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复金益平居士书(二)

欲皈依佛法,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必须要克尽伦常之道。倘不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根本欠缺,与佛不相应,何由蒙佛垂慈接引,令其带业往生也。

想皈依佛法,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必须要竭尽伦理纲常的大道。倘若不能敦睦人伦、竭尽己分,防止邪念、心怀坦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那么修行存在根本的欠缺,就与佛不相应,怎能蒙佛垂慈接引,令他带业往生呢?

是故必须要孝亲敬长,兄弟姊妹,夫妇主仆,一一各须尽自己之职分。能于各宗,尽其职分,即为世间贤人善人。贤善之人念佛,则易于感佛。欲了生死,不可不注意伦常也。

所以必须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兄弟、姐妹,夫妇、主仆,一一各自必须竭尽自己的职责本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主仁、仆忠、夫和、妇顺)。能够在个个方面,都竭尽自己的职责本分,就成为世间的贤人善人。贤善之人念佛,就容易感通佛。想要了生死,不可不注意伦理纲常啊!

又须按净土经典所说,生信发愿,专心念佛,决定现生求生西方,绝不发求来生人天福报之心。而佛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当戒杀吃素,爱惜物命。以此自行,复以化他。

又必须按照净土经典中所说的,生信发愿,专心念佛,决定现生求生西方,绝对不发求来生人天福报的心。而佛视一切众生,犹如自己的孩子,应当戒杀吃素,爱惜动物生命。以上面所说的来自我行持,又以此来化导他人。

凡家庭中,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儿女,外而乡党,邻里,亲戚,朋友,皆当为说念佛之利益。现生则消除灾障,增长福寿,命终则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凡是家庭中,父母、兄弟、姐妹、妻室、儿女,外面的乡亲、邻居、亲戚、朋友,都应当为他们宣说念佛的利益。现生就会消除灾障,增长福寿;命终就会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近来世乱至极,凡信佛念佛之人,每每逢凶化吉。今之祸患,避无可避,防不胜防。果能至诚念佛,则不知不觉,不逢灾祸。有此巨益,忍令我父母兄弟等,并乡党邻里等,不知乎。

近来的世道混乱到了极点,凡是信佛念佛的人,常常都会逢凶化吉。现今的祸患,躲都没法躲避,防不胜防。果真能够至诚念佛,那么在不知不觉中,不会遇到灾祸。有这样巨大的利益,怎能忍心让我的父母、兄弟等人,以及乡亲、邻居等人,不知道呢?

然欲化人,须自己实行方可。倘自己虽则念佛,于敦伦尽分,居心行事,诸多不到之处,则便难感通矣。

然而想要化导他人,必须自己真实行持方才可以。倘若自己虽然念佛,对于敦睦人伦、竭尽己分,存心行事,有许多没做到的地方,就很难感通了。

今为汝取法名为宗诚。宗,主也。诚,真实也。汝果能事事以真诚为主,久而久之,人皆相观而善。所谓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况同类之人乎。

现今为你取法名为宗诚。“宗”,就是主的意思。“诚”,就是真实的意思。你果真能事事以真诚为主,久而久之,他人都会相互观察学习而向善。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何况是同类的人呢?

宜常看弥陀经白话解,嘉言录,感应篇直讲。儿女从小,即为教其常念感应篇。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至少须念一遍。尽此一生念,再看看直讲,依之而行,则自可归于正人君子之域矣。

应该常看《阿弥陀经白话解》(黄涵之解)、《印光法师嘉言录嘉言录》(李圆净编)、《感应篇直讲》。儿女从小的时候,就教他们常念《太上感应篇》。这篇文章每天或者念三五遍,必须至少念一遍。尽这一生来念,再看看《感应篇直讲》,依照着去做,就自然可以归入正人君子的范围了。

光老矣,不得常来信。欲看某书,当向弘化社[1]请,不可顺便寄我信。汝肯依嘉言录,文钞等行,则何须一函二函信乎。

我老了,不要常常来信。想看什么书,应当向弘化社去请,不可顺便寄信给我。你肯依照《印光法师嘉言录》、《文钞》中所说的去做,那么何必须要一封、二封的信呢?

去冬印有戒烟三方,灵极。而治疟一方,不费分文,治无不愈。今附函寄三张,祈与一切人说之,俾疟鬼不复困人,则其益大矣。

去年冬天,印了戒烟的三个药方,很灵验。其中治疟疾的一个药方,不花费一分钱,没有不治愈的。现今附信寄给你三张,请对一切人来说,使得疟鬼不再困挠人们,这个利益就很大了。

●(其二)既知惭愧忏悔,何又依旧行履,恶不见减,善不见增乎。无他,心不志诚故也。倘心主于诚,岂可知而故犯。知而故犯者,以心实无决定改过迁善之诚恳故。

●(第二封信)既然知道惭愧忏悔,为什么又沿循过去的行为,恶习不见减少,善行不见增多呢?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心中不志诚的缘故啊!倘若心中以诚为主,怎么可能明知故犯?明知故犯的人,是因为心中没有决定改过向善的诚恳的缘故。

汝自己欲为贤人善人,自可远离恶习。不能远离者,系其心不决定,浮游缓慢,则难免仍归旧路矣。

你自己想成为贤人善人,自然可以远离恶习。不能远离的原因,是因为你的内心没有决定,浮游迟缓,就难免仍旧回归老路啊!

以后切勿再来信,汝不肯真实克除己私,我纵开示,究有何益。汝若肯认真省察自己过愆,何用我多说,即宗诚二字,已通通包括净尽。

以后千万不要再来信,你不肯真实地克除自己的私欲,我纵然开示,究竟有什么利益呢?你如果肯认真省察自己的过失,为什么还用我来多说,就是你的法名“宗诚”二个字,已经通通包括无余了。

人若心无虚伪,决定不至不肯改过迁善。譬如真知其人是欲害我者,纵令彼多方巧诱,决不肯上他的当,以送我命。肯上当,是不知好歹之人。

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虚伪,决定不至于不肯改过向善。譬如真的知道这个人是想要害我的,纵然他多方巧妙地引诱,我也决不肯上他的当,来枉送我的性命。肯上当的话,那就是不知好歹的人。

既有关性命之大对头,尚肯依他的骗,则所谓求别人为汝说保身命之妙法,又有何益乎。故不愿屡为汝络索说也。

既然是关乎自己性命的大对头,还肯受他的骗,那么所谓求别人为你说保身护命的妙法,又有什么利益呢?所以不愿意屡次为你啰嗦多说啊!

 

< 学习笔记 >

[1]弘化社:1931年,由印祖发起,王一亭、关絅之、黄涵之等居士协助,明道法师主持,在上海常德路觉苑内成立弘化社,旨在弘法利生,流通佛经。后迁址至苏州报国寺印光法师闭关的关房近旁。1935年,明道法师去世,弘化社经办负责无人可托,印光法师以75岁高龄出而自任,一直到1940年圆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