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第八日法会既圆为说三皈五戒十善及做人念佛各要义

今日为汝等皈依之日,汝等既已皈依,当明皈依之道理,兹为汝等述之。

今天,是你们皈依三宝的日子,你们既然已经皈依,应当明白皈依的道理,现在为你们讲解。

汝等为何而皈依,余想总不外欲求生西方,了脱生死而已。如何方能达到此等地步,即须皈依三宝,所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也。能皈依三宝,如实修持,才得了脱生死,往生西方。

你们为什么皈依,我想总不外想要求生西方,了脱生死而已。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那就须要皈依三宝,所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能皈依三宝,如实修持,才能了脱生死,往生西方。

且所谓三宝,有自性,住持二种。佛者觉悟义。自性佛者,乃即心本具离念灵知之真如佛性也。法者规范义。自性法者,乃即心本具道德仁义之懿范也。僧者清净义。自性僧者,乃即心本具清净无染之净行也。

这里所说的三宝,有自性三宝,住持三宝二种。佛,觉悟义。自性佛,就是即心本具离念灵知的真如佛性。法,规范义。自性法,就是即心本具道德仁义的美好风范。僧,清净义。自性僧,就是即心本具清净无染的净行。

住持三宝者,释迦佛在世,则为佛宝。佛灭度后,所有范金合土,木雕彩画之佛像,皆为佛宝。佛所说离欲清净诸法,以及黄卷赤轴诸经典,皆为法宝。出家染衣,修清净行者,皆为僧宝。

住持三宝,释迦佛在世,则为佛宝。佛灭度后,所有铸金泥塑,木雕彩画的佛像,皆为佛宝。佛所说离欲清净诸法,以及一切三藏经典,皆为法宝。出家染衣,修清净行的人,皆为僧宝。

皈者,皈投,如水皈海,如民皈王。依者,依托,如子依母,如渡依舟。人在生死大海,若不皈依自性三宝,与住持三宝,则便无法可出。若肯发志诚心,归依三宝,则便出生死苦海,了生脱死矣。

皈,皈投,如江水皈投大海,如人民皈投国王。依,依托,如儿子依赖母亲,如渡水依赖舟船。人在生死大海中,如果不皈依自性三宝,与住持三宝,就没有办法能够出离。如果肯发起志诚心,归依三宝,就能出生死苦海,了生脱死了。

如人失足,堕于大海,狂涛汹涌,有灭顶忧,当此千钧一发,生死存亡之际,忽有船来,即便趋赴,是归投义。由知自性三宝,则克己省察,战兢惕厉,再求住持三宝,及十方三世一切三宝,则可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即生成办道业,永脱生死轮回矣。

如人失足,堕入大海,狂涛汹涌,有灭顶之灾,在这千钧一发,生死存亡之际,忽然有船开来,赶紧奔船而去,这是归投义。由于知道了自性三宝,就约束反省自己,战战兢兢、警惕戒惧,再求住持三宝,以及十方三世一切三宝,便可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当生成办道业,永脱生死轮回了。

如遇救登船,安坐到岸,曩时凶险已过,现在得庆更生。无限利益,由此而得,是依托义。世事纷庞,烦恼苦痛,处此生死大海,当以三宝为船,众生得所归依,鼓棹扬帆,不懈不退,自可登于彼岸。

如同遇救,登上大船,安然坐到彼岸,从前的凶险已经脱离,现在得以庆祝新生。无限利益,由此而得,这是依托的意思。世事纷杂,烦恼苦痛,处在这个生死大海中,应当以三宝为舟船,众生得所归依,划桨扬帆,不懈怠、不退缩,自然能登上彼岸。

既皈依佛,当以佛为师,始自今日,直至命终,虔诚敬礼,一息无容或懈,再不得皈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皈依法,当以法为师,自今至终,不得皈依外道典籍。既皈依僧,当以僧为师,自今至终,不得皈依外道徒众。

