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曹云荪(sūn)了义居士舍宅为念佛林发隐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理本自心,虽博地凡夫毫无所歉,道出常情,非十方诸佛莫能尽知。刻论契理契机之法,唯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最为第一,利自利他之道,唯不住相布施福德,可等十虚。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真理本是自心具足的,虽然是博地凡夫,也丝毫没有欠缺;道出常情,如果不是十方诸佛也不能全部知道。严格讨论契理契机的法门,唯有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最为第一;利益自己、利益他人之道,唯有不住相布施的福德,可以等同于十方虚空。

了义居士,既闻净土法门,功勋殊胜,虽博地凡夫,具足惑业,但能生信发愿,持佛名号,如子忆母,心心相续,决定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由兹发大菩提心,修最殊胜行。

了义居士,既然听闻到净土法门,功勋殊胜。虽然是博地凡夫,具足惑业,只要能够生信发愿,持佛名号,如子忆念母亲,心心相续,决定能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因此,他发大菩提心,修习最殊胜之行。

又欲法界有情,等蒙利益,于是殚精竭力,提倡赞扬。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既经发挥其奥,谁不愿得其益,由是善信预会,多至数百,悉具信愿,笃修净业。

他又想使法界有情,同等地蒙受利益,于是殚精竭力,提倡赞扬净土法门。然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既然已经发挥了其中的奥旨,谁不愿得到其中的利益,由此参加念佛会的善信,多到几百人,全都具足信愿,真修净业。

居士喜不自胜,即将自己素所住之舍宅,和盘托出,永作居士念佛林。其意唯欲自他同修净业,同于现生,往生西方,及一切远近善信,见者闻者,同皆发起,以致遍周寰宇,永久勿替也。

了义居士喜不自胜,就将自己平时所住的宅舍,全部施舍出来,永远作为居士念佛林。他的用意只想自己与他人,共同修习净业,同在现生,往生西方,以及一切远近善信,见者闻者,共同发起来念佛,以致于周遍全世界,永远不改。

与求世间名誉,及人天福报者,固已天渊悬殊焉。同社诸人,感此盛情。窃恐不立证据,后或湮没,致居士一番利人之心,或成断灭,因为报县立案,勒碑林中,非徒扬居士之盛德,实欲发见闻之热心。

这与那些追求世间名誉,以及人天福报的人,固然已经天渊悬殊了。念佛社的诸位同人,感念他的盛情。想到,如果现在不立下证据,以后或许被埋没。致使了义居士的一番利人之心,或许成为断灭了。因此,报到县府建立档案,刻碑在念佛林中。不只是赞扬了义居士的盛德,实在是想要启发见闻之人的热心。

又以不慧,久修此宗,故特致书,命为序引,以冀阅者,闻风兴起,展转传扬,竖尽未来,横遍十方。庶如来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当作佛之言,悉皆诣实,不致犹有遗憾矣。

又因为我,久修净土宗,所以特地写信来,让我写篇序引。希望读者,听闻到此风而兴起,展转传扬。竖的来说,尽未来际;横的来说,遍满十方。使得如来所说的“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当作佛”的话,全都符合实际,不致于还有遗憾啊!

不慧承斯盛情,谨将一切法门,与净土法门,依之修行,以了生死,证无生,其中之难易迟速,略为敷宣。庶自度(duó)己力而修,不致有法不契机,长轮回于三途六道,莫之能出之感伤也。

我承蒙这个盛情,于是将一切法门,与净土法门,依之修行,来了生死,证得无生,其中的困难容易,迟缓快速,大略地敷演宣扬。希望大家自己度量自己的力量而修,不致于有法不契机,长劫轮回于三途六道,不能出离的感伤啊!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无非为众生断烦惑以了生死,证无生以成佛道耳。但众生根机不一,致所得利益各别。

如来一代时教,所说的一切法门,无非是为了众生,断烦惑、了生死,证得无生法忍,以成就佛道罢了。但众生的根机不一样,致使所得的利益,各自有别。

其有宿根深厚者,现生即可断尽见思,超出三界,进学菩萨上求下化之道,以期圆满菩提,则何幸如之。

其中有宿根深厚的人,现生就可以断尽见思惑,超出三界,进一步修学菩萨上求下化的菩萨道,以期圆满菩提,这是何等的庆幸啊!

其或根机稍劣,纵令禅定力深,彻悟自心,而见思未断,则依旧轮回。况从生至生,何能自保,倘一随福迷,则直堕三途矣。

其中或许有根机稍劣的人,纵然禅定力深,彻悟自心,但见思惑没有断尽,则会依旧轮回。何况从一生转世到另一生,如何能够自保,倘若一旦随自己的福报而迷惑,那么就直接堕入三途恶道了啊!

其下焉者,又何待言,此自力了生死之难也。如来悬知末世众生,无力断惑,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法门,俾彼法身大士,与具缚凡夫,及五逆十恶之极重罪人,同于现生,往生西方。

其他下等根机的人,就更不必说了。这是自力了生死的困难所在。如来事先就知道末法时代的众生,没有能力断尽见思惑,特别开启了一个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的法门,使得那些法身大士,与具缚的凡夫,以及五逆十恶的极重罪人,同在现生,往生西方。

既生西方,则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各随己资,而为悟证,其慈悲抚育之心,虽天地父母,不能喻其万一。

既然生到西方,就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了。各随自己的资质,而觉悟证悟。佛陀慈悲抚育众生的心,虽然是用天地父母来比喻,也不能比喻其万分之一。

以此法门,仗己信愿念佛之力,感佛慈悲摄受之力,感应道交,故得不断烦惑,带业往生,较彼专仗自力者,其难易不可同年而语矣。

因为净土法门,是依仗自己信愿念佛之力,感通佛陀慈悲摄受之力,感应道交,所以能够不断烦惑,带业往生。比起专仗自力修习的通途法门,其中的困难容易,不可以相提并论啊!

念佛之人,若知此义,自能死尽偷心,专修此法,不致好高务胜,随经教知识语言所转,舍此别修诸余法门也。普愿见闻,悉皆谛信。

念佛之人,如果知道了这个意义,自然能够死尽偷心,专修净土法门,不致于好高务胜,随讲经说教的善知识的语言所转,舍弃这个法门,修习其他的法门啊!普愿见者闻者,全都生起真信。

 

< 学习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