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复宁波某居士书

🔎 ◤…读书会第544天…◢
接手书,知治习之心,唯勤唯切。而消习之效,未得未见。其故何也。盖以生死心不切,而只将此超凡入圣,消除惑业,成就净念,作口头活计,故无实效也。

接到你的信,知道你对治习气的心,很殷勤很迫切。而消除习气的效果,却没能得到、见到。这是什么缘故呢?大概是因为了脱生死的心不恳切,对于超凡入圣,消除惑业,成就净念,仅是口头上说说,并没有切实遵行,所以没有实际的效果啊。

倘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法门更为难闻。今幸得此大丈夫身,又闻最难闻之净土法门。敢将有限光阴,为声色[1]货利[2]消耗殆尽。令其仍旧虚生浪死[3],仍复沉沦六道,求出无期者乎。

假如知道人身难以得到,佛法难得听闻,净土法门更加难以听闻到。而我们今生万幸能得到这个大丈夫身,又能听闻到这个最难遇见的净土法门。怎么敢让有限的光阴,在声色货利中消耗掉,以至于使我们仍旧虚妄地在生死大海中流浪,仍然在六道当中沉沦,而没有出离之日呢?

🔎 ◤…读书会第545天…◢
直须将一个死字(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凡不宜贪恋之境现前,则知此吾之镬汤炉炭[4]也。则断不至如飞蛾赴火,自取烧身矣。

应该将一个“死”字(这个字非常好),挂到额头上。凡是不应当贪恋的境界现前,就知道这是我的镬汤炉炭。那么就绝对不会像飞蛾一样奔赴火中,把自己烧掉了。

🔎 ◤…读书会第546天…◢
凡分所应为之事,则知此吾之出苦慈航也。则断不至当仁固让,见义不为矣。如是则尘境即可作入道之缘。岂必屏绝尘缘,方堪修道乎。盖心有所主,不随境转,则即尘劳为解脱。

凡是遇到分内应该做的事情,就会知道这是我出离苦海的慈悲舟航。也就绝对不会当仁固让(在可以实行仁爱的时候却努力避让),见义不为了。这样一切的凡尘境遇都可以作为我们入道的殊胜因缘。哪里是必须屏绝了尘缘,才能修道呢?只要心有所主,心不随着境缘而转变,那么在世俗的烦恼中也不会被烦恼束缚而自在无碍。

所以金刚经屡屡令人心不住相。发心度尽一切众生,而不见能度之我,所度之人与众生,并所得之无余涅槃之寿者相,方为真行菩萨道。

所以《金刚经》屡屡教人心不住相。发心度尽一切众生,而不见能够救度众生的我,所要救度的人与众生,所得到的无余涅槃之寿者等各种境相,才是真正在行菩萨道。

若见有我为能度,生为所度,及无余涅槃之所度法者。虽则度生,实于一乘实相之道,未能相契。以不了众生当体是佛,佛性平等平等。妄起凡情圣解,致无为利益,成有为功德矣。何况声色货利之贪恋黏著乎哉。

如果有“我是能度众生的人,众生是我所度的对象,无余涅槃是度众生的法”等分别。那么虽然是救度众生,实际上还是没能与一乘实相之道相契合。因为不明了众生当体是佛,佛性平等的道理,所以就妄起凡情圣解,致使无为利益,成了有为功德。更何况还有对声色货利的贪恋不舍呢。

🔎 ◤…读书会第547天…◢
然人生世间,不可无所作为。但自尽谊尽分,决不于谊分之外,有所觊觎。士农工商,各务其业,以为养身养家之本。随分随力执持佛号,决志求生。凡有力能及之种种善事,或出资,或出言,为之赞助。否则发随喜心,亦属功德。以此培植福田,作往生之助行。如顺水扬帆,更加橹棹,其到岸也,不更快乎。

然而一个人生在世间,不可无所作为。只需要各自尽好自己的道谊本分,决不在自己的道谊本分之外,另外有所企图。在士农工商等不同行业,都各自做好自己的事业,作为养活自身和家庭的根本。随着自己的本分能力来执持佛号,决心求生西方。凡是有能力做到的种种善事,或者出钱,或者发言,来加以赞助。否则,发随喜赞叹的心,也是功德。以此来培植福田,作为往生的助行。就好像顺水扬帆,更加上船桨的帮助,船不就可以更快到岸了吗?

腊月三十日,乃一岁之尽日。倘预先未曾打叠[5]得好,则债主怨家,群相系缚,那容你过。临命终时,乃一生之腊月三十日也。倘信愿行资粮未具,贪瞋痴恶习犹存。则无量劫来怨家债主,统来逼讨,那肯饶你。

腊月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如果预先没能安排好,那么债主和怨家,都会来牵缠你,哪能容许你好好的过这个年。临命终的时候,是一生中的腊月三十。如果信愿行的资粮没有准备,贪瞋痴的恶习仍旧存在。那么无量劫来的怨家债主,都来逼迫讨债,哪里肯饶过你。

莫道不知净土法门者,无可奈何,随业受生。即知而不务实修者,亦复如是,被恶业牵向三途六道中,永永轮回去也。欲求出苦之要,唯有念念畏死。及死而堕落三途恶道,则佛念自纯,净业自成。一切尘境,自不能夺其正念矣。

(这种情况下)不要说不知道净土法门的人,只能无可奈何随着业力的牵引而去受生。即使那些知道净土法门而不从事于实际修持的人,也是一样,被恶业牵向三途六道当中,永久地轮回去了。想要求得出离生死苦海的切要方法,只有念念存着对于死亡,以及死后堕落恶道的畏惧,那么佛念自然纯一,净业自然成就。一切尘世境缘,自然也就不能够夺取他的正念了。

心经云,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内之根身,外之器界,五蕴包含净尽。能见其是空,则即五蕴,离五蕴。法法头头,皆是大解脱法门,大涅槃境界矣。

《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我们内在的六根色身,外在的山河万物等器界,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全都包含了。能够见到五蕴是空,那么就是在五蕴之中,也不会被五蕴牵累。如此一来,每一法每一事物,就都是大解脱的法门,都是大涅槃的境界了。

 

< 学习笔记 >

[1]声色:淫声与女色。

[2]货利:货物财利。

[3]虚生浪死:活得毫无意义,死得毫无价值。虚,空,徒然。浪,滥,放纵。◇(唐)贯休《行路难》:“九有茫茫共尧日,浪死虚生亦非一。”(九州共享太平,苟且偷安又徒然死去的并非一人。)

[4]镬汤炉炭:盛满开水的大锅,烧红的炭火。

[5]打叠:收拾,安排,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