皈依佛之后,应当以佛为师,自今日开始,直到命终,虔诚敬礼,一刻也不能懈怠,再不得皈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皈依法之后,应当以法为师,自今日到命终,不得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之后,应当以僧为师,自今日到命终,不得皈依外道徒众。

若已皈依三宝,仍信仰外道,尊奉邪魔鬼神,虽日日念佛修持,亦难得真实利益。以邪正不分,决无了生死之希望,其各凛诸(皈归二字通)。

如果已经皈依三宝,仍然信仰外道,尊奉邪魔鬼神,虽然天天念佛修持,也很难得到真实利益。因为邪正不分,决定没有了生死的希望,希望大家各自严格遵守(皈、归二字通用)。

再则须知所谓皈依者,乃皈依一切佛法僧三宝,非皈依个人。例如今日各位来皈依,我不过代表三宝,授证三皈,并非皈依我一人。每见僧俗有误解皈依意义者,在家人则曰,我皈依某法师。出家人则曰,某是我皈依弟子。遗大取小,废公为私,可悲可叹。故为因便说明,免再贻误。望各注意。

再有须要明白所谓皈依,是皈依一切佛法僧三宝,并不是皈依某个人。例如今天各位来皈依,我不过是代表三宝,授证三皈,并不是皈依我一个人。常见僧俗有误解皈依意义的情况,在家人则说:我皈依某法师。出家人则说:某某是我皈依弟子。遗弃大者而取小者,废公为私,可悲可叹。故特别为此作个说明,免得再有贻误。望大家注意。

三皈之义既明,再述五戒之义。所谓五戒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也。

三皈的意义说明之后,再说五戒的意义。所谓五戒,就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不杀生者,好生恶死,物我同然,我既爱生,物岂愿死,言念及此,何忍杀生。一切众生,原是同等,轮回六道,随善恶业,形体以变,升降超沉,了无底止。我与彼等,于多劫中,互为父母,互为子女,如是思之,何敢杀生。

不杀生,就是珍爱生命,厌恶死亡,动物与我都是一样的。我既然珍爱生命,动物又哪里愿意去死,说到这里,怎么能忍心杀生。一切众生,原本是同等的,轮回六道,随善恶业力,形体因而改变,上升善道,沉入恶道,没有停止的时候。我与它们,在多劫中,互为父母,互为子女,如此想来,怎么敢去杀生。

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直下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于未来世,皆可成佛。但以宿世恶业之力,障蔽妙明佛性,不能显现,沦于异类,当具怜悯心,慈悲心,以拯救之,何忍宰割其体,以饱己腹。

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当下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于未来世,皆可成佛。但因为宿世恶业之力,障蔽妙明佛性,不能显现,沦落到畜生道中,应当有怜悯心,慈悲心,来拯救它们,怎么能忍心宰割它们的身体,来填饱自己的口腹。

我辈今生既得为人,乃前生之善果,宜保此善果,使之发扬光大,继续永久,当戒杀生。如其广造杀业,必堕恶道,酬偿宿债,展转互杀,此仆彼起,无有穷期。欲求生西方而免轮回之苦者,又何敢造杀业乎。故须首重戒杀。

我们今生既已成为人,这是前生的善果,应该保持这个善果,使之发扬光大,继续永久,应当戒除杀生。如果广造杀业,必堕恶道,酬偿宿世业债,辗转互相杀害,此起彼伏,没有尽期。想要求生西方而免除轮回之苦的人,又怎么敢造杀业呢?所以必须首重于戒杀。

不偷盗者,即是见得思义,不与不取也。此事凡知廉耻者,皆能不犯。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盖私欲若起,则易为物迁。若大利现前,能避之若蛇蝎,狂奔急走者,不数数觏也。且所谓盗,并非专指盗人财物而言。即居心行事,有类于盗者,亦名为盗。

不偷盗,就是看到财物,要想到道义,别人不给,自己不取。这件事凡是知道廉耻的人,都能够不犯。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为私欲一起,就容易被物质利益所打动。如果大利现前,能够如同遇到毒蛇恶蝎般逃避,狂奔急走的人,并不多见。况且所谓的盗,并非专指盗人财物而言。就是存心行事,有类似于盗的,也名为盗。

