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答卓智立居士问

问,净土法门,既能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我佛当日,何以不专谈净土,俾万法归一,一路同归,竟尔兼谈各宗,反启后人多歧之惑,且失净土之实益乎(师于问辞中何以不专谈净土句旁,批云胡说巴道)。

问:净土法门,既然能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我佛当日,为何不专谈净土法门,使得万法归一,一路同归,竟然兼谈各个宗派,反而开启后人许多歧路的迷惑,而且失去净土的实益呢(大师在问辞中“何以不专谈净土”这句旁,批示说:胡说巴道)?

答,养人不止一谷,治病不止一药。由有各法门,方显此法门之妙。若止净土一法,何以能引彼一切机宜,同入佛法乎。

答:养活人命的,不止一种谷物。治病的,不止一种药物。由于有各种法门,才能显出这个净土法门的玄妙。如果只有净土这一个法门,如何能引导一切根机,同入佛法呢?

问,世俗专认念佛为送死,念观音为保生,以故修净土未精者,及年未老者,临终多因恋世,念观音。助念者,往往徇其意,或从其家属之意,因亦助念观音,不念佛。果病愈,固无憾,否则既碍灵感之名称,又误生西之机缘。

问:世俗人认为念佛为的是送死,念观世音菩萨为的是保全性命,所以修习净土尚未精熟的人,以及年纪不是很大的人,临终时大多因为贪恋尘世,念观世音菩萨。助念的人,往往曲从他本人的意愿,或者依从他家属的意愿,因此也助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不念佛号。病果真痊愈了,固然没有遗憾。否则,既有碍观音灵感的名称,又耽误了往生西方的机缘。

未知若遇此根性,如何办法,始圆通。是否先念观音以保生,及其既死,转念佛号以送死乎。或始终专念观音,亦可令彼寿未尽即愈,寿已尽即生西乎。

不知如果遇到这种根性的众生,采用什么办法,才能圆通。是否先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来保全性命,等到病人已死后,转念佛号来送死呢?或者始终专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也可以令他的寿命未尽,就痊愈。寿命已尽,就往生西方呢?

答,人有大病,即当作往生想,一心念佛。若寿未尽,由念佛故,即可速愈(阿弥陀,即无量寿,即是消灾延寿)。至于为人助念,何可为念观音,又为祈寿乎。念佛,寿未尽亦能延生。念观音,则无求往生之心念。若寿已尽,则误事。

答:人有了大病,就应当作往生来想,一心念佛。如果寿命未尽,由于念佛的缘故,就可以迅速痊愈(阿弥陀,就是无量寿,就是消灾延寿)。至于为他人助念,怎么能助念观音圣号,又为他祈求延寿呢?念佛,寿命未尽,也能消灾延生。念观音,就没有求往生的心念了。如果寿命已尽,就会误事。

非念佛定死,念观音定不能往生。然痴人以无求往生之心念之,故亦只成误事之一种业感也。无量光,即消灾。无量寿,即延寿。念阿弥陀佛,极功尚能成佛,岂不能延寿而令速死乎(师于答辞中,痴人二字旁,抹三笔以警。后死者,切勿自误也)。

并不是念佛一定会死,念观音一定不能往生。然而愚痴的人用不求往生的心来念,所以也只能成为误事的一种业感啊!无量光,就是消灾。无量寿,就是延寿。念阿弥陀佛,功夫用到极处,尚且能成佛,哪里不能延寿而是令人速死呢(大师在答辞中,“痴人”二字旁边,抹了三笔以示警策。将来要死的人,千万不要自误啊)?

问,近有劝戒杀者,因杀难戒,遂教以麻醉杀,冀免物类惨痛死,如求减斩罪为绞罪,是法亦可谓方便法否。

问:近来有劝导戒杀的人,因为杀生难以戒除,于是教人用麻醉药来杀,希望避免动物悲惨痛苦地死去,如同求减斩头罪为绞死罪,这种办法也可以说是方便法吗?

答,但能减苦,也好。

答:只要能减少痛苦,也是好的。

问,太乙神针,针后须饮酒,持酒戒者,自宜勿用。但可以教人用酒否,并可用酒制药否。

问:用太乙神针治病,用针后必须饮酒,持酒戒的人,自然应该不用。但是否能教他人用酒?并且是否能用酒制药呢?

答,此亦非崖板法。有病,念佛念观音,也会好。况不用酒,就定规不好乎。

答:这也不是呆板的方法。有病了,念佛、念观音,也会好。况且不用酒,就一定治不好吗?

