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

(黄忏华,龚慧云谨记)

印光无知无识,少参少学。今承诸大居士之招,实深惭愧。窃维佛法有五乘。(一)人天乘。人乘持五戒,得生人道。天乘行十善,得生欲界天。加四禅四定,则生色无色界天。(二)声闻乘。修四谛,得四沙门果。(三)缘觉乘。观十二因缘,得辟支佛果。(四)菩萨乘。修六度万行,证菩萨果。(五)佛乘。行大慈大悲,成正等觉。

印光无知无识,少有参学。今天承蒙各位大居士相招,实在深感惭愧。我认为佛法有五乘。(一)人天乘。人乘持五戒,得生人道。天乘行十善,得生欲界天。加上四禅生色界天,四定生无色界天。(二)声闻乘。修四谛,得四沙门果。(三)缘觉乘。观十二因缘,得辟支佛果。(四)菩萨乘。修六度万行,证菩萨果。(五)佛乘。行大慈大悲,成正等觉。

人天乘,而兼菩萨乘佛乘者,其唯净土法门乎。盖人天乘,只修五戒十善,俱是有漏功德。惟此净土法门,乃能出三界,了生死。修净土者,必须敦笃伦常,恪尽己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

人天乘法中,而兼有菩萨乘、佛乘的,不就只有净土法门吗?因为人天乘,只修五戒十善,都是有漏功德。只有净土法门,才能出三界,了生死。修习净土的人,必须敦睦笃行伦理纲常,恪守竭尽自己本分,父亲慈祥,儿子孝顺,兄长友爱,弟弟恭敬,丈夫和善,妻子温顺。

加以四弘誓愿,广大其心,自行化他。普令内而父母妻子,外而邻里乡党,皆修五戒十善,并修净土法门。以深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人虽系凡夫,实即菩萨。何以故,以心广大故。

加上四弘誓愿,广大自己的心量,自行化他。普遍使得家内的父母妻子,家外的邻里乡人,全都修持五戒十善,并且修习净土法门。以深信愿,念佛求生西方。这个人虽然是凡夫,而实际是菩萨。为什么呢?因为他心量广大的缘故。

昔有一沙弥随一尊者行路,沙弥忽发自利利他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之愿,尊者即令其前行。沙弥后忽转念众生若是之多,如何度脱得尽,不如自利为得,时尊者即令其随后。沙弥忽又转念,仍当度脱众生,尊者复令其前行。

过去有一沙弥跟随一位尊者行路,沙弥忽然发起自利利他,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大愿,尊者就令他走在前面。沙弥后来又忽然转念想:众生如此之多,如何度脱得完,不如自利为好,当时尊者就令他跟在后面。沙弥忽然又转念想:仍然应当度脱众生,尊者就又令他走在前面。

沙弥异而问之。尊者曰,尔初发大菩提心,即是菩萨,我虽罗汉,乃系小乘,故请尔前行。继尔退菩提心,则我乃圣人,尔乃凡夫,理应在后。后尔又发菩提心,故仍请尔前行。由此观之,发菩提心,功德无量无边。我等欲增长善根,非发菩提心不可。

沙弥感到惊异,问其原因。尊者说:你最初发大菩提心,就是菩萨,我虽然是罗汉,却是小乘,所以请你走在前面。接着你退失菩提心,而我是圣人,你是凡夫,理应跟在后面。后来你又发菩提心,所以仍然请你走在前面。由此看来,发菩提心,功德无量无边。我们想要增长善根,非发菩提心不可。

现当末劫,礼教云亡,欲挽回世道人心,必先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世间圣人所说因果,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作善降之百祥等语,辞简义赅,后人每习焉不察。出世间圣人所说因果,至为详尽。

现在正是末法时代,礼教已经没有了,想要挽回世道人心,必须先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世间圣人所说的因果道理,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作善降之百祥”等话语,言简意赅,后人常常因为习惯了,就觉察不了。出世间圣人所说的因果,十分详尽。

上智得以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中下之资,鉴于行恶而得恶果,行善而得善报,亦可勉于为善。虽穷凶极恶之人,亦有惮而不敢为。故因果报应,实彻上彻下之一法。

上智之人凭借因果,得以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中下之人,考虑到行恶得恶果,行善得善报,也可以勉力行善。即使是穷凶极恶之人,也有所忌惮而不敢胡作非为。所以因果报应,实在是贯通上下的一个大法。

或以因果报应之说,系属小乘。不知六度万行,亦是因果。如来成正等觉,乃至凡夫堕阿鼻地狱,亦无非因果也。故佛教倡明因果,其有利于人者,深矣。

有人将因果报应之说,认为是小乘。(是因为)不知六度万行,也是因果。如来成正等觉,乃至凡夫堕阿鼻地狱,也无非因果。所以佛教提倡阐明因果,此利益人的地方,很深啊!