如以公济私,损人利己,以势取财,用计谋物,忌人富贵,愿人贫贱,皆是。又如阳取为善之名,若遇诸善事,心不认真,事多敷衍。如设义学,不择严师,误人子弟。施医药,不辨真假,误人性命。凡见急难,漠不速救,缓慢浮游,或致误事。但取敷衍塞责,不顾他人利害,如是之类,皆名为盗。心存盗心,事作盗事,社会因之紊乱,天下亦不太平矣。故须并重戒盗。

如以公济私,损人利己,用势力、计谋谋取财物,忌妒他人富贵,希望他人贫贱,这些都属于盗的范畴。另外,如表面上得到行善之名,如果遇到诸多善事,心里不认真,行事多有敷衍。例如设立义学,不选择严格的好老师,误人子弟。施送医药,不辨药物的真假,误人性命。凡是见到急难,漠不关心,不快速救援,缓慢拖沓,浮游泛泛,或导致误事。只取敷衍了事,搪塞职责,不顾他人的利害,如是等等,都称为盗。心存盗心,事作盗事,社会因此而紊乱,天下也不得太平了。所以必须并重于戒盗。

不邪淫者,阴阳相感,万物以生,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生男育女,教养成人,上关风化,下关宗祧,故所不制。若非己配,苟合交通,是为邪淫。此乃逆乎天理,乱乎人伦,生为衣冠禽兽,死堕三途恶道,千万亿劫,不能出离。

不邪淫,是因为阴阳互相感发,万物得以生长,男女居住一室,这是人之大伦,生男育女,教养成人,上关乎社会风化,下关乎宗族后代,所以不制止。如果不是与自己的原配,苟合往来,这是邪淫。这是违逆天理,悖乱人伦,活着是衣冠禽兽,死后堕入三途恶道,千万亿劫,不能出离。

然人从淫欲而生,故淫心最难制伏。如来令贪欲重者,作不净观,观之久久,则见色生厌矣。又若将所见一切女人,作母女姊妹想,生孝顺心,恭敬心,则淫欲恶念,无由而生矣。此乃断除生死轮回之根本,超凡入圣之阶基,宜常儆惕。

然而人从淫欲而生,所以淫心最难制伏。如来令贪欲重的人,作不净观,观得久了,就见色生厌了。另外,如果将所见到的一切女人,作母亲、女儿、姐妹来想,生起孝顺心,恭敬心,那么淫欲恶念,就无从生起了。这是断除生死轮回的根本,超凡入圣的基础,应该恒常警惕。

至如夫妇相交,原非所禁,然须相敬如宾,为承宗祀,极当撙节,不可徒贪快乐,致丧身命。虽是己偶,贪乐亦犯,不过其罪较轻耳。故须并重戒淫。

至于夫妇房事,原本不禁,然而必须相敬如宾,为了承续宗嗣后代,应当节制,不可只图快乐,以致丧身失命。即使是自己的配偶,贪图淫乐也犯戒,不过这个罪比较轻一点罢了。所以必须并重于戒淫。

不妄语者,言而有信,不虚妄发也。若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以虚为实,以有为无,凡是心口不相应,欲欺哄于人者,皆是。又自未断惑,谓为断惑,自未得道,谓为得道,是为大妄语,此罪极重。以其坏乱佛法,疑误众生,定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故须并重戒妄语。

不妄语的意思是,言而有信,不说假话。如果看见说没看见,没看见说看见,以虚假为真实,以有为无,凡是心口不相应,想要欺骗他人的,都是妄语。另外,自己没有断惑,却说断惑了,自己没有得道,却说得道了,这是大妄语,这个罪极重。因为大妄语坏乱佛法,疑误众生,必定堕入阿鼻地狱,永无出期。所以必须并重于戒妄语。

