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复杨慧昌居士书(三)

(原名宇昌)

令严临终,神识清爽,念佛而逝,可生西方。然无论已生未生,为人子者,固当常为礼拜持诵。以期未往生,则即得往生,已往生,则高增品位。

你父亲在临终时,神识清爽,念佛而逝,可以生到西方。然而无论已生西方,还是未生西方,为人之子,当然要常常为父亲礼拜持诵。以期望没有往生,即得往生,已经往生,则高增品位。

又此之礼诵,非特有益于亡人,实有大益于存者。以以孝亲之心而礼诵,较彼专为自己礼诵者,功德更大,以孝心即是菩提心故也。

另外,这样的礼拜念诵,并非只是有益于亡人,实际上对于活着的人也有很大的利益。因为以孝心来礼拜念诵,比起专门为自己礼拜念诵,功德更大,因为孝心就是菩提心的缘故。

汝父宿世甚有栽培,故今生乐善好义,深信佛法,修持净业。其一生多危症者,乃宿世之业,由乐善信佛,而转后报重报,于现生作轻报而了之也。

你父亲宿世很有栽培,所以在今生乐善好义,深信佛法,修持净业。他一生有很多危险的病症,这是他宿世之业,由于好善信佛,而转后报重报,于现生作轻报来了结。

汝既欲承汝父之志,又欲汝父母同皆高登莲品,此心可嘉。今为汝取法名为慧昌,谓以智慧承继先志,必能克昌净土法门,并以克昌后裔也。

你既然想要继承你父亲的志向,又想你父母一同都能高登莲品,心愿可嘉。现今为你取法名为慧昌,就是以智慧承继先人之志,必能昌盛净土法门,并以此昌盛子孙后代啊!

凡皈依佛法之人,于伦常道理,必须格外认真,尽谊尽分,可谓真佛弟子。倘于伦常有缺欠,便难以感化同人。

凡是皈依佛法的人,对于伦理纲常的道理,必须格外认真,竭尽情谊、竭尽本分,才可以说是真正的佛弟子。倘若对于伦理纲常有所缺欠,便难以感化身边的人。

汝现无父母,而兄弟,姊妹,妻室,儿女分上,尤须注重。今世乱已极,其源皆因世之为父母者,不知教子之道。不知以道德仁义,因果报应教儿女。但以溺爱憍养,机械变诈相教。故致有天姿者,习为狂妄,无天姿者,狎[1]于顽愚,以至越礼犯分之事,时有发现也。

你现在没有父母,但在兄弟、姐妹、妻室、儿女的分上,尤其须要注重。现今的世道乱到了极点,其根源都是因为世间做父母的人,不知道教育子女之道。不知道用道德仁义,因果报应来教育儿女。只知道用溺爱、娇生惯养,机巧欺诈来教导。所以使得有天姿的孩子,积习已久逐渐成为了狂妄之人,没有天姿的孩子,放纵无束而成为了顽愚之人,甚至做出越出礼节,违犯本分的事,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

使为父母者,各尽其教子之道,则世道何至如此。以前儿女教不好,尚无大要紧,不过不孝顺,不成器而已。今若教不好,则其祸实有不堪设想者。此说,宜与一切人说之。

假使做父母的人,各自竭尽他们教育子女之道,那么世道何至于如此。以前的儿女教不好,还没什么大要紧,不过只是不孝顺,不成器而已。现今的子女如果教不好,那么这个祸害实在就不堪设想了。这些话,应该对一切人去说。

所言看书,汝身膺职务,无多闲暇,只可先从文钞,嘉言录起。而净土三经,往生论注,彻悟语录,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净土指归集,龙舒净土文,宜详看。

所说的看书,因为你有职务在身,没有很多的闲暇,所以只可以先从《文钞》、《嘉言录》看起。另外,《净土三经》、《往生论注》、《彻悟禅师语录》、《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净土指归集》、《龙舒净土文》,也应该详细地看。

其余若禅宗,教家天台宗,贤首宗,慈恩宗,并及密宗,且置之,以力不暇及。修净业,不先将净土法门研究明白,如欲归家,不知道路。其所知者,虽亦能归家,然其迂远,殆有天渊。祈慧察。

其余的,像禅宗、教下所属的天台宗、贤首宗、慈恩宗,以及密宗等书,暂且放在一边,因为力量不暇顾及。修学净业,若不先将净土法门研究明白,就如同想要回家,不知道道路一样。虽然知道其它宗派,也能回家,然而由于太迂回遥远,实在有如天渊之别。请智慧思察。

●(其二)手书,并王,李,汪,朱之函,备悉。三人法名,另纸书之,祈为转交。王君之大愿虽可嘉,然于此时局危险之际,不知决志求生西方,尚欲待后出家,再诵若干经咒,以了大愿。又祈寿与愿齐,愿若不了,寿亦不终,直是痴人说梦。

●(第二封信)你的信,以及王、李、汪、朱的信,都看过了。三人的法名,写在另外的纸上,请转交给他们。王君的大愿虽然可嘉,然而在这时局危险之际,不知道决志求生西方,还想要等到以后出家,再诵多少经咒,以完成大愿。又祈求寿命与大愿齐等,大愿如果不了结,寿命也不终止,简直是痴人说梦。

彼看净土书,完全不依书意,而自立章程。若不及时随分随力修持,不但所愿均同画饼,或致成神经错乱之病。此病甚易得,甚难愈。

他看净土的书籍,完全不依书中的意思,而自己建立章程。如果不及时的随分随力修持,不但他的愿望如同画饼,或许导致成为神经错乱的病。这种病很容易得,却很难好。

光老矣,一向直心直口,绝不敢顺人情,以取人欢喜,故为说破,免致受病。汪李二君,质直无伪,颇可嘉尚。今为彼三人,各寄文钞一部,嘉言录一本,并各小册,共二包,祈为分送。