昔文王发政施仁,泽及枯骨,然不及二三百年,而杀人殉葬之风,遍于天下。而且以多为荣,天子诸侯大夫士,皆随力而为之,竟有至数百上千者。

过去周文王发布政令,广施仁德,恩泽被及路边的枯骨,然而不到二三百年,杀人殉葬的风气,就遍于天下。而且以殉葬的人多为荣,天子、诸侯、大夫、士,都随自己的力量来做这件事,竟然有成百上千的情况。

以秦穆公之贤,尚杀百七十余人以殉葬。子车氏三子,乃国之良臣,皆杀以殉葬。况其余者乎。其原皆由于不知三世因果之故耳。自佛法入中国以后,史册上未闻有殉葬之举。此亦未始非如来三世因果之说有以致之也。

秦穆公这样贤德,尚且杀了一百七十多人来殉葬。子车氏三子,是国家的良臣,都被杀死来殉葬。何况其余的人呢?其中的原由,都是由于不知道三世因果的缘故。自从佛法进入中国以后,史册上就再没有见到有殉葬的情况了。这也未必不是如来三世因果之说而导致的。

当今之世,杀劫方盛,尤当提倡戒杀吃素。杀劫者,杀业所成。杀业最大者,曰食肉。因食肉之故,感得一切天灾人祸,旱干水涝,淫雨瘟蝗。食肉之害甚多,说不能尽。姑举一喻以明之。

当今之世,杀劫正盛,尤其应当提倡戒杀吃素。杀劫,是杀业所成。杀业最大的,就是吃肉。因为吃肉的缘故,感得一切天灾人祸,旱灾、水灾,淫雨、瘟疫、蝗虫。吃肉的害处很多,说不能尽。姑且举一个比喻来说明。

昔列国时,鲁有二勇士,各处一地,一日相逢,沽酒共饮。一曰,无肉不能成欢,当买肉。一曰,尔我皆肉也,何更求肉乎。乃互相割食,兼复割以互奉,以致于死。

过去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两位勇士,各在一方,一天二人相遇,买酒共饮。一个说:没有肉吃,不够痛快,应当买肉。一个说:你我都是肉,哪里还要去买肉呢?于是,二个人互相割着吃,又割肉互相献给对方,以致最后双双死去。

此事在吾人视之,以为大愚。不知食肉之人,不悉因果报应。他日人死为畜,畜死为人,其互相啖食,何异于是。不过隔世同时之别耳。且尤有甚者,二勇士互食而死,其因果报应,一时俱了。而食肉之人,因果且纠缠不已,报应亦无有已时。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经有明文,至可悚惧。

此事在我们看来,认为他们大为愚蠢。不知道吃肉的人,不明白因果报应。有一天,人死变为畜生,畜生死了变为人,彼此互相吞吃,与这二位勇士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不过是隔世与同时的差别罢了。而且还有更严重的,二位勇士互相割肉吃而死,彼此的因果报应,当下就都了结了。而吃肉的人,因果纠缠不已,报应也没有停止的时候。《楞严经》中说:“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经中有明文,实在令人惊恐戒惧啊!