以上四事,名为性戒,以体性当戒故。不论出家在家,受戒与否,犯者皆有罪过。未受戒,按事论罪。已受戒者,于按事论罪外,又加一重犯戒之罪。故此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四种,一切人皆不可犯,犯皆有罪。已受戒者犯之,则两重罪。

以上四件事,名为性戒,因为体性应当戒除的缘故。不论出家在家,受戒与否,违犯的话,都有罪过。未受戒的人,按照事相论罪。已受戒的人,在按事论罪之外,又加上一重犯戒的罪。所以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这四条戒,一切人都不可犯,犯了都有罪。已受戒的人犯了,则有两重罪。

不饮酒者,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无耻之事,凡修行者,绝不许饮。要知一切妄念邪行,皆由饮酒发生。故须并重戒酒。此是遮戒,唯受戒者,得犯戒罪,未受戒者,饮之无罪。然以不饮为是,以其能生种种罪之根本也。

不饮酒的原因是,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饮酒让人颠倒昏狂,乱作无耻之事,凡是修行的人,绝不许饮酒。要知道一切妄念邪行,都由饮酒而产生。所以必须并重于戒酒。这是遮戒,唯有受戒的人,得犯戒罪,没有受戒的人,饮了无罪。然而以不饮为好,因为酒是生出种种罪恶的根本啊!

至于十善,亦当遵守。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是为身三业。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是为口四业。不悭贪,不瞋恚,不邪见,是为意三业。若持而不犯,则为十善。若犯而不持,则为十恶。

至于十善,也应当遵守。十善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是身三业。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这是口四业。不悭贪、不瞋恚、不邪见,这是意三业。如果持守不犯,就是十善。如果违犯而不守持,就是十恶。

十恶分上中下,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罗,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决定无疑,莫之或爽。此十善,总该一切善法,若能遵行,无恶不断,无善不修。

十恶分上、中、下,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罗,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决定无疑,绝无差错。这十善,把一切善法全部包括,如果能够遵行,无恶不断,无善不修。

汝辈既皈依受戒,全须遵守。又须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不可疏忽。若不介意,及至临终,方感为紧要,而业风所飘,不得自主,悔无及矣。

你们既然皈依受戒,全部必须遵守。再有,必须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不可疏忽。如果不在意,等到临终,才感到很要紧,而业风所飘,不能自主,后悔也来不及了。

学佛之人,于三皈,五戒,十善诸义,既已明了,当竭力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尤当注意者,任作何事,须凭天理良心。如作医生,有良心者,救人危急,当可大积阴功。无良心者,可使人轻病转重,从中渔利,良心丧尽,定得恶果。

学佛的人,对三皈、五戒、十善的意义,明了之后,就应当尽力做到敦伦尽分(敦笃伦常、恪尽己分),闲邪存诚(防止邪念、心怀诚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尤其应当注意的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凭天理良心。例如当医生,有良心的,解救他人的危急,能够大积阴功。而没有良心的医生,可使他人的轻病转重,从中渔利,丧尽天良,必定招致恶果。

清苏州孝廉曹锦涛,精于岐黄,任何险症,无不著手回春。一日,欲出门,忽有一贫妇跪门外,泣求为其姑医病。谓家道贫寒,难请他医,闻公慈悲为怀,定可枉驾为治,曹公遂为往治。

清朝苏州的举人曹锦涛,精于医术,任何危险病症,无不妙手回春。有一天,他正要出门,忽见一个贫穷妇女跪在门外,哭着哀求曹公给她的婆婆治病。她说,因家道贫寒,请不起其他的医生,因听说先生慈悲为怀,一定能够亲自去为婆婆治病。曹公就前去给她的婆婆诊治。

曹公归后,贫妇之姑枕下,白银五两,不知去向,想为曹公偷去。妇登门询之,曹公即如数与之。贫妇归,其姑已将银取出,妇大惭愧,复将银送还谢罪。问,公何以自诬盗银。曹公曰,我欲汝姑病速好耳,我若不认,汝姑必定著急加病,或致难好。故只期汝姑病好,不怕人说我盗银也。其居心之忠厚,可谓至极无加矣。

