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印光法师文钞读书会第407天

印光法师文钞.读书会第407天

宏海法师 导读

上一讲说,由于全体妄心与佛不相应,所以伏下魔胎。那么这个魔胎是怎么伏在那儿?怎么养育、成长的呢?“因兹妄欲见境,心益躁妄,必致惹起多生怨家,现作境界。”
我们常听开示说:“佛来佛斩,魔来魔斩。”这不是真的让你拿刀去砍,而是说,佛来了,你知道那是唯心现的佛;魔来了,你也知道那是唯心现的魔。你识得这个,就不会执取境相,就不会着魔。如果你执着境了,就成了凡夫分别心了。既然你急于求见一个殊胜的境,你宿世的怨家就趁机来讨债了。
“既最初因地不真,何能知其魔业所现。遂大生欢喜,情不自安。”你以攀缘心贪着一个境,这就叫因地不真。随着你以攀缘心贪着的这个境界现前,这时你就不知道那是魔业所现,反而以为是好境界,就着相了,攀进去了。于是“魔即附体,丧心病狂,纵令活佛现身救度,亦末如之何矣。”所以经典上说:宁可着有如须弥山,不可落空如芥子许。
印祖这是引导吴希真居士:“须自量根性,勿唯图高胜,以致求益反损也。”
“自量根性”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看清现在的自己应该怎么修。只有观到自己根性在哪个地步,才能知道应该怎么修,才能知道适合修什么。这跟量体裁衣是一个道理。印祖这里提醒说,不要去贪图这些高妙殊胜的法。如果你的根器不够,修行的利益反而会受损。
末法众生的根性普遍是心粗境细,根本观不到微妙庄严的佛境界,甚至想都想不来,更不要说起观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善导大师就提醒我们要专持名号。为什么?因为“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为什么善导大师如此用心良苦呢?“诚恐或有不善用心,致入魔境也。”
“又志诚恳切,亦消除躁妄魔境之一妙法也。”执持名号时,专志求救之心,这就是至诚恳切。印祖说这也是一个消除躁妄魔境的妙法。所以我们常说,你心最真诚的时候,没有自我掺杂,没有慢心在里边调剂,这就是我们最清净的时候,定力最坚固的时候。这样能够令不入魔境。

▲…原文…▲

 

➤ 印光法师文钞:《复吴希真居士书一》
➤ 文钞读书会:第405天第406天第40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