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复无锡尤惜阴居士[1]书

🔎 ◤…读书会第213天…◢
居士无我,乐受磋磨[2]。但有误会光意之失,故首称师尊,不用印光法师四字。未免于光于己,皆所未安。

居士没有我相,乐于接受切磋琢磨。但是有误会我的意思的过失,所以你在开头就称“师尊”,不用“印光法师”四个字。未免对于我,对于你自己,都有所不妥。

夫印光一粥饭僧耳。称为法师,已经过分之极。然通途泛称,亦不能不如是。至于不名[3],且称为师尊,实失正名[4]交友之道。下次切勿用此故套[5]

我是一个只会吃饭的僧人罢了。称为“法师”,已经是很过分了。然而现在通常都是这样称呼,也不能不如此。至于不直接称名,而称为“师尊”,实在是有失正名交友之道。下次千万不要用这些俗套。

🔎 ◤…读书会第214天…◢
至于署名之下,古今通用,凡平交皆当如是,非于尊者前方用和南顶礼等也。今礼教陵迟[6],凡研究佛学者与知识信札,多皆用合十合掌谨启等,而不肯稍屈。

至于在自己的署名之下,古今通用,凡是平辈之交,都应当如此,并不是在尊者前面用“和南”“顶礼”等等。现今礼仪之教逐渐衰败,凡是研究佛学的人与善知识来往的信件,大多都是用“合十”“合掌”“谨启”等等,而不肯稍稍委屈。

夫禹拜昌言[7]。子夏丧明怨天,曾子责之,尚投杖而拜[8]。是同侪有一言启迪于我者,皆以屈礼[9]谢之。今行于歧路,有所不决,拟欲问人尚须合掌。况欲资之以了生死大事,而以行路之仪奉之,是轻法也。轻法则不能实得法益

大禹一听到善言就磕拜。子夏失明而埋怨上天,曾子责备他,他听后尚且丢下拐杖而磕拜。只要是同辈有一句话启迪了我,都以屈身礼拜加以答谢啊!现在行走在歧路之上,有一些不能决定的问题,打算想要寻问路人,尚且须要合掌请问。何况是想要借助他人了生死大事,而以走路问人的礼节来对待,这是轻慢佛法啊!轻法就不能真实地得到佛法的利益。

🔎 ◤…读书会第215天…◢
昔古灵赞禅师[10],欲报剃度师恩,多方启迪。其师异之,令其为伊宣说。彼谓当设法座,令其师迎己升座礼拜,然后可说。其师依之,遂于言下大悟。使古灵不如此重法,其师不如此重得法之人。莫道不说,说亦只得文字知见而已。决不能一言之下,明白本心。

过去古灵神赞禅师大开悟之后,想要报答剃度师的恩德,多方的开导启发(他的师父)。他的师父惊异,令他为自己宣说。神赞禅师说:应当施设法座,令他的师父迎请自己升座礼拜,然后才可以说法。他的师父依照而行,于是在他的教言之下大悟。假使古灵禅师不如此重法,他的师父不如此尊重得法之人。不要说不说法,就是说法,也只是得到文字知见而已。绝对不能够在一句话之下,就明悟本心。

语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夫如来灭度,所存者唯经与像。若以土木金彩等像视作真佛,即能灭业障而破烦惑,证三昧而出生死。

俗话说:谦卑礼下他人不够深,就不能得到他的真本领。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留存在世间的只有经书和佛像。若能将泥土、木头、金属、彩绘等做成的佛像视作真佛,就能灭业障而破烦恼,证三昧而出生死。

若以土木金彩视之,则亦土木金彩而已。又土木金彩,亵之则无过。若以亵土木金彩之佛像,则其过弥天矣。

如果将他们视作泥土、木头、金属和彩绘,则他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土木金彩而已。是土木金彩,不恭敬也没有过失。如果亵渎的并非是土木金彩,而是土木金彩所做成的佛像,那就是弥天大罪!

