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复周群铮居士书七

🔎 ◤…读书会第516天…◢
讲起信论[1]甚好。但恐能领会者少,则于天机浅者失利益矣。似宜净土法门,与之并行。令彼先知了生死之要道,又知佛法心法之要,则为机理双契矣。

讲《大乘起信论》这个想法很好。但恐怕能够领会的人比较少,那么根机浅的人,就无法得到利益了。因此,似乎应当在讲经的同时,一并对净土法门进行讲解。让他们先知道了生死的要道,又知道佛法心法的纲要,那么就既契合根机,又契合教理了。

现在人的对症药,唯因果为第一。宜修法,唯净土为第一。若夫研究起信,虽亦具因果净土。而凡夫知见,不能普领全义,又不能按论起修,则只一解义了之矣。无论何等根性,因果净土,为必不可不先讲究也。

对于现在的人而言,因果是第一对治病症的良药,净土是第一适合修行的法门。《起信论》当中,虽然也具备因果和净土的事理。然而凭借凡夫的知见,不能够普遍领会全部的义理,又不能够按照《起信论》来修行,那么就只是了解了一些义理而已。无论对于什么样根性的人,因果和净土都是必不可少的,应该首先加以讲说研究。

🔎 ◤…读书会第517天…◢
至于教相,亦须择人而施。以学生各有所学之事,佛学乃兼带耳。天机若浅,则专务教相,或将净土抛在脑后,致成有因无果之结果。是不可不相机而设法也。

至于教相的学习,也要根据对象因材施教。因为学生们各有自己的学习任务,佛学只能作为兼带的内容。天赋比较差的人,或许会专门研究教相,将净土法门的修习抛在脑后,从而只种下远因而没有结果。因此不可不观察对象的根机来设法啊。

今之崇相宗者,其弊亦复如是。彼提倡者,实不为了生死,只为通理性,能讲说耳。

当今推崇教相禅宗的人,也有同样的弊病。那些提倡的人,其实不是为了了脱生死,只是为了能够精通教理,从而能在口头上讲说罢了。

🔎 ◤…读书会第518天…◢
使彼知自力了生死之难,断不肯唯此是务,置净土于不问,或有诽薄之者。此其人皆属好高务胜,而不知其所以高胜也。使真知之,杀了亦不肯弃置净土法门而不力修也。甚矣,学道之难也。

假如他们明白依仗自力了脱生死有多么困难,就绝对不会只顾着讲说教理,而不问津于净土法门了。其中或许也有人诽谤贬低净土法门的人,这些都是好高骛远,争强好胜的人,而他们却不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高超和殊胜。假使他知道,就算杀了他,他也不肯舍弃净土法门而不努力修习。学道,真是太难了啊。

弘一师之志,唯弘一师则可。若无大精进,生死心不切,则成懒惰懈怠之流矣。

弘一法师那样的志向,只有弘一法师才可以担负。如果没有大精进的力量,了脱生死的心又不急切,就会成为懒惰懈怠这一类的人。

🔎 ◤…读书会第519天…◢
今之僧人,实难令人生信。但既追悼僧人,何可诽谤僧人。若举其善者,戒励不善者,则无过矣。然自既在学生之列,即戒励亦宜缄默。以此种事,唯有德望者,方可举行,非黄口雏生之所宜为也。

现今的僧人,实在难以让人生起信心。然而既然是追悼僧人,怎么可以又加以诽谤呢。如果推崇他的优点,在他不好的方面有所警诫和勉励,那就没有过失了。然而自己既然处在学生的位置,警诫勉励的话也最好缄默不说出口。因为这种事,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可以去做,而不是年轻后生所该做的。

残经无可修补,烧则无过。如可看可补者,则不宜烧。有不知变通,一向不敢烧。此经毕竟不能看,兼不能如好经收藏,反成亵渎。兼以亵渎之过,贻于后人也。岂可不知权变乎哉。

对于已经残破得不能修补的经书,烧掉它是没有过错的。如果还可以看,可以修补的,就不应该烧掉。有些不知道变通的人,一直不敢烧。残破得不能再看的经书,又不能像好经那样收藏,反而造成对经书的亵渎。兼带地将亵渎经书的罪过遗留给了后人。怎么能不懂得变通呢?

光常曰,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2]也。今时若不以因果为救国救民之急务,任汝智巧道德,如何高超,皆属虚设。以不讲道理,兼无王法故也。

我常常说:因果,是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的大权。当今之时,如果不以因果教育作为救国救民的紧急要务,任凭你智慧、善巧、道德如何高超,都如同虚设一般。因为现在的人(许多都)不讲道理,并且没有王法啊。(译者按,印祖这话是针对民国时期而论,不可对号入座)

 

< 学习笔记 >

[1]起信论:《大乘起信论》。(印度)马鸣菩萨。收于《大正藏》。本书阐明如来藏缘起之旨,及菩萨、凡夫等发心修行之相,系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归结大乘佛教之中心思想,为佛教思想之重要入门书。

[2]大权:指权衡标准、法则、规律。权,秤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