兹又略述数义,以明不宜食肉之理。(一)由不忍之心,一切含灵,皆是同体。由仁民而爱物,太和元气,布满人间。则知杀戮生灵,了无义理。一切众生,悉皆贪生怕死,我何忍残生害命,以充口腹。

现在再大略叙述几条义理,来说明不应该吃肉的道理。(一)由不忍之心,一切生命,与我都是同体。由于仁慈人民而博爱万物,太和元气,就会布满人间。那么就会知道杀害生灵,没有道理。一切众生,全都贪生怕死,我如何忍心残害生命,来充饱我的口腹。

(二)因果报应。一切生灵,皆由往昔不知因果,堕落畜类。今我杀食其肉,他年彼之恶报既尽,我之杀业方成,则我亦将为彼俎上肉矣。是故戒杀吃素,非特为生灵计,亦为自身计也。

(二)因果报应。一切生灵,都是由于往昔不知道因果,堕落为畜生类。现在我杀死吃它的肉,等到某一天它的恶报尽了,我的杀业成就,那么我也将要成为他刀板上的肉了。所以戒杀吃素,不是特别为了被杀的生灵考虑,也是为我们自己考虑。

明翰林刘玉绶,船泊苏州,梦一伟丈夫求救,自称宋偏将军曹翰。因屠江州,世世作猪。此对门屠者,顷所宰第一猪,即我也。祈为救援。醒而果见屠将杀猪,遂买而放之阊门一寺中。

明朝的翰林刘玉绶,坐船停靠在苏州,梦到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向他求救,自称是宋朝的偏将军曹翰。因为屠杀江州城,世世变作猪。现在对门的屠户,一会儿他宰杀的第一头猪,就是我。请您快救救我。刘玉绶醒来,果然见到屠夫将要杀猪,于是买来放生在苏州阊门的一座寺院中。

凡呼曹翰者,其猪皆回首望之。是可为人变畜生,畜生变人之证。载籍上活阎王活小鬼之事甚多。此皆天地鬼神,透露一点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消息,以警戒世人也。

凡是有人叫“曹翰”,这头猪都回头相望。这可以作为人变畜生,畜生变人的铁证。记载在书籍上,活阎王,活小鬼的事情很多。这都是天地鬼神,透露一点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消息,来警戒世人啊!

(三)一切众生,皆我过去父母眷属。吾人既明因果轮回,则一生有一生之父母眷属。历劫多生,有历劫多生之父母眷属。如是历劫多生之父母眷属,轮回六道。其间若有造恶者,难免不投入三途。

(三)一切众生,都是我过去的父母眷属。我们既然明白因果轮回,那么一生有一生的父母眷属。历劫多生,有历劫多生的父母眷属。如是历劫多生的父母眷属,轮回六道。其中如果有造恶的,难免不投入三途恶道之中。

故吾人对六道众生,应作父母妻子想。岂有孝子贤孙,而食其亲者乎。岂有慈父慈母,而食其子女者乎。此际一思量,不忍食亦不敢食矣。

所以我们对于六道众生,应作父母、妻子想。哪有孝子贤孙,吃自己亲人的呢?哪有慈父慈母,吞食自己子女的呢?此时想一想,就不忍吃也不敢吃了。

即祭祖先,亦不应用肉,以名为敬之,实则害之也。至于以肉食奉父母,皆令父母折福获殃。父母有福德善根者,损其福德善根。无福德善根者,增其受杀恶业。

即使祭祀祖先,也不应该用肉,因为这样名义是敬祖先,实际上却是害祖先。至于用肉食奉养父母,都是令父母折福获殃。父母有福德善根的,损害父母的福德善根。没有福德善根的,增加父母遭受杀业的恶因。

昔佛在世时,一寡妇为夫周年,购肉以祭。途遇如来如来谓之曰,此肉汝夫之所转变者也,何能以彼之肉,祭彼之灵乎。即推而敬天地,祀鬼神,亦不应用肉。天地鬼神,岂有不深明因果,贪此秽浊腥臊之肉,而来格来享乎。是则用血食以奉祀者,欲求福而反更得祸也。

过去佛在世时,一个寡妇为丈夫的周年祭,买肉来祭祀。途中遇到如来如来对她说:你买来的肉,是你丈夫所转变的,怎能用他的肉,去祭祀他的灵魂呢?推及敬奉天地,祭祀鬼神,也不应该用肉。天地鬼神,岂有不深明因果,贪图这种秽浊腥臊之肉,而来接受祭祀,歆享供品呢?所以用血肉来供奉祭祀的,是想求福却反而得祸啊!

