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印光法师文钞读书会第546天

印光法师文钞.读书会第546天

宏海法师 导读

上一讲印祖说,修行人要发了生死的道心,但是发心之后还有另外的问题,所以印祖又说:“凡分所应为之事,则知此吾之出苦慈航也。则断不至当仁固让,见义不为矣。如是则尘境即可作入道之缘。岂必屏绝尘缘,方堪修道乎。”
一个有点道心的修行人,有时会对世间的琐事产生厌倦,马上生起一种逃离感,不想再跟这个世间打交道。他们认为这才是修行的一个标准状态。印祖这里说,不是这样的。实际上,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修行人不能离开人间烟火气谈修行。一个会修的人,凡是自己本分应该做的事,应该承担的事,则会把它当作修行的机缘,从当下的境缘中,用佛法来增上正见。这样一来,当下的因缘就正好成为我们了生脱死出苦海的慈航了。
“盖心有所主,不随境转,则即尘劳为解脱。”“心有所主”就是:心照着当下的境缘,一直在觉悟,始终跟法性来叠在一起;虽然境在转,但是心已经能够定得住了,不会随境转,而是心能转境,所以就当下“即尘劳为解脱”了。
“所以金刚经屡屡令人心不住相。发心度尽一切众生,而不见能度之我,所度之人与众生,并所得之无余涅槃之寿者相,方为真行菩萨道。若见有我为能度,生为所度,及无余涅槃之所度法者。虽则度生,实于一乘实相之道,未能相契。以不了众生当体是佛,佛性平等平等。妄起凡情圣解,致无为利益,成有为功德矣。”
印祖这段话讲的是《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相发菩提心虽然发心度一切众生,但是没有“我”在度众生,没有众生给“我”度,而且没有究竟彼岸、无余涅槃的相续境界相。如果不能够这样相应,修道的心都成了烦恼,那就更不用说世俗的美色财利这些东西了。

▲…原文…▲

 

➤ 印光法师文钞:《复宁波某居士书》
➤ 文钞读书会:第544天第545天第546天第54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