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印光法师文钞读书会第643天

印光法师文钞.读书会第643天

宏海法师 导读

这一段讲到佛法中顿和渐的关系:“至于声闻回己所证小果,趣向如来大道。虽则顿渐有异,而中间位次,必不磨灭。大鹏一举九万,亦是自下升高。利刀一截千纸,亦是从一至千。”
佛法有两条大道,一是解脱道,趣向于声闻的自了特色,被称为小乘;一是菩提道,趣向于成佛之道,被称为大乘。
声闻乘“小”在哪里呢?首先是发心上,声闻乘是发心自己求得轮回的解脱,相比大乘的自觉觉他就小了。其次是由于所修法门的差异,声闻乘所得的果位只能到四果阿罗汉,相比大乘成佛就小了。
实际上通常的一种情形是回小向大,就是突然间发起大心,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趣向如来大道了。这个修行过程是渐次的、一步一步成就的,就称为渐。相比之下,大乘圆教直接成佛,就是顿。
印祖这里要说的是,千万不要以为顿教的修法有投机的成分。它也是一步一步修过来,中间经历的位次也是清晰明了的。所以说,顿和渐只跟修法之人的根机有关,并不是教法当中有绝对的顿或者渐。
所以印祖说:“顿教唯约顿说,故有无位次之论。然无位次中,不妨位次历然。若异渐,则渐非顿家之渐,顿非渐家之顿。二法判然各别,了不相即。唯宜以实义立言,不当以渐顿之表语为据。则佛法无一法不相通矣。”
就是说,顿渐实际上不是两种状态,只不过是我们感觉上以为有顿渐的差别。如果你以为有个绝对的顿、绝对的渐,两者完全不同,那么这个渐就不是顿家的渐,顿也不是渐家的顿了。
印祖说,从理论上来讲,可以分别阐述有顿、有渐。可是从真实当下的状态而言,现前一念怎么可能有顿渐呢?实际上顿就是渐,渐就是顿。顿是渐之顿,渐是顿之渐,都可以是顿,都可以是渐,又非非顿、非非渐。如果能够这么善巧理解的话,一切佛法就都可以融通了。

▲…原文…▲

 

➤ 印光法师文钞:《复徐蔚如居士书》
➤ 文钞读书会:第641天第642天第643天第64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