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

(民国二十七)

世乱极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徒劳。其本所在,急宜知之。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于此讲求,治何可得乎。

世间已经坏乱到了极点,虽然每个人都希望得以治理,但却不知道治理的根本是什么,所以希望也是徒劳的。这个根本的所在,应当尽快让大家知道。家庭中的母教,正是使贤才蔚然兴起,天下太平的根本。如果不在家庭中的母教上讲求,治理好世间如何能实现呢?

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于禀质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举一动,不失于正。尤宜永断腥荤,日常念佛,令胎儿禀受母之正气,则其生时,必安乐无苦。所生儿女,必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姿聪明。

母教中第一的是胎教,胎教就是胎儿在母体内刚开始禀受气质的时候就进行教育。凡是女人受孕之后,务必要做到居心、动念、行事,都非常诚恳、谨慎,一举一动,都不要失于正道。尤其应该永远断除腥荤,每天常常念佛,令胎儿禀受母亲的正气,那么到了生产的时候,母亲必定安乐无苦。所生下的儿女,必定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姿聪明。

及至初开知识,即为彼说做人之道理。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及三世因果之罪福,六道轮回之转变。俾彼心中常常有所恐怖,有所冀慕。再令念佛,念观世音,以期增福增寿,免灾免难。

等到了儿女刚开始懂知识的时候,就为他们讲说做人的道理。例如孝弟(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以及三世因果的罪福,六道轮回的转变。使他们心中常常有所恐怖,有所希求仰慕。再让他们念佛,念观世音菩萨,以期增福增寿,免灾免难。

不许说谎话,说是非,打人骂人。不许遭践字纸,遭践五谷,遭践一切东西。不许乱吃食物。不许与同里群儿聚戏。

不许说谎话,说是非,打人骂人。不许遭蹋浪费字纸,遭蹋浪费五谷,遭蹋浪费一切东西。不许乱吃食物。不许和左邻右舍的孩子们相聚嬉戏。

稍长,即令熟读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关帝觉世经,俾知有所师法,有所禁戒。一一为其略说大意,以为后来读书受益之前导。

稍微长大以后,就让他们熟读《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使他知道有所效法,有所禁戒。并为他们一一略说其中的大意,来作为他们将来读书受益的前导。

幼时如是,愈读书愈贤善,不患不到圣贤地位,光宗耀祖也。否则任性憍惯,养成败类,纵有天姿,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则读的书愈多愈坏。

如果幼年的时候能够这样做,那么孩子越读书就越贤善,不怕到不了圣贤的地位,来光宗耀祖啊!否则,如果任性娇惯,养成败类,纵然有天姿,也不知道读书是为了学习圣贤,那么读的书越多就越坏。

古今大奸大恶之人,皆是有好天姿大作用之人。只因伊父母先生,均不知教学圣贤,躬行实践。

古今那些大奸大恶的人,本来都是有好天姿、大作用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父母、老师,都不知道教导他们学习圣贤,亲身实践圣贤之道。

止令学文字,为应世谋利禄之据,其智识之下劣,已到极底。以驯至于演出废经废伦,争城争地,互相残杀之恶剧。此种祸乱,皆彼父母先生,不知教子弟之道所致。

只让他们学习文字知识,来作为适应社会、谋取财利禄位的依据。那些父母、师长智慧、见识的下劣,已经到了极点。以至于渐渐发展到演出废儒经、废伦常,争城争地,互相残杀的恶剧。这些祸乱,都是他们的父母、师长,不知道教育儿女、弟子的根本大道所导致的。

自己纵无大恶,而坏乱世道人心之罪,当与彼子弟同受恶报于永劫矣。吾故曰,教子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为尤要。

他们自己纵然没做过什么大恶事,然而坏乱世道人心的罪过,应当永劫与他们的儿女、弟子同受恶报啊!所以我常说:“教好儿女是天下太平的根本,而教好女儿尤其重要。”

以人之幼时,专赖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内,母则常不离子。母若贤慧,则所行所言,皆足为法。见闻已熟,心中已有成规。再加以常常训诲,则习已成性。如镕金铸器,模型若好,器决不会不好,以故教女比教子尤为紧要也。

因为人在幼年时,专门依赖母亲的教育。父亲不能常在家里,母亲则常不离开儿女。母亲如果贤慧,那么她的所行所言,都足以让儿女效法。儿女在母亲身边见闻熏习得熟悉后,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成规。再加上母亲常常的训诲,就会习已成性。如同熔化金子,铸成金器,模型如果好,金器绝对不会不好,所以教育女儿比教育儿子更为紧要啊!

