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阿育王佛舍利塔纪实

浙江宁波鄞县东乡四十里鄮山,有广利寺。原名阿育王寺,故人仍称之。昔佛灭后,中天竺国阿育王,统王阎浮,威德广大。所有鬼神,悉皆臣属。

浙江宁波鄞县东乡四十里的鄮山,有一座广利寺。原名阿育王寺,故人们仍称之为阿育王寺。过去,佛灭度后,中天竺国的阿育王,统领管理阎浮提,威德广大。所有的鬼神,全都臣属于他。

意欲普利世人,启其祖阿阇世王所藏之八万四千佛舍利。役使鬼神,碎七宝众香为泥。一夜造成八万四千宝塔,散布南赡部洲。耶舍利尊者,伸手放八万四千道光。一鬼捧一塔,顺光而趋,至光尽处,则安置地中。东震旦国,有十九处。

他想要普遍利益世人,开启他的祖先阿阇世王所藏的八万四千佛舍利。役使鬼神,碎七宝众香为泥。一夜造就八万四千宝塔,散布在南赡部洲。耶舍利尊者,伸手放八万四千道光。一个鬼捧一座宝塔,顺着手光而去,到手光的尽头,就安置在地中。东土中国,有十九处。

大教东来,次第出现。如五台育王等是也。育王之塔,晋武帝太康三年,有僧慧达,乃利宾菩萨示迹。礼拜请求,从地涌出。遂建阿育王寺,供于殿内石塔中。

佛教东来,次第出现。如五台山的阿育王塔等,就是当时所造之塔。阿育王寺的宝塔,在晋武帝太康三年(282),有僧人慧达,乃利宾菩萨的示现。礼拜请求,从地涌出。于是建造阿育王寺,(将舍利)供在殿内的石塔中。

塔门常锁,有欲睹舍利者,先通知塔主。殿中礼佛,礼毕,跪于殿外阶缘。每有人跪,凡欲睹者,均随之而跪。塔主请塔出,先令居中跪者睹。次则遍令随跪者睹。虽一日随睹数次,亦不以为烦。

塔门常锁,有想要瞻仰舍利的人,先通知塔主。在殿中礼佛,礼佛完毕,跪在殿外台阶上。每当有人跪在台阶上,凡是想要观看舍利的人,都随后而跪。塔主将宝塔请出,先令跪在中间的人观看。其次就周遍令随后跪着的人观看。即使一天中随他人观看数次,塔主也不觉得烦。

其塔高一尺四寸,周围亦只尺余。塔之中级内空,中悬一实心钟,钟底正中,有一针,舍利附于针端。四面有窗,华格栏遮,手不能入。即于华格孔中睹之。

这座宝塔高一尺四寸,周围也只有一尺多。塔的中间部分是空的,中间悬着一个实心钟,钟底的正中,有一根针,舍利就附在针端。四面有窗,用华美格子围栏遮住,手不能伸入。就在华格的孔中观看。

其舍利之形色大小多少定动,均无一定。平常人睹,多见是一粒,亦有见二三四粒者。有见舍利靠于钟底不动者。有见一针下垂至寸许者。有见忽降忽升,忽小忽大者。有见青者黄者赤者白者。

舍利的形状、颜色、大小、多少、固定、移动,都没有一定。平常人观之,大多见到是一粒,也有见到二、三、四粒的。有的人见到舍利靠在钟底不动。有的人见到舍利在针的下面垂到一寸左右。有的人见到舍利忽降忽升,忽小忽大。有的人见到舍利青、黄、赤、白多种颜色。

及一色之浓淡不同,并二色相兼之各种异色者。有见色气黯然者。有见色气明朗者。不独人各异见,即一人亦多转变不一。又有见莲华及佛菩萨像者。亦有业力深重,完全了无所见者。见其小时,每如小绿豆大。亦有见如黄豆大枣大者。

以及有的人见到舍利一种颜色而浓淡不同,二种颜色相兼,以及各种不同颜色等情况。有的人见到舍利色泽黯然。有的人见到色泽明朗。不只每个人所见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多有转变不一的情况。还有的人见到莲华以及佛菩萨像。也有业力深重,完全什么都看不到的。见到舍利很小的时候,常常如小绿豆一样大。也有见到如黄豆、大枣那样大的。

明万历间,吏部尚书陆光祖,笃信佛法,极力护持。与亲友数人来睹,初看如小豆大。次如黄豆大。次如枣大。次如瓜大。次如车轮大。光明朗耀,心目清凉。

明朝万历年间,吏部尚书陆光祖,深信佛法,极力护持。与亲朋好友数人来瞻仰,最初看到如小豆一样大。其次如同黄豆一样大。其次如同枣一样大。其次如瓜一样大。其次如车轮一样大。光明朗耀,心目清凉。

时舍利塔坏,塔供库房,陆遂发心重修塔殿。彼亲友所见亦甚好,但无陆之奇特神妙耳。须知如来大慈,留此法身真体。俾后世众生,种出世根。以由睹此神异,自可生正信心。从兹改恶修善,闲邪存诚,以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直至复己本具佛性,圆满无上菩提。

当时舍利塔殿损坏,宝塔供在库房之中,陆光祖于是发心重修塔殿。他的亲朋好友所见到的,也很好,但是没有陆光祖所见到的奇特神妙罢了。要知道如来大慈,留存这个法身真体。使得后世众生,种植出世的根机。因为看到这种神异,自然可以生起正信心。从此改恶修善,闲邪存诚(防止邪念、心怀诚敬),以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直到恢复自己本具的佛性,圆满无上菩提。

如来示现不思议相,曲垂接引之本心也。愿见闻者,同深感念,则幸甚。光于光绪二十一年幸得虔礼数旬,兼阅育王山志,故知其详。

这是如来示现不思议相,方便垂手接引的本心啊!祈愿见者闻者,共同深深感念,则非常庆幸。我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有幸得以虔诚礼拜数十天,同时又阅读了《育王山志》,所以知道其中详细的情形。

 

< 学习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