我老了,一向直心直口,绝不敢随顺世俗人情,以博取得他人欢喜,所以为他说破,免得他患病。汪、李二位,纯朴正直不造作,很是赞许。现今为他们三人,各寄《文钞》一部,《嘉言录》一本,还有各种小册子,一共二包,请分送给他们。

朱太然君,信中只用合十,则不敢认为皈依,彼之四圆香敬璧回。光虽不能宏扬佛法,决不敢自己轻慢佛法,亦令人轻慢佛法。

朱太然先生,信中只用“合十”,就不敢认为他是求皈依,他四圆钱的供养完璧奉还。我虽然不能够宏扬佛法,决定不敢自己轻慢佛法,也让他人轻慢佛法。

为彼三人说,以后不许再来信,来决不复,以目力,精神均不给故也。

对他们三人说,以后不许再来信,来了也决不回复,因为我视力精神都不足的缘故。

●(其三)手书,及朱太然书,备悉。须知佛法,有住持世间法,有唯论理性法。住持世间法,若人不致诚敬,则不为说法。

●(第三封信)你的信,以及朱太然的信,全都知道了。必须知道佛法,有住持世间的佛法,有只论理性的佛法。住持世间的佛法,如果一个人不到诚敬的地步,就不为他说法。

今世道陵夷[2]不能全依此行。故光于问法之函,任彼如何,亦为彼答。若太傲慢,亦当指斥其过,以不负彼之来意。

现今世道衰颓,不能完全照此来做。所以我对于问法的信,随任他是如何的态度,都为他解答。如果太过傲慢,也会指斥他的过错,以不辜负他来信求法之意。

唯求皈依者,若不用自屈之字,决不敢允许。以此允许,即是自轻佛法,亦令彼轻佛法。以彼或是不知礼仪,或是我慢自大。自大之人,何可与语。不知礼仪,必使即知。非求人恭敬,乃正不敢轻法与轻人也。不如此维持,则佛法便不能流通矣。

唯有来求皈依的人,如果不用自屈礼下于人的字眼,决不敢允许。因为这样允许了,就是自己轻慢佛法,也让他轻慢佛法。因为他也许是不知道礼仪,也许是我慢自大。我慢自大的人,如何可以对他来讲法。不知道礼仪的人,必定要使他知道。这不是求他人来恭敬,而正是不敢轻慢佛法与轻慢他人啊!不如此维持佛法的尊贵,那么佛法就不能流通了。

唯论理性法,非凡僧所可行。唯大菩萨,又无住持法道之责任者行之,则有深远之益。凡夫行之,则破坏如来正法,为害不浅。

只论理性的佛法,不是凡夫僧可以行持的。唯有大菩萨,又没有住持法道责任的才可以行持,则有深远的利益。凡夫如果来行持,则会破坏如来正法,为害不浅。

如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凡见四众,皆为礼拜,云,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四众有以杖木瓦石打之者,则避走远住,作礼赞叹曰,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例如《法华经》中,常不轻菩萨,凡是见到四众弟子,都加以礼拜,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四众弟子有用杖木瓦石打掷他的,他就避开走到远的地方站住,依旧作礼赞叹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恐汝不知此义,妄生疑议,故为略说。若凡夫僧,断断不可依此章程。住持法道之大菩萨,亦当依凡僧之章程。

恐怕你不知道其中的深义,妄自生起怀疑,所以大略和你说说。如果是凡夫僧,绝对不可以依照这些章程来行事。住持法道的大菩萨,也应当依照凡僧的章程。

如济颠之师,乃出格高人,仍是绳趋尺步[3]。济颠,则不守清规,显大神通。若谨守清规而显神通,则不能在世间住矣。唯藉此疯疯颠颠,以令人疑信相参,以密行教化,令人知佛法不可思议,以生正信心耳。

例如济公和尚的师父,是杰出高僧,仍是中规中矩。济公和尚,就不守清规,显大神通。如果谨守清规而显神通,就不能住于世间了。唯有借着疯疯颠颠,来使人半信半疑,用密行来教化众生,使人知道佛法的不可思议,来生起正信。

世之无知无耻之人,从而学之,何不学吃死者以吐活的乎。何不学喝酒醉卧数日,而百千根大木,从井中运出,及喝酒大醉,吐金以装全殿佛像之金乎。

世间无知无耻的人,也跟从学习济公和尚吃肉喝酒,为什么不学习他吃了死的,吐出活的呢?为何不学他喝酒醉卧几天,而百千根的大木,从井中运出,以及喝酒大醉,吐出金子来给全殿佛像装金呢?

此种不思议事,唯此种人行之,则无碍。若谨守规矩之人行之,必定当下去世。否则,人皆求彼,不能做一切事矣。

这种不可思议的事,唯有这种人来做,就没有妨碍。如果是谨守规矩的人做了,必定当下就要去世。否则,每个人都来求他,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朱居士之书为转,及此字祈令彼看。光目力不给,不多书。其净土法门,与修持法则,自有文钞,嘉言录等已说之,亦不须详说也。

朱居士的信转交给他,还有将这封信也给他看。我的视力不好,不能多写。净土法门,与修持的法则,自有《文钞》、《嘉言录》等书,书中已经说过了,也不须再详说。

 

< 学习笔记 >

[1]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2]陵夷:衰落,衰败。

[3]绳趋尺步:规行矩步,举止合乎法度。绳,木工用来定曲直的墨线。尺,用来量长短的工具。趋,快走。步,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