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李母黄太夫人墓志铭

语云,天下不治,匹夫有责。以天下乃合众一家而成,使家家夫妇,皆知道义,及与因果,敦本重伦,躬行不渝。则所生子女,习见习闻,如水入器,如金就型,其性情自成贤善。必不至暴戾恣睢,以恶为能也。

俗话说:天下不治,匹夫有责。因为天下是由众多家庭组合而成的,假使每家的夫妇,都知晓道德仁义,以及因果,崇尚根本,注重伦理,亲身实践不改变。那么他们所生的子女,熏习见闻,如同水注入器具,如熔金随就模型,他(她)的性情自然成为贤善。必定不至于暴戾放纵,以做恶事来逞能啊!

然人之贤否,资于母者,比父为多。以胎时禀气,幼时观感,有不期然而然者。故朱子著小学。开章即明胎教。而文武周公孔孟,皆资贤母而为成德达才作圣之本。

然而一个人贤能与否,得利受益于母亲的,比父亲更多。因为怀胎时,禀承母亲的气质;幼小时,观察母亲行为而感发,有不期然而自然如此的效果。所以朱熹撰著《小学》。开章就说明胎教。而周文王、武王、周公、孔子孟子,都是得益于贤母,而成为德才兼备,作圣人的根本。

是知女子相夫教子之权,实不亚于男子行政治民之道。而世之昧者,倒行逆施,不令于此致力,而令参政服官。是何异执刀于刃,能不立见截手乎。

所以要知道,女子相夫教子的权力,实在不亚于男子治国治民的法道。而世间愚昧的人,违反常理做事,不令女子在这方面努力学习,而令女子参政做官。这就如同用手去握刀刃,能不立刻见到手掌被截断吗?

李元贤身居商界,有儒者风,笃信佛法,敦行孝友,乐善好施,印送善书。光意其家庭教育,必有大过人者,今寄其母氏行述,祈为作墓志铭,方知所见不谬。

李元贤身居商界,有儒者风范,深信佛法,崇尚注重孝亲友恭,乐善好施,印送善书。我因此想到他的家庭教育,必定有过人之处。今天他寄来母亲的生平简述,请我写墓志铭,才知道我所想的不错。

按述,夫人姓黄氏,永春水磨乡人。幼娴姆训,性仁孝慈和,深谙世务。年廿六,归李公继如。如公少孤,家贫,伶仃孑(jié)立。夫人乐天知命,勤纺织以持家,俾如公安心经营,不怀内顾之忧,以成业起家。

按照行述中所说,夫人姓黄,福建永春水磨乡人。幼年娴熟女师训诫,性情仁孝慈和,深明世务。二十六岁,嫁给李继如先生。李继如小时候是孤儿,家中贫寒,一个人孤苦零丁。夫人乐天知命,辛勤纺织以操持家务,使李继如安心在外经营,没有内顾之忧,而兴家立业。

每数年一归,夫妇相敬如宾。初无子,遂育义子元春,视之若己出。后生元贤,及女琴娘,一视同仁,了无所谓亲疏也。及二子成立,家颇丰裕,夫人勤俭温和犹昔。如公顾而乐之,谓二子曰,吾家之得有今日,皆汝母克勤克俭,战兢以持之所致也。

每几年回来一次,夫妇二人相敬如宾。最初没有儿子,于是领养了义子李元春,待他犹如亲生。后来生了李元贤,以及女儿李琴娘,都一视同仁,没有所谓亲疏分别。等到二个儿子成家立业,家境比较丰裕,夫人的勤俭温和还是如过去一样。李继如先生看到这种情形,心中安乐,对二个儿子说:“我们家之所以有今天,都是你们的母亲勤劳节俭,小心谨慎持家所导致的啊!”

清光绪末,如公归而筑室,地方土痞,知其富而欲啖也,遂讼于官。凡鸠工庀(pǐ)材,度支会计,皆夫人亲经理之。由夫人平时救难济贫,矜孤恤寡,修桥补路,振兴公益,为乡里所感佩。

清朝光绪末年,李继如先生回到家乡建房子,地方上的土痞,知道他有钱,就想要从中捞一笔,于是告到官府。凡是请工人买材料,用度支出会计,都是夫人亲自经理。由于夫人平时救难济贫,怜悯救济孤寡,修桥补路,振兴公益事务,为乡里人所感激佩服。

于是凡善人君子,咸欲救援,土痞惧众怒之难犯也,遂寝其事,可以知夫人之德之才之识矣。及如公没,夫人即持斋念佛,课诸孙读书。琴娘早寡,家贫,迎养于家,谕以守节抚孤,及诵经念佛等大义,母女相辅修持以为常。

于是凡是善人君子,都想要救援他们,土痞害怕众怒难犯,于是就止息了这件事,由此可知夫人的道德、才干、胆识啊!等到李继如先生亡故,夫人就持斋念佛,督促孙儿们读书。女儿李琴娘早早守寡,家中贫穷,就接她回来住,告诉她守节抚孤,以及诵经念佛等大义,母女二人互相辅助修持,以为常业。

晚年,孙曾绕膝,元贤又能继其父业,夫人益兢兢焉戒满持谦,不许家人骄奢,及以杀生。凡出,必携金钱,以期遇贫穷者而周济之,其乐善好施,出于天性。所办善举甚多,姑举一二。