问,糜谷为酒,变救饥之食品,为奢侈之饮料,实属暴殄天物之甚者。世界果能全戒酒,不知又多多少救饥粮,则饮酒不止乱性已也。果能全家全戒酒时,家藏之酒器,是否悉毁之。

问:浪费谷物酿酒,将救济饥荒的食品,变成奢侈的饮料,实在是太糟蹋粮食了。世界上果真能够全都戒酒,不知又多出多少救济饥荒的粮食,那么饮酒不只是乱性而已。果真能够全家全都戒酒的时候,家中所藏的酒器,是否要全部销毁呢?

答,此亦不可死执。举世无用,则可。有用,则不妨与人。

答:这也不能死板执着。全世界都无用,那么可以销毁;有用,那么不妨转与他人。

问,长素者,戒及酒与五辛,其宗旨不止戒杀一端也。未稔长素者,可代买五辛及酒与糟否,并可食酒制糟制之素药,及酒糟所烹调之素食品否。

问:吃长素的人,戒酒以及五辛,其宗旨不只是戒杀这一方面。没有吃长素的人,是否可以代买五辛以及酒与酒糟?并且是否可以吃酒制、酒糟制的素药,以及酒糟所烹调的素食品呢?

答,代买亦宜戒。酒制药,不乱性无碍,素食酒气太胜,则不宜食。轻则无碍,以不能醉乱故。

答:代买也应该戒除。用酒制药,不乱性就没有大碍,素食中酒的气味太浓,就不应该吃。酒味轻就无大碍,因为不能吃后醉酒乱性的缘故。

问,用活物以作药,为其念佛以度脱,此举似有流弊,以彼等若杀及胎生卵生之动物为药品,亦以念佛解怨为口实,颇觉难解说。立愿凡遇此等方,置之度外,不必流传,未知可否(师于可字旁加一圈,示许可)。

问:用活的动物来作药,为它念佛超度,这种行为似乎有流弊,因为他们如果杀胎生、卵生的动物来作药品,也把念佛解冤作为借口,觉得很难解说。自己发愿:凡是遇到这种药方,置之度外,不必流传。不知是否可以(大师在“可”字旁边加上一个圈,表示许可)?

答,然亦不能死执。吾人只守己之诚而已。

答:然而也不能死板执着。我们只要守好自己的诚心,就可以了。

问,医者如遇恶人,以及屠子渔翁猎人等抱病求诊治,教其改恶戒杀,彼不从,病愈仍作孽,是否任之,勿与医。

问:医生如果遇到恶人,以及屠夫、渔翁、猎人等,抱病来求诊治,医生教他们改恶戒杀,他们不听,病好后仍然作孽,是否随任他们生病,不给他们医治。

答,此亦无理之谈。如汝所说,则于物有损之物,皆当勿救为是。医者果以诚感,彼或能改业。佛尚令屠人受别种戒,可知佛之随机化导之法。

答:这也是无理之谈。如你所说,那么对于众生有损的生命,都应当不救为好。医生果真以诚心感化,他们或许能够改行业。佛陀尚且令屠夫(不受杀戒而)受别种戒,可知佛陀随机化导的方法。

问,家藏外道书,或邪正混乱书,以及耶教书,三官经,灶君经,血盆经,并教人特杀之医书等,是否悉焚之。又朱注四书,有谤佛处,是否必须涂抹,或标改之。韩欧辟佛文,是否随所见扯出悉焚之(师于灶君血盆二经,加旁抹)。

问:家里收藏的外道书籍,或者邪正混乱的书,以及基督教的书,《三官经》、《灶君经》、《血盆经》,以及教人杀生的医书等,是否全都焚毁呢?另外,朱熹注解的《四书》,有谤佛的地方,是否必须涂抹,或者标改,韩愈、欧阳修辟佛的文章,是否随自己所见,撕下来全都焚毁呢(大师在灶君、血盆二经,旁边加抹)?

答,朱注之讹,宜批之顶格。凡世间书,多有此种毛病。若大醇小疵,则于顶格批之。大疵讹说者,则不可存留。

答:朱熹注解的错误处,应该在顶格批改。凡是世间的书,大多有这种毛病。如果大体好,稍有小的瑕疵,那么就在顶格批注;如果是有大毛病、胡乱说的书,就不能存留。

问,有字有佛像之衣服等,可作殓具否(师旁批云不可),经典可焚化以送亡人否(师旁批云不可妄焚)。

问:有字、有佛像的衣服等,是否可以用作殓尸的衣物(大师在旁边,批示说:不可以)?经典是否可以焚化来送亡人呢(大师在旁边批示说:不能随便焚化经典)?