(四)一切众生,皆是未来诸佛。以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当作佛,故是未来诸佛。且畜类中,时有佛菩萨化现于其中,方便度生。如清凉志中载薄荷事。

(四)一切众生,都是未来诸佛。因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当作佛,所以是未来诸佛。况且畜生道中,时时有佛菩萨化现在其中,方便度众生。例如《清凉山志》中记载薄荷的这件事。

一僧在五台,遇一异僧,出一函,嘱交薄荷,未言地址。一日过卫辉,见一群小儿呼薄荷。僧问薄荷何在。小儿指墙下所卧之猪曰,这不是。僧取书呼薄荷掷之,其猪人立,以两蹄接而置口中,便立化。方知此猪,乃菩萨所现。

一位僧人在五台山,遇到一位奇异的僧人,拿出一封信,嘱咐他交给薄荷,但并未说明地址。一天,这位僧人经过河南卫辉,见到一群小孩叫“薄荷,薄荷”。僧人问:薄荷在哪里?小孩指着墙下躺卧的一头猪说:这不就是薄荷。僧人取出信,叫着薄荷之名,将信扔过去,这头猪像人一样站立起来,用两个蹄子接住信,放到口中,便站着往生了。大家这才知道这头猪,是菩萨示现。

其屠所杀甚多,若其猪至薄荷前,则便任其宰杀,了不逃走叫呼,故其屠爱惜薄荷。凡欲杀猪,牵薄荷至其猪边围绕之,则直同杀死者一般。以故多年养而不杀。以其猪清洁,爱食薄荷,故以为名。

这个屠户所杀的猪非常多,如果将要被杀的猪到了薄荷的面前,就乖乖地听任屠夫宰杀,一点都不会逃走挣扎呼叫,所以这个屠夫很爱惜薄荷。当想要杀猪时,就牵薄荷到这头猪边上围绕几圈,就如同杀死猪一样。所以,多年豢养而不杀。因为这头猪很清洁,爱吃薄荷,所以给它取名薄荷。

初其僧受异僧之函而去,于途中思之,此函将投何所,乃私拆其封。大意谓,度众生若得度脱,即当速返,免致久则迷失。僧异之,复为封讫。至是,方知薄荷乃大菩萨也。绕猪一匝,而群猪即证无生法忍。其威德神力,岂可思议乎哉。

当初,这位僧人接受异僧的信离开,在途中想,这封信要投寄到什么地方呢?于是私自拆开这封信。信中的大意是:度众生,如果得以度脱,应当尽快返回,免得久了迷失。僧人很惊异,又将信封起来。此时,才知道薄荷是大菩萨啊!薄荷绕猪一圈,而群猪就证得无生法忍。这个威德神力,哪里是可以心思口议的呢?

又唐文宗喜食蛤,一日有一蛤坚合不开。帝亲开之,中有肉身观音大士像,庄严异常。由此观之,肉尚可食乎。倘误食佛菩萨所化之身,其罪过可胜言哉。吾人若知此理,自不敢食肉,亦不忍食肉矣。

又有唐文宗喜欢吃蛤蜊,一天,有一只蛤蜊紧合,打不开。皇帝亲自来打开,蛤中有肉身观音大士像,非常庄严。由此看来,肉还能吃吗?倘若误吃佛菩萨所化之身,这个罪过能说得完吗?我们如果知道了这个道理,自然不敢吃肉,也不忍吃肉了。

吾人当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不须别修他法。若仗自力修禅定,欲了生死,甚难甚难。以其须至业尽情空,见思惑尽,方出生死。

我们应当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不须另外修其他法门。如果仗自力,修禅定,想要了生死,太难太难了。因为这样必须到业尽情空,见思惑断尽,才能出离生死。

佛在世时,见思惑业断尽无余者,固不乏其人。末法时代,根性陋劣,断惑证真者,诚不易得。惟有净土一门,能于临命终时,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已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矣。

佛在世时,见思惑业能够断尽无余的,固然不乏其人。末法时代,根性陋劣,断惑证真的人,实在不容易得到。惟有净土法门,能于临命终时,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已经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了。

又净土法门,不可看得太轻。以法身大士,如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等,皆不能出此法门之外。亦不可看得太难。以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但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则往生一事,如操左券。

另外,净土法门,不能将其看得太轻。因为法身大士,如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等大菩萨,都不能超出这个法门之外。也不能看得太难。因为凡是有心的众生,都能作佛。只要执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那么往生这件事,就如同手持左券拿回存物一般。

修净土者,当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身三,口四,意三,皆归于善,是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次则受持三皈,具足五戒,不犯威仪。次则深信因果,发菩提心,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但皆以孝养父母等世善为根本。