晚年,孙子曾孙围绕在膝下。李元贤又能够继承他父亲的事业,夫人更加小心谨慎,戒除自满,保持谦虚,不许家人骄傲奢侈,以及杀生。凡出门,必定带着金钱,以期望遇到贫穷的人,周济他们。她的乐善好施,出于天性。所办的善事很多,姑且举出一二件。

邑之东关桥,为一邑要道,毁于风灾,值世道荒乱,无过问者。夫人经其地,惄(nì)焉伤之,立命元贤克期修复,费钜金不少吝。桥成,邑人士为悬匾联颂美焉。

乡镇的东关桥,是一镇的要道,被风灾毁坏,当时正值世道兵荒马乱,没有人过问这件事。夫人经过那个地方,心中忧思伤痛,立刻命李元贤定期修复,花费多少钱不要吝惜。桥修成后,乡人为她悬挂牌匾,写对联加以赞颂赞美。

元贤经商星洲,民国十年,以地方不靖,奉母南渡,星洲华侨,拟办华侨医院,夫人捐万金为倡,后以费钜未果,夫人命移其款以办本邑平粜(tiào)[1],及与学校。尝恐二子不喻其意,谓曰,吾岂不愿家富,而屡以钜款作义务者,乃为汝等却祸而积德耳,当善体吾意。

李元贤在新加坡经商,民国十年(1931),因为地方不安宁,侍奉母亲到了新加坡。新加坡的华侨,准备办一所华侨医院,夫人捐出一万圆作为倡导,后来因为花费太大,没有办成。夫人又命将这笔钱款用来建设本乡的平价粮铺,以及学校。还恐怕二个儿子不明白其中的用意,就对他们说:“我哪里不愿意家庭富有呢?而多次将巨款办慈善义务事业,这是为你们除祸积德罢了,你们应当好好体会我的心意。”

至十二年癸亥,五月十九日申时,没于星洲寓所。距生于咸丰九年己未,十月初二日戌时,享寿六十有五。

到了民国十二年(1933)癸亥,五月十九日申时(15:00-17:00),亡故于新加坡的寓所。距离她出生咸丰九年己未年,十月初二日戌时(19:00-21:00),享年六十五岁。

兹于十六年月日,与继如公合葬于本邑之大鹏山。子二,女一,孙八,女孙五,曾孙五。噫,若夫人者,可谓镇坤维而辅乾纲,师女流而型闺阃(kǔn)[2],克尽母道,无忝所生矣。

现在于民国十六年(1937)某月某日,与李继如先生合葬在本乡的大鹏山。儿子二人,女儿一人,孙子八人,孙女五人,曾孙五人。噫!像夫人这样的人,可说是镇守妇德而辅助夫纲,教育女子而为闺门的典范,克尽为母之道,不辱所生父母啊!

使世之为母者皆如夫人,何至同室操戈,互相诛戮,俾国运危岌,民不聊生,兼致种种天灾,常常见告乎。吾常曰,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曰,教子为治平之本,而教女更为切要。

假使世间做母亲的,都如同夫人一样,何至于同室操戈,互相杀戮,使得国运危岌,民不聊生,又导致种种天灾,常常降临呢?我常常说:“治国平天下的权柄,女人操得一大半。”又说:“教好儿子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而教好女儿更为迫切重要。”

盖以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母。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而其夫与子之不为贤人者,盖亦鲜矣。其有欲挽世道而正人心者,当致力于此焉。

因为世间少有贤人,是由于世间少有贤母。有了贤女,就有贤妻贤母了啊!有了贤妻贤母,而她的丈夫与儿子,不成为贤人的,大概也是很少有啊!有想要挽回世道,而匡正人心的人,应当在这个地方着力啊!

铭曰,猗欤李母,赋性淑贤,仁孝慈和,本自先天。相夫教子,各适其宜,福由德大,祸以仁离。救急济贫,矜孤恤寡,凡有义举,无不喜舍。造桥利人,钜费不吝,医院未立,款移周窘。知富招祸,热心义务,积德贻谋,永久弗替。

墓志铭为:李母黄太夫人!天性淑良贤德,仁孝慈祥和睦,本自先天。辅助丈夫,教育子女,各自得到很好的发展成长,福报由德行而广大,灾祸因为仁爱而远离。救急难,济贫苦,怜孤儿,恤寡母,凡有义举善事,无不喜舍布施。造桥利人行走,花巨资不吝惜,医院没有建成,钱款转作周济穷窘。知道财富招来灾祸,热心义务公益,积累功德,给予训诲,永久不改。

笃信佛法,修持唯谨,母女同心,仪型闺阃。资此功德,求生净土,佛以诚感,得蒙迎取。维兹贤母,女中之英,母咸如是,世自太平。感世竞争,益景懿范,爰书大端,以为世鉴。

深信佛法,修持很是严谨,母女同心念佛,作闺门的榜样。依此功德,求生净土,用诚心去感佛,得蒙佛来接引。这位贤母,是女中英杰,母亲们如果都能如此,世界自然太平。感叹世间竞争激烈,更加景仰李母的美好风范,于是叙述大概,作为世人的借鉴。

 

< 学习笔记 >

[1]平粜:官府在荒年缺粮时,将仓库所存粮食平价出售。

[2]闺阃:闺壸(kǔn)。1.内室。2.借指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