元年,年六十矣。三月间,姑没。夫人亲理丧葬,哀劳致疾。四十余日,形容枯瘦,而神气极清。临终前二日,嘱心三为广备衣棺,曰,吾后日午后当逝矣。因诫之曰,愿汝等进德修业,勉为完人。庄子云,哀莫大于心死。汝能体此意,则吾心安矣。

宣统元年(1909),夫人已经六十岁了。三月份,婆婆过世了。夫人亲自料理丧葬之事,哀痛劳累得生了病。四十多天,身体容貌枯瘦,但是神气很清爽。临终的前二天,嘱咐王心三、王为广准备寿衣棺材,说:我后天下午应当去了。因此告诫他们说:祈愿你们要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努力成为德行完美的人。庄子说:最悲哀的事,莫过于心死。你们能够体会这个意思,那么我就心安了。

夫人居常念佛皆默念。届时,极安舒。心三问所见,曰,毋扰吾正念。嘱点灯笼于室门,遂安坐而逝。没后两手柔软如生时。噫,平昔志愿如彼,临终安静如此。其往生西方,断可必矣。

夫人平常念佛都是默念。在这时候,极为安祥舒适。王心三问母亲,看到了什么?她回答说:不要干扰我的正念。嘱咐在大慈悲室的门口挂上灯笼,于是安然坐着往生了。往生后,两手柔软如在生之时。噫!平时的志愿如上所说;临终时,如此安祥。她往生西方,断然可以肯定了。

观经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及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与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为净业正因。此十一事,有其一种,以深信愿,回向往生,皆得如愿。

《观无量寿佛经》中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以及“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与“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作为净业正因。这十一件事,有其中一种,再以深信切愿,回向往生,都得以如愿往生。

况夫人三十余年,刻苦清修,永断女习,恪守闺范。二十年来,一心念佛。深厌五浊,冀生莲邦。临终子问,尚恐见扰。则不生净土,将何生乎。

何况夫人三十多年,刻苦清修,永断女人习气,严格遵守闺门仪范。二十年来,一心念佛。深厌五浊恶世,希望生到极乐莲邦。临终时,儿子问她看见了什么,她还恐怕打扰她的正念。这样,不生净土,又生到何处呢?

设使夫人不知一切法空,无柔和忍辱心,及大慈悲心。则于于归之初,当日事妆饰,唯美食美衣是务。岂肯食蔬衣布,甘受淡薄,如深山之老头陀乎。

假使夫人不知道一切法空,没有柔和忍辱心,以及大慈悲心。那么在嫁到夫家的当初,就会每天从事打扮妆饰,只以吃美食,穿美衣为事。哪肯吃素,穿布衣,甘受淡薄,如深山修行的老头陀呢?

若夫施舍落家,行之不悔,犹不为难。聘妇丧明,众劝退婚,坚持不听,更加怜愍。是皆大慈悲柔和忍辱之发现处。

丈夫因为施舍而败家,坚持去做而不后悔,这还不是很难。聘娶的媳妇失明了,众人劝她退婚,夫人坚持不听,更加地怜愍媳妇。这都是大慈悲、柔和忍辱的显现之处。

人皆以为难,而夫人了不为难者,以知一切法空故。否则人我等相,横于胸中。决不能视人犹己,视富贵如浮云,安贫守困,以法为乐也。

人人都当作很难做到的事,而夫人一点也不为难,因为知道一切法空的缘故。否则,人我等执着之相,横隔在胸中。绝对不能够做到看待他人,犹如自己;看待富贵,如同浮云,安于贫困,以法为乐啊!

及末后预知时至,子问所见,尚以无扰正念是诫。令悬灯于大慈悲室之门,随即坐逝。其心中固已将母子恩爱,及世间名誉,摆脱净尽。

等到最后预知时至,儿子问她看到了什么,还以不要打扰我的正念来告诫他。又吩咐悬灯在大慈悲室的门口,随即坐着往生。她心中已经将母子恩爱,以及世间名誉,摆脱得干干净净了。

然此实属顶门一针,除非顽皮,当即知痛。而双手柔软,用表提携贫病之德,以作慈悲忍辱之证。噫,若夫人者,可谓两间之完人矣。

这实在是顶门一针,除非这个人太顽皮,否则,应当立即知道剌痛。而夫人往生之后,双手柔软,这是表示提携贫穷、疾病的美德,来作慈悲忍辱的证明。噫!像夫人这样的人,可说是天地间品德完善的人啊!

当今之世,宜家之教,弛而不张。不有发大慈悲心,以身为法者以镇之,则将伊于胡底。

当今世上,和睦家庭的教育,被人忽略而荒废,而没有引起重视,被人提倡。如果没有发大慈悲心,以身作则的人来镇守维持,结果就不堪设想了。

古云,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夫人之于儒于佛,俱堪为法。殆乘愿而特为闺壸(kǔn)[1]母仪,女流师范者乎。

古人说:用言语来教育,只能导致争吵;用行动来教育,别人就会听从。夫人对于儒家,对于佛法,都堪为世人效法。大概是乘愿而来,特地作为闺门母仪,女子的老师模范啊!

余赋性刚直,学识肤浅,以故活埋海岛,期其藏拙免愆。而心三居士,谬以知识见视,致书请教。

我天性刚直,学识肤浅,因此隐居在普陀山,希望隐藏我的愚拙,免除过失。而王心三居士,错谬地认为我是一位善知识,写信来请教。

因不避忌讳,痛下针锥。意其必定绝交,岂知反为佩服。知其家庭,必有善教。乃以其母之懿德贞心,未能表彰为憾。遂详书其心行修持,祈余叙述,故为发其隐义。

因此我不避忌讳,痛下针砭锥剌。心里想着,他必定与我绝交。哪知他反而更佩服。我就知道他的家庭中,必定有好的教育。他因为母亲的美德贞心,没能表彰出来,感到遗憾。于是详细写明母亲的心行修持,请我来叙述,因此阐发大慈悲室的隐含之义。

以期世之为父母及妇女者,知所取法。各各善教其女,以期异日相夫教子。使有天姿者,皆为善身觉世之贤士。无天姿者,亦为循规蹈矩之良民。则庶几乎天下太平,人民安乐矣。曷(hé)胜[2]祷祝。

以期望世间为人父母以及妻子的人,知道并有所取法。各各好好地教导她的女儿,以期望有一天,能够相夫教子。使得有天姿的,都成为修养好自身,唤醒世人的贤士;没有天姿的,也能成为循规蹈矩的良民。那么或许会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了啊!不胜祈祷祝愿。

 

< 学习笔记 >

[1]闺壸:闺阃(kǔn)。1.内室。2.借指妇女。

[2]曷胜:(用反问语气表示)不胜。曷,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岂,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