答,如焚当另备化器。不可以经灰归锡箔灰卖。宜另包,用净布作袋,内加净沙,有人过海,投之深处。否则勿焚。不加沙,恐不沉,仍漂岸边。

答:如果焚化,应当另外备好焚化的器具。不可将经灰归入锡箔灰中卖掉。应该另外包好,用干净的布作成袋子,里面加上干净的沙子,有人过海的时候,投到大海深处。否则,不能焚化。不加净沙,恐怕灰袋不下沉,仍然会漂到岸边。

问,神能诛恶于既然之后,何不诛之于未然之前。如白起坑降卒许多万之后,始受诛于冥府,何不于其将坑未坑时即诛之,俾其不得坑人乎。或是该降卒夙欠命债,固当坑,坑后旧怨甫平,新怨又结,始得冥诛以泄怨乎。或是作恶如服毒,必待既服入腹,始得中毒以自毙乎。

问:神灵能在人做恶事之后责罚他,为什么不在未做恶事之前就责罚他?例如秦将白起挖坑活埋降卒四十多万之后,才在冥府受到惩罚,为什么不在他将要坑杀,还没有坑杀的时候,就惩罚他,使他不能坑杀降卒呢?或者是这些降卒,宿世就欠下命债,原本就应当被坑杀,坑杀之后,旧怨刚平,新怨又结,才得以在阴间惩罚仇人来泄怨呢?或者是作恶如同服毒,必须等到毒药服下肚,才能中毒而自毙呢?

答,未行事而即诛,乃千百万中之一耳。已行其事而方诛,乃天理人情常法耳。

答:还没有做恶事,神灵就责罚的,这是千百万例中的一例罢了。已做恶事,才被惩罚,这是天理人情的常法。

问,谓神能护法,则何至被某帝灭却许多寺乎。谓神不护法,则时有显应降魔之事迹。岂护与不护,悉由众生同分业力之浅深而行止乎。

问:说神灵能护法,为什么被某些皇帝毁灭了许多寺庙呢?说神灵不护法,有时却显应降魔的事迹。难道护法与不护法,都是由于众生同分业力的浅深而兴行或止息的吗?

答,此事不可死执。盖法运通塞,亦如寒暑之互相资成其岁序耳。

答:这种事不可死板执着。佛法法运的通达闭塞,也如同寒暑互相资助,成就岁月的顺序罢了。

问,历代祖师,如莲宗诸祖等,身后须经何人评定,始得举世崇奉以为祖。

问:历代祖师,例如莲宗诸位祖师等,身后须要经什么人评定,才能使举世崇奉他们为祖师呢?

答,有大德,人自肯尊。岂崖板要人评定乎。

答:有高尚的德行,人们自然肯尊崇。哪里是崖板地要人来评定呢?

问,地理学说甚繁,精通此术靡易,地理不精,择地犹之未择。精择其地,而不精择其心,终至变吉为凶,虽得仍同未得。所谓若无心田,亦无福地也。

问:地理风水学说很繁琐,精通此术不容易,地理风水不精通,择地也如同没有择地一样。精通选择好地,而不精通选择好心,最终导致吉祥变为凶险,虽然得到福地,仍然同未得一样,所谓:如果没有心田,也就没有福地。

世俗但讲地理,不讲天理,只虑风水有伤,不虑报应不爽,事有拂意,便咎地理之不精,虑彼碍此,无事生事,往往酿成恶剧,忘本逐末,比比皆是,较之不讲天理,并不讲地理者,为弊更甚。

世俗人只讲地理风水,不讲天理,只考虑风水有损伤,不考虑报应丝毫不爽,事情违背了自己的心意,就归咎风水师不精通地理风水,考虑是他障碍了这件事,无事生事,往往酿成恶剧,遗忘根本、追逐枝末,到处都是这种情形,比起不讲天理,以及不讲地理风水的人,弊病更加严重。

奉佛之人,为防微杜渐,力矫俗弊计,如遇造坟建屋,是否随缘相宜位置。但依佛理,存天理,不依俗理讲地理。

信佛的人,为防微杜渐,努力矫正俗风流弊考虑,如果遇到造坟建屋,是不是随缘在合适的位置就可以了?只依佛理,存天理,不依俗理讲地理风水。

答,虽不力讲,亦不宜完全不令地师一看。所谓先尽人事也。若长年养瞎眼之地师,皆是不依天理,不明地理之狂妄人。

答:虽然不极力讲究,也不应该完全不让风水师一看。所谓:先尽人事啊!如果长年奉养瞎眼的风水师,则都是不依天理、不明地理的狂妄之人。

 

< 学习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