读诵佛经祖语,直当作现前佛祖为我亲宣,不敢稍萌怠忽。能如是者,我说其人必能即生高登九品,彻证一真。否则是游戏法门,其利益不过多知多见,说得了了,一丝不得真实受用,乃道听途说之能事[11]也。

读诵佛经祖语,当作此时就是佛祖现前为我亲自宣说,不敢稍微萌发懈怠轻忽的念头,能这样恭恭敬敬的人,我说他一定会在此生高登九品往生西方,彻底证得一真法界。否则,不过是游戏法门,其利益只是多知多见的佛教术语,说得头头是道,可得不到一丝一毫的真实受用,只有道听途说的本事,没有真实体证。

🔎 ◤…读书会第216天…◢
古人于三宝分中,皆存实敬。不徒泛泛然口谈已也。今人口尚不肯谈一屈字,况实行乎。

古人在三宝门中,都心存真实的诚敬,不只是泛泛然肤浅地嘴巴说说!现今的人在口头尚且不肯委曲自己说一句恭敬的话,何况真实地行持呢?

昔清世祖章皇帝,拜玉琳通琇禅师[12]为师。尚欲取一法名,琇师谓帝王何须用此。彼不肯,祈取一丑字眼名之。玉琳乃书十余丑字,令其自选。乃取一痴字。其派在行字辈,故名行痴。凡与玉琳之法徒书,其署名则云法弟行痴和南。

过去,清世祖顺治皇帝,拜玉琳通琇禅师为师父。想要取一个法名,通琇禅师说:帝王何须如此。他不肯,祈望取一个丑的字眼来作为法名。玉琳国师就写了十多个丑字,让他自己选。于是就选了一个“痴”字。他的派系辈分在行字辈,所以名为行痴。凡是与玉琳国师的法子徒弟写信,他的署名就为:法弟行痴和南。

开国之皇帝尚如此自屈,若以今人推之,当先加以刑,然后问法,方合其式。否则平人失其为平人,皇帝失其为皇帝矣。

开国的皇帝尚且如此自我屈尊降纡,如果以现在的人来例推,应当先加以刑具,然后问法,方才合他的样式。否则就百姓失其为百姓,皇帝失其为皇帝了。

光于佛学,一无所得。如盲对五色[13],聋对五声[14]。了不知其如何为声,如何为色。然于主敬存诚之表面,颇愿竭我愚诚,以尽他山石[15]之小益。既属心交,当不以琐屑弃之。

我对于佛学,一无所得。如同盲人对五色,聋子对五声。一点不知道,什么才是宫商角征羽五种声音,什么才是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然而对于主敬存诚的表面行为,很愿意竭尽我的愚诚,来尽他山之石的小小利益。既然大家是以心相交,应当不会因为我的细小琐屑而嫌弃吧。

 

< 学习笔记 >

[1]尤惜阴:演本法师。讳雪行,号惜阴,又号弘如,文钞中有《复尤弘如居士书》(<增广・卷一>)。与上海佛教界的居士名流聂云台、丁福保、黄涵之等共组“上海佛教居士林”,发行《居士林林刊》,任主编。弘一大师好友。

[2]磋磨:磨治器物。

[3]不名:不直呼其名,表示优礼或尊重之意。

[4]正名: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

[5]故套:陈规,俗套。

[6]陵迟:渐趋衰败。

[7]禹拜昌言:夏禹听到善言,就给人下拜。昌言,正当的言词,好话。

[8]子夏丧明怨天,曾子责之,尚投杖而拜:典出《礼记・檀弓》。子夏(孔子弟子)因丧子而哭瞎双眼。曾子数出子夏的三大罪:1.子夏侍奉孔子隐退后,让地方百姓把自己比作孔子;2.子夏在双亲亡后,没有显露特别的悲哀;3.子夏丧子后,哭瞎双眼。子夏接受曾子的职责,立即丢掉拐杖,下拜认错。

[9]屈礼:谓屈身降礼。

[10]古灵赞禅师:神赞禅师(古灵山,福建闽侯县),百丈怀海禅师之法嗣。

[11]能事:原指能做到的事,后指擅长的本事。

[12]玉琳通琇禅师:清朝。临济宗。字玉林、玉琳,世称玉琳国师。师承馨山天隐圆修,并遵师遗命,代师为母亲剃发说戒,老母于是专修净业,从事参究,得以大悟。曾是顺治皇帝的老师,顺治帝因董鄂妃去世,心灰意冷,意欲出家时,玉林通琇力劝其改变主意,顺治帝改选僧受戒,特以其为本师,加封大觉普济能仁国师。

[13]五色:指青、黄、赤、白、黑五色。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

[14]五声:古代音乐中的五种音阶:宫、商、角、徵(zhǐ)、羽。

[15]他山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比喻1.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2.别国的贤才可以为本国效力。他,本作“它”,别的。以,用来。攻,琢磨,琢治。语出《诗经・小雅・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