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复觉明居士书

(民国二十三)

昨接汝及范古农之书,知汝宿世固有善根。然犹以文人习气未除,几致不得实益。今则实行其事,犹不知自利利他之相关甚钜。

昨天接到你和范古农的信,知道你宿世固然有善根。然而因为文人的习气仍然没有除去,导致几乎得不到真实的利益。如今虽然真实行持学佛之事,却仍然不知道自利利他的相互关系甚大。

且勿论外人,即自己丈夫,儿女,媳妇,孙等,均当教以常念佛号。一则令彼等同种善根,当此大乱之世,若不以佛为怙恃,则危险可虑。

且不要说外人,就是你自己的丈夫、儿女、媳妇、孙子(女)等,都应当教他们常念佛号。一是令他们同种善根,在这个大乱的世道,如果不以佛作为依靠,那么实在有令人忧虑的危险。

二则不于平时令彼等操练熟习,一旦汝欲谢世,彼等以世俗知见,预为瞎张罗哭泣。则汝纵有净功,可以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一经此种动作,破坏净念,决定仍复留住娑婆。则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六道受轮回矣。

二是如果不在平时令他们操练熟习,一旦你将要去世的时候,他们以世俗的知见,预先为你瞎张罗哭泣。那么你纵然有往生净土的功夫,可以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但一经他们这些张罗动作,就会破坏你的净念,你肯定仍旧留住在娑婆世界。那么经过尘沙劫,又尘沙劫,你仍在六道中遭受轮回啊!

是以劝眷属念佛,为最要紧之一件大事。光粥饭庸僧,于经教妙理,不能令汝得益。唯此一事,由阅历数十年,可以令汝现生亲得利益。汝若能依行,不异求佛接引汝及眷属,并后世子孙也。

所以劝家中眷属念佛,是最要紧的一件大事。我是个只会吃饭的平庸僧人,在经教妙理上,不能够令你得到利益。唯有这件事,由于阅历几十年,可以令你现生亲得利益。你如果能够依照奉行,不异于求佛接引你以及你的眷属,以及后世的子孙啊!

今为汝取法名为朝觉,谓自与眷属,及诸亲识,同皆归向阿弥陀大觉世尊也。现今女界,范围放弛,若不以佛法维持,则后来之变,不知成何景象也。汝既宿有慧根,可不以此自利利他,俾自己净业纯熟,高登上品乎。

现在为你取法名为朝觉,意思是自己与家亲眷属,以及诸位亲戚朋友,共同都归向阿弥陀大觉世尊啊!现今的妇女界,道德轨范放纵松弛,如果不以佛法来维持,那么后来的变化,不知道会成什么景象啊!你既然宿世就有慧根,难道不以佛法来自利利他,使得自己净业纯熟,高登上品吗?

今为汝寄净土十要一部,此系原本,非向所流通之节略本。净土圣贤录一部。救劫编一部。木板观音颂一部(观音颂,系一弟子出资刻,托南京一僧校,其人学识颇能校得好。以在扬州刻,屡经打仗,每每邮路不通。及至刻成,以邮路不通停久,即将板寄来。适值其僧之庵,被豪势所夺,心绪已乱,遂未勘校。后令印四百部。印出一阅,知错讹甚多。因排一勘误表夹入,祈细心按表改正)。

现今为你寄去《净土十要》一部,这是藕益大师的原本,不是一向所流通的成时大师的节略本。《净土圣贤录》一部。《救劫编》一部。木刻板的《观音颂》一部(《观音颂》,是一位弟子出资刻板的,委托南京一位僧人校对,凭这个人的学识,能校对得很好。因为是在扬州刻板,屡次经历打仗,邮路常常不能通畅。等到印板刻成了,因为邮路不通而停留了很久,(邮路畅通后)就将印板寄过来。这时正值那位僧人的寺庵,被地方豪势所夺,他的心绪已经很乱,于是没有审核校对。后来印了四百部。印出来一看,知道错误的地方很多。因此排印了一个勘误表,夹在书中,请细心按表改正)。

木板历史统纪一部(此二部,无流通者,以为费甚钜故也)。及各种凑满包者,均有关于人心世道。

木刻板的《历史感应统纪》一部(这二部,没有流通,是因为费用太大的缘故)。以及各种凑足满包的善书,都是有关于世道人心的。

又一函遍复,实为一切人传家之宝,文字虽肤浅,无一无用之语。去年婺源佛光分社成立,一弟子祈光作序。光一向不留底稿,以彼特钞以寄来,欲令转寄佛学特刊社,因循未寄。今为汝寄来,看过祈转寄范古农居士,并说其已为汝取法名,以免光与彼书。

又者,《一函遍复》,实在是一切人的传家之宝,文字虽然肤浅,没有一句无用的话。去年江西婺源佛光分社成立,一位弟子请我作序。我一向不留底稿,因为他特地钞写一份寄过来,想要转寄到佛学特刊社,我怠惰拖延没有寄。现今为你寄来,看过后请转寄范古农居士,并告诉他我已经为你取了法名,免得我再写信给他。

光老矣,由宿业力,生六月即病目,六月未开眼,未止哭声,今七十多年矣。近来目力甚衰,于去年冬,凡有信来,均令以后切勿来信,来决不复,以免或致抱西河之痛[1]也。

我老了,由于宿世业力,生下来六个月,眼睛就生病了,六个月中没能睁开眼,没有停止哭声,到如今已有七十多年了。近来视力很不好,在去年冬天,凡是有信来,都令他们以后千万不要再来信,来了也决不回复,以免或许导致眼睛失明的痛苦啊!

 

< 学习笔记 >

[1]西河之痛:子夏(孔子弟子)晚年时,到魏国西河一带教学,并成为魏文侯的老师。他的儿子死了,他把眼睛都哭瞎了。所以后人用“西河之痛”或“痛抱西河”、“抱痛西河”等,表示丧子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