看完病,曹公就回家了,这时贫妇婆婆枕头底下的五两白银,找不到了,猜想一定是曹公所偷。这个贫妇就找到曹公门上,责问他为什么偷婆婆的钱!曹公听罢,(没有一言辩解,)立即如数将白银给了她。等到贫妇回到家中,她的婆婆已经找到了这五两白银。贫妇大感愧悔,赶紧把银两送还谢罪。她问曹公说:“先生,您为什么承认自己偷走了银两呢?”曹公说:"我是想让你婆婆的病尽快好转,如果我不承认偷银子,你婆婆必定着急,病情必定加重,还可能因此难以治好了。所以,我只希望你婆婆的病快点好,所以就不怕别人说我偷银子了!”曹公的居心仁厚,真可以说是无以复加了!

所以公生三子,长为御医,寿八十余,家致大富。次为翰林,官至藩台。三亦翰林,博通经史,专志著述。孙曾林立,多有达者。彼唯利是图之医,纵不灭门绝户,则已微之微矣。

所以曹公所生的三个儿子,长子是御医,年寿八十多岁,家道大富。次子是翰林,官做到藩台。三子也是翰林,博通经史,专门从事著述。曹公的曾孙很多,有许多富贵显达的。而那些唯利是图的医生,纵然不灭门绝户,也已经衰微到极点了。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所谓余庆余殃,乃报在子孙者。本庆本殃,乃报在本身者。余庆余殃,人可见之。本庆本殃,乃己于现生,及来生后世所享受者,世人不能见之,天地鬼神佛菩萨,固一一洞知洞见也。

周易》中说:积修善行的家族,必定留有余庆;积累恶行的家族,必定留有余殃。所谓余庆余殃,这是报应在子孙身上的,本庆本殃,才是报在本人自身的。余庆余殃,是世人可以看见的。而本庆本殃,就是自己或在现生,或来生后世所享受的,这些世人就不能都看得见了,然而天地鬼神佛菩萨,却是知道得清清楚楚,看得明明白白。

须知本庆本殃,较之余庆余殃,大百千万倍。故望世人,努力修持,以期获庆而除殃也。曹公甘受盗名,救人性命,而善报在于子孙。若自己更能替子孙念佛,求三宝加被,令子孙亦各吃素念佛,善报当在西方矣。

要知道本庆本殃,比起余庆余殃,更大了百千万倍。因此希望世人,要努力修持行善,以此期望获得吉庆而消除祸殃啊!曹公甘愿承受偷盗的恶名,是为了救人性命,善报在子孙。如果他自己更能够替子孙念佛,求三宝加被,令他的子孙也都吃素念佛,那么善报就应当在西方极乐世界了!

汝辈既已皈依,当虔受三皈,为翻邪归正之本。谨持五戒,为断恶修善之源。奉行十善,为清净身口意三业之根。从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三业既净,然后可以遵修道品,了生脱死,得预极乐嘉会。

你们既然已经皈依,应当虔诚的受持三皈,作为翻邪归正的根本。谨慎地严持五戒,作为断恶修善的源头。奉行十善,作为清净身口意三业的根本。从此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身口意三业,清净之后,然后可以遵修三十七道品,了脱生死,必能加入莲池胜会。

善恶因果,如影随形,莫之或爽。实行其事,实得其益。若沽名钓誉,好作狂言,自欺欺人,自谓已得佛道,是大妄语,应受恶报。修行人,须心地光明,三业清净,功德无量。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是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为者亦若是。愿各勉旃。

善恶因果,如影随形,丝毫不差。若能认真实行,就能真正获得实际利益。如果沽名钓誉,好出狂言,自欺欺人,自己夸口已得佛道,这是大妄语,必定要受恶报。修行人,必须心地光明,三业清净,功德无量。《观经》中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是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作为的人,也应该这样。祈愿各位勉力为之。

 

< 学习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