修习净土的人,应当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身三,口四,意三,都归于善法,这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其次则是受持三皈,具足五戒,不犯威仪。再其次是深信因果,发菩提心,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但都是以孝养父母等世善作为根本。

若依余法门,皆仗自力。如渡海然,有翼者固能飞渡。能浮者,已不足恃,况不能浮者乎。仗佛力,则如乘轮渡海,须臾即达彼岸。又如平民致身贵显,殊非易事,而王子甫诞,即为储君。此其间自力他力,难易得失,不可同时而语也。

如果依其它法门,都是依仗自力。如渡越大海一样,有翅膀的,固然能够飞渡过去。能够游泳的,已经不足以作为依恃,何况是不会游泳的人呢?仗佛力,就如同乘轮船渡过大海,须臾之间,就到达彼岸。又如平民百姓,要使自身富贵显达,实在是不容易的事,而王子刚刚诞生,就成为储君。这之间的自力他力,难易得失,不能相提并论啊!

顾号为通宗通教之人,往往不信净土法门,且目为愚夫愚妇之所为。曷不观夫大智律师,五祖戒草堂青之已事乎。

看看那些自命为通宗通教的人,往往不相信净土法门,而且看作是愚夫愚妇所做的事。为何不看看大智律师,五祖师戒禅师,草堂青禅师的事迹呢?

大智律师,初颇藐视净土,后读续高僧传,见慧布法师云,方土虽净,非吾所愿,假使十二大劫在莲华中,受诸快乐,何如我在五浊恶世教化众生乎,遂生诽谤。后因大病,始知毫无把握,遂发愿尽此报身,弘扬净土。二十余年,手不释卷,以净土为依皈。

大智律师,最初很轻视净土,后来读《续高僧传》,见到慧布法师说:“极乐净土虽然清净,不是我的愿求,假使十二大劫在莲华中,受诸快乐,哪如我在五浊恶世教化众生呢?”于是对净土法门生起诽谤。后来因为大病,才知道对生死毫无把握,于是发愿尽此报身,弘扬净土。二十多年,手不释卷,以净土为依皈。

五祖戒禅师,草堂青禅师,其功行之高,迥出恒流。徒以见思惑未能净尽,又复轮转人间。故知了生脱死,入圣超凡,舍净土别无长策。

五祖师戒禅师,草堂青禅师,他们功德道行之高,迥然超出常人。只是因为见思惑,没能净除究尽,又再轮转人间。所以知道了生脱死,超凡入圣,舍弃净土别无良策。

念佛一门,须信愿行具足。信之既深,则发愿必切。发愿既切,则行持必力。但念弥陀,莫加他法。当以真信切愿,执持名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心念耳听,字字句句,念得分明,听得分明,便是往生正因。

念佛法门,必须信愿行具足。信的深,那么发愿必定恳切。发愿既然恳切,那么行持必定有力。只要念阿弥陀佛,不要加修其它法门。应当以真信切愿,执持名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心念耳听,字字句句,念得分明,听得分明,就是往生正因。

既以此法自行,必须又以此法化他,则化功归己,实为往生最胜资粮。惟当先劝自家父母兄弟妻子,以身为本,由亲而疏。

既以净土法门自行,必须再以净土法门教化他人,那么教化的功德归于自己,实在是往生最殊胜的资粮。应当先劝自家的父母、兄弟、妻子,以身体力行为根本,由亲人而后劝化旁人。

又念佛功德,不但能往生西方,并能消除奇灾横祸。凡怨业病,医不能治者,若至诚念佛,久之皆得痊愈。以医者只能医病,不能医业。惟念佛则身病心病,无有不治也。

又念佛功德,不但能往生西方,并且能消除奇灾横祸。凡是怨业病,医生不能治好的,如果至诚念佛,久而久之,都得以痊愈。因为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业。惟有念佛则身病心病,没有治不好的。

伏愿诸居士都要发菩提心,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戒杀护生,吃素念佛。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诚所谓甚难稀有之法也。(丙寅七月)

伏愿诸位居士,都要发菩提心,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戒杀护生,吃素念佛。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行该摄果海,果海通彻因源。实在是所谓的:甚难希有之法啊!(丙寅<1926>七月)

 

< 学习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