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复谢慧霖居士书十二

孝经略义复函,当已收到。观孔子纪念之文,实为得其纲要,于讲道理则得,欲借此挽回世道人心,尚是只轮单翼,颇难收其实效。

《孝经略义》的回信,应当已经收到。看你所写纪念孔子的文章,的确是得到了儒学的纲要,在讲道理这一方面,是有所得。但想要借此来挽回世道人心,还只是单个车轮,单只翅膀,很难收到实际成效。

先王淑世善民,有教有政,当人心淳善之时,只说其理,人自服从。现今是何世道,汝只知守旧章程,不知变通。于留纯儒之名边则可,于普转中下人心则难。

上古时的贤君,济世化民,有教育,有政令。在人心淳厚良善的时候,只说道理,人们就自然会服从。现今是什么世道,你只知道死守旧章程,却不知道变通。在遗留纯儒学者之名这方面,还可以。但对于普遍扭转中根下根人的心,就很难了。

是故当以因果报应之理为之辅翼,即所谓政教并施也(因果亦如刑政,可以折服强梁)。

所以,应当以因果报应的事理,作为济世救民的辅助,就是所谓的:政令与教育一并施用(因果也如同刑法政令,可以折服强横、凶暴之人)。

汝守儒分,亦非不能发明因果,福善祸淫,惠吉逆凶,以及古圣贤聿修厥德,永膺多福等。岂儒者亦不宜言及乎。

你遵守儒家的本分,也并非不能阐发显明因果,行善得福、邪淫招祸,顺理吉祥、违理凶险,以及古圣先贤修持己德、承继发扬先德,永享多福等道理。哪里是儒者就不宜说到因果呢?

而洪范五福六极,实示人以三世因果之理。在儒书中,此为最深,最有关系。先儒不信有前生后世,故一归于皇极,而绝不肯发其深蕴。以致因不知因果之故,现出废经废伦等禽兽行为之相。

而《尚书・洪范》中所说的五种福业,六种极凶之事,实际上就是显示给人们三世因果的道理。在儒书当中,这是最深,最有关系的。以前的儒生不相信有前生后世,所以一概归到君王统治天下的准则,而绝对不肯阐发其深藏的蕴义。以致因为不知道因果的缘故,出现废儒经、废伦常等禽兽行为的现象。

今当此相大现之时,仍只守说理一途,则用力多而得效寡矣。洪范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此五者,岂由王者之所主乎。六极之凶,短折,疾,忧,贫,恶,弱,亦非王者之所主也。

现今在这些现象大为显现的时候,仍然只守空说道理这方面,那就用力很多而得效太少了。《尚书・洪范》中的五福,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这五福,哪里是由君王所能主宰的呢?六极之凶,是:短命,多病,忧愁,贫穷,貌丑,懦弱,也不是君王所能主宰的。

此实前因后果之大宗,乃约前生今世而论福善祸淫之天道也。实则天亦无权,不过随彼所作之善恶而畀(bì)[1]之,儒家所谓命也。此命亦自作之而自受之,天何尝与此厚而与彼薄乎。三世之理,唯佛为大发明。儒教圣贤,亦略示端绪。

这实在是前因后果的大宗旨,是针对前生今世来讨论行善得福、行淫招祸的天道啊!实际上,上天也没有权力主宰,不过是随各人所作的善恶行为而给予他善恶果报,这就是儒家所说的命。这个命也是自作自受,上天何尝会对你优厚,对他刻薄呢?三世因果的道理,只有佛法大大地阐发显明。儒教的圣贤,也大略显示一些迹象头绪。

无如理学以欲有异于佛,竟将圣人治天下之大本,废弃不讲。徒欲以尽义尽分以宏儒教而启牖人。适见其知见之偏,而背畔乎圣与天也。五福六极,若不约前生之因说,则向之与威,从何处施。可怜哉,后儒也。可怜哉,天下群黎,被此等高明人,抉去其希圣希贤乐天知命之眼目也。