以贤母由贤女而来,若无贤女,何由而有贤母。无贤母,又何由而得贤子女哉。此种极平常之道理,人人皆能为之,所痛惜者,绝少提倡之人,俾为母者,唯知溺爱,为父者亦无善教。

这是因为贤母由贤女而来,如果没有贤女,哪里会有贤母?没有贤母,又怎么可能得到贤良的儿女呢?这种极其平常的道理,虽然人人都能做到,但是令人痛心的是,极少有提倡的人,结果使做母亲的人,只知道溺爱儿女,做父亲的人也没有善教。

及至入塾读书,为师者亦由幼时未闻此义,故亦绝不知读书为学圣贤,不教生徒躬行实践圣贤所说之道。但只学其文字,以为谋利禄计。而不知学圣贤有莫大之利益,自己与子孙,生生世世,受用不尽。

等到进入私塾读书,做老师的人也因为年幼时没有听到过这些道理,所以也绝对不知道读书是为了学习圣贤,从而不教导学生、徒弟亲身实践圣贤所说的修身之道。只是学习文化知识,来作为将来谋取财利禄位的手段。却不知道学习圣贤有莫大的利益,自己与子孙,生生世世,受用不尽。

谋利禄,谋之善,不过现生得小富贵而已。谋之不善,现生身败名裂,子夭孙绝者,比比皆是。

谋取财利禄位,谋取得好,也不过是现生仅得到一点小富贵而已;谋取得不好,现生就会身败名裂,儿子夭折、孙子断绝的,比比皆是。

人与天地共称三才者,以有以先觉觉后觉,继往圣,开来学之功能,故得此尊称。若不以学圣贤为事,则是行肉走尸。唯知饮食男女之乐,则与禽兽何异。人之一字,尚是冒名,况与天地共称三才乎。

人之所以与天、地共称为三才,是因为人有以先觉觉悟后觉,继往圣,开来学的功能,所以才得到这样的尊称。如果人不以学习圣贤为事务,就是行尸走肉。只知道饮食男女的欲乐,这样与禽兽还有什么不同?人这个字,还是冒名的(不够资格称为人),更何况还要与天地共称三才呢?

然人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而不能为尧舜,不能作佛者,只有性德,无有克己复礼[1],闲邪存诚[2],及修戒定慧,断贪瞋痴之修德耳。

然而人性本善,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人人都可以作佛。而之所以不能成为尧舜,不能作佛的原因,正是因为只有性德,没有克己复礼、闲邪存诚的功夫,以及修习戒定慧,断除贪瞋痴的修德罢了。

此之修德,最初由贤父母师长而启发之,继则自己孜孜矻(kū)矻[3],努力修持。虽未能即到尧舜与佛之地位,其去下愚之人,日在人欲中埋没者,已天渊悬殊矣。

这里讲的修德,最初要通过贤德的父母、师长来启发,接下来就要自己孜孜不倦、勤勤恳恳,努力地修持。虽然还不能立即到达尧舜与佛陀的地位,但是和每天埋没在人欲中的下愚之人相比,已经是天渊悬殊了。

书云,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经云,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即佛。幸其为尧舜作佛之机在我,有血性汉子,岂肯以此性德,任人欲所锢蔽,永为沉沦苦海之下愚众生乎。

《尚书》中说:“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佛经中说:“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即佛。”值得庆幸的是,作尧舜、作佛的关键在我们自己,有血性的汉子,怎么肯凭借这个性德,任由人欲来禁锢、蒙蔽,永远做沉沦苦海的下愚众生呢?

愿世之为父母,为师长,为儿女生徒者,各各勉之,则吾国幸甚,全球幸甚。

祈愿世间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儿女、学生、徒弟的人,各各勉励,那么我们的国家就太值得庆幸,全球就太值得庆幸了!

 

< 学习笔记 >

[1]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克,克制,约束。复礼,使每件事都归于礼。文钞《跋三》(<三编・卷四>)云:“复者,还也。礼者,理也。战胜己私,而后始得还归于真如之理也。”

[2]闲邪存诚:约束邪念,保持诚实。闲,防备,禁止。语出《易・乾》。

[3]孜孜矻矻:形容勤勉不懈怠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