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 ◤…读书会第228天…◢
昨接手书,知又得麟儿。喜甚。书中所说,皆有道理。张奂伯教子女之事,乃知体而不知用,不可全取为法。至于幼时,又须以因果报应之事,与净土法门之利益,于学堂回时,谆谆训诲。则子女现时蒙念佛之益,必能免意外之虞。将来以为立家立业,及灭罪得福之本。

昨天接到来信,知道你又生贵子,很为你高兴。信中所说的,都有道理。张奂伯教育子女的事情,是只知道理论而不知道实际运用,不可以完全照搬。至于孩子小的时候,又必须以因果报应的故事,与净土法门的利益,在小孩从学校回来的时候,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那么子女蒙受念佛的利益,现在必定能够免除意外的灾祸,将来也能以此作为成家立业,乃至灭罪得福的根本。

若全不与学堂交涉,则不谙时务。纵有作为,亦难进步,况庸常者乎。在家人必须先要得一谋生之法。奂伯之举,可用于三十年前,不可用于今日。今之时,是何时也。乃伪妄排挤,互相竞争之时。倘与伊等全无交涉,必受其欺侮,而难以安身矣。

如果完全不到学校学习,就会不明当下世风和形势。长大后纵然有所作为,也很难进步,更何况平庸普通的那些人呢。在家人必须先要有一个谋生的办法,张奂伯的做法,可以用在三十年前,不可以用在现在。现今是什么样时代啊?是虚伪谄妄、互相排挤、互相竞争的时代。倘若与(学校)那些人完全没有接触往来,将来必定受社会上的人欺侮,而难以安身啊。

🔎 ◤…读书会第229天…◢
至于法名,大儿已经皈依,即不须另取。余者仍以福字为首,慧融渊和明。其母宜名师越。以宋荆王夫人王氏[1],自行化他,专修净业,为女中之冠。

至于法名,大儿子已经皈依了,就不须另外再取。其余的还是以福字开头,(福)慧、(福)融、(福)渊、(福)和、(福)明。他们的母亲,应该名叫师越(即效仿越国夫人之意)。因为宋朝的荆王夫人王氏,自行化他,专修净业,为女子中的佼佼者。

若名师王,似不合宜。以夫人亦称越国夫人,故以名越为妥。又离五浊,生净土,乃超越凡俗浊恶。至往生以后之渐渐上升,亦超越事也。名者,实之宾[2]

如果取名师王,似乎又不太合适。因为荆王夫人也称越国夫人,所以还是叫师越比较妥当。再加上离开五浊恶世,生到极乐净土,就是超越了凡俗的五浊恶世。乃至往生以后,渐渐上升,也属于超越。名字,应该是实际的体现。

必须常垂训诲,令诸子女知世间道理,知佛法道理。将来为人父母时,自能为子女立规立法。不至虽有上等天姿,如俗某某,僧某某者。皆以堪作佛祖之姿,为自他塞人天之正路,掘地狱之深坑。

必须要常常的教诲,令每位子女知道世间的道理,知道佛法的道理。将来他们为人父母的时候,自然也能够为他们的子女立规矩。不至于虽然有上等的天姿,却如同世俗的某某人、出家的某某人一样,都有能够成佛作祖的天姿,却为自己和他人阻塞人天正路,掘下地狱的深坑。

其源皆由于乃父乃母初未尝以因果报应之若事若理,以启迪之故也。因果不讲,则名实绝不相应矣。而况欲得为圣为贤,成佛作祖之实效乎哉。因果二字,为今日救国救民之正本清源,决定要义。舍此则无术矣。况教子女乎哉。

其中的原由都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一开始没有用因果报应的事理来启迪他们的缘故。因果报应不讲,那么名字和实际就绝对不相符了。何况想要成圣成贤,成佛作祖的实际效果呢?因果两个字,是现今救国救民、正本清源的决定要义。抛开因果,就没有其他办法了,何况是教育子女呢?

 

< 学习笔记 >

[1]宋荆王夫人王氏:宋朝,荆王(宋徽宗之子赵楫)夫人王氏。《龙舒净土文》记载,王氏携女眷精勤修行净土。有一个小妾因为懈怠受到王夫人的斥责,而悔悟精进,不久就往生了。小妾托梦向王夫人道谢,并在梦中带领王夫人参观极乐世界。夫人看到水池中有白莲华,有的很繁荣,有的很枯悴。妾解释说,这些莲华,都是世间发心修净土的人。只要人们才发一念求往生,池子里面就会生出一朵莲华来。随著各人用功的勤惰情形,花就会显出荣悴的不同现象。又指着其中一朵,里面坐的人穿着朝庭的官服,风吹衣扬,不久朝服消散,变成头戴宝冠,身披璎珞的服装。妾说,“这是杨杰。”又指着另一朵,里面坐的人也穿着朝廷的官府,而花略枯悴。妾说,“这是马玗。”随后,遥见有一座金色的坛台,发出耀眼的光芒。妾说,“这就是夫人化生的地方,是上品上生。”梦醒后,夫人派人去打探杨杰及马玗。知道杨杰已经往生,而马圩还活着。后来,夫人往生时,眼望观音阁,手持香炉,站立而去。

[2]名者,实之宾:一个事物的名称或名声,是事物本体的从属。◇《庄子・逍遥游》:“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声名地位等都是个体生命的附属物,难道我还汲汲追求这些身外之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