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序

大教东传,垂二千年。若缁若素,各随性之所近而为修持。虽修持法门,种种不一。而诵经,持咒,礼拜,忏悔,超荐孤魂,求生净土,实为大宗。以故古德于诸经咒,诸法门中,择其要者,订为朝暮二时功课。俾诸行人依之修持。以之消除业障,增长福慧。报答四恩,超度孤魂。以广佛慈,以尽己诚。其道固彻上彻下。其益亦冥阳靡遗。以故天下若宗,若教,若律,若净之道场,无不奉为定章。

佛教东传,将近二千年。僧人俗士,各自随自己的根性所相近的法门来修持。虽然修持的法门,有种种的不同。而诵经,持咒,礼拜,忏悔,超荐孤魂,求生净土,实为大宗。所以,古大德在诸多经咒,诸多法门中,择取其中精要的部分,订为朝暮二时功课。使得诸位修行人依照修持。以此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报答四恩,超度孤魂。来广宣佛陀的慈悲,来竭尽自己的诚心。这个法道原本就是贯通上下各个法门。其利益也是冥阳二界都无遗漏。所以,天下的各个宗派,像宗门,教下,戒律,净土等道场,无不奉为固定的章程。

清初有著日课便蒙者,但略释字句而已。近有兴慈法师著有二课合解,颇为详明。但以文言稍深,不利初机。黄涵之居士,数年前曾著初机净业指南,及弥陀经白话解释,印达数十万。外埠提倡佛学者,相继购请。

清朝初年,有人撰著《日课便蒙》,那只是略微解释字句而已。近来,有兴慈法师撰著的《二课合解》,较为详明。但因为文言文稍微深邃,不利于初学之人。黄涵之居士,几年前,曾经写过《初机净业指南》,以及《弥陀经白话解释》,印刷数量达几十万册。各处提倡佛学的地方,相继请购。

涵之固知白话不如文言之蕴藉庄重,以其能令学问浅者,由兹得入,遂将朝暮课诵,通用白话解之。诚恐己见或有不到,一一均祈其友顾显微居士为之修正。

黄涵之固然知道白话不如文言文的蕴藉庄重,因为白话文能够令学问浅的人,由此得以进入佛法,于是将《朝暮课诵》,全部用白话文来解释。还恐怕自己的见解或有不周到妥当之处,一一均请他的朋友顾显微居士来加以修正。

又以其中所说名相义致,或不悉知。因先述佛法大意一册。心经白话解释,与弥陀经白话解释,篇幅颇多,均提出别行。二时课诵,得此解释。初机之人,当相继而得其种种不思议之利益矣。

又因为其中所说的名相义理,或许不能完全明了。因此先撰述了一本《佛法大意》。《心经白话解释》,与《弥陀经白话解释》,篇幅较多,都从早晚课诵中提出来,单本别行。《二时课诵》,得到这三本书的解释。初学之人,应当相继得到其中种种不可思议的利益了。

虽然,持诵经咒,贵在至诚。纵绝不知义,若能竭诚尽敬,虔恳受持。久而久之,自然业消智朗,障尽心明。尚能直达佛意,何况文字训诂与其意致。

虽然如此,持诵经咒,贵在至诚之心。纵然绝对不知道义理,如果能够竭诚尽敬,虔诚恳切地受持。久而久之,自然业消智朗,障尽心明。尚且能够直接通达佛意,何况是文字训诂与其中的意义由致呢?

否则纵能了知,由不至诚,只成凡夫情见,卜度思量而已。经之真利益,真感应,皆无由得。以完全是识心分别计度,何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一超直入,顿获胜益也。

否则,纵然能够了知其中的义理,由于没有至诚心,只能成为凡夫情见,卜度思量而已。佛经的真实利益,真正感应,都没有办法得到。因为这完全是第六意识心的分别计度,如何能够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一超直入如来地,顿时获得殊胜利益呢?

每有愚夫愚妇颛蒙修持,所得利益,较聪明人为多者。一则以竭诚尽敬,专心一志。一则以悠忽疏散,虚妄计度之所致也。愿阅者咸知此意,则既已了知经义,于持诵时,仍复不生分别。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了无一念之可得。则其利益,殆非笔舌所能形容,此持诵之秘诀也。普愿同人,勿忽此语,则幸甚幸甚。(民国十九年庚午仲春)

常有愚夫愚妇老实修持,所得的利益,比起聪明人得到的多。一个是竭诚尽敬,专心一志。一个是悠忽疏散,虚妄计度所导致的啊!祈愿读者都能知道这个意思,那么既然已经了知经义,在持诵经文的时候,仍旧不生分别。如同面对圣容,亲耳聆听圆音,没有一念可得。那么这个利益,就不是笔舌所能形容的了,这是持经诵咒的秘诀啊!普愿同人,不要轻忽这句话,则非常庆幸,非常庆幸。(民国十九年<1930>庚午仲春<二月>)

 

< 学习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