怎奈理学家因为想要不同于佛法,竟然将圣人治理天下的大根本,废弃不讲。徒然地想用尽道义、尽本分来宏扬儒教,并启发诱导他人。这正好看出理学家知见的偏颇,而且也背叛了圣贤之道与天理啊!五福六极,如果不针对前生之因来说,那么劝导与惩戒,从何处施用呢?可怜啊!后世的儒生。可怜啊!天下的百姓,被这些所谓的高明人,除去了他们仰慕效法圣贤、乐天知命的眼目。

光之所说,不知是抉人之目,抑为与人以明也,祈裁酌(编者按,朱子晚岁失明,岂非报乎)。

我所说的,也不知道是除去他人的眼目呢?还是给人以光明呢?请裁度斟酌(编者案:朱熹晚年失明,难道不是果报吗)。

整理佛教,实为护法之要务。然须审察利弊,庶可得其实益。至于送僧于藏学,拟沟通川藏佛法,此实外行人之计画。吾国佛法,法法完备,所欠少者,唯密宗耳。

整顿管理佛教,实在是护法的重要事务。然而必须审察好利益与弊病,才能得到真实利益。至于送僧人到藏地学习,准备沟通四川藏地的佛法,这实在是外行人的计划。我国的佛法,法法完备,所欠缺的,只有密宗。

言沟通者,须明本有之法,然后以其余力,学彼密宗,以辅翼本有各宗。今以未曾致力于各宗之僧,令从留康某[2]等之魔王学,学成之后,必能坏乱佛法,疑误众生。

说到沟通,必须先学明白本土存有的佛法,然后有余力,再学习密宗,来辅助本土的各个宗派。现在将还没有学好本土各宗佛法的僧人,让他们去跟从留驻康地的某某魔王学习,学成之后,必能坏乱佛法,疑误众生。

如某某之欲打倒废灭铲除二帝三王之道。其于儒教佛教,均大有关系。汝是明理之人,刘公一番好心,固不得不遵。然古今立法,均须询及哲士,方可施行。岂不计利害,而但取其即行为是耶。

如同某某人想要打倒废灭铲除二帝三王之道。这对于儒教、佛教,都有很大的关系。你是个明理的人,刘公的一番好心,固然不得不遵从。然而古今建立法规,均须向贤明智慧的人询问后,才可以施行。哪能不考虑利害,就立即采取行动呢?

使不见某某之魔知魔见尚可,已知其为魔,而又令未魔者依魔去学,则不为魔民魔女者,盖亦少矣。此事关系甚大,光不得不说。

假使没有看到某某人的魔知魔见,尚可。现在已经知道他是魔,而又令没有着魔的人,跟着魔去学习,要想不成为魔民魔女的人,大概也是很少的。这件事关系很大,我不得不说。

不过光与汝说之言,不可向彼不知者直述。当委曲婉转引前之祸,为后车之鉴,则可矣(宜先学本有之佛法,不学此法,即是舍家珍而行乞耳)。

不过我对你说的话,不可向那些不知道详情的人直接述说。应当委曲婉转引述前车的灾祸,作为后车的借鉴,就可以了(应该先学习本土所有的佛法,不学习这些法,就是舍弃自家珍宝反而向外乞讨)。

不学佛而不能知儒。不宏儒而无由宏佛。五伦三纲,皆菩萨六度万行中事。

不学习佛法,就不能知道儒道。不宏扬儒道,就没有方法宏扬佛法。五伦三纲,都是菩萨六度万行中的事。

某某佛教新青年会章程,教人行六度万行,八大使命,而无一字言及因果报应,纲常伦理,及与净土。吾不知六度万行作么而行。此亦某弟子某某之伴侣也。

某某佛教新青年会章程,教人行六度万行,八大使命,然而却没有一个字说到因果报应,纲常伦理,以及净土法门。我不知道这样的六度万行,要怎样来行。这也是某弟子某某的伴侣。

祈阅毕付之丙丁,切勿示人,以免彼党见忌。(七月十八日)

请你看完信后烧掉,千万不要拿给他人看,以免那些人看见了忌恨。(七月十八日)

 

< 学习笔记 >

[1]畀:赐与。

[2]康某:康一般指西南藏区东部的地方,以前是“西康省”,后来撤销,一半划给西藏,一半划给四川,即现在四川省东部的阿坝、甘孜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