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复江西端甫黎居士书

🔎 ◤…读书会第556天…◢
东风解冻,企阐显密融通之宗。化日舒长[1],愿蒙佛顶圆满之光。

春风化开冻雪,想要阐扬显密融通的宗旨。白日渐渐悠长,祈愿蒙受佛顶圆满的祥光。

恭维端甫黎公大居士,夙植德本,乘愿再来。博极群书,深入经藏。悯象教[2]之衰颓,明法性之纲要。出言成章,机理双契。立愿济世,解行俱崇。破梦醒迷,震惊心之霹雳。扶教宏宗,施当头之棒喝。而且成人之美,不辞劳苦。曲引末学,和光利物。若非普门应现,维摩后身者,俦克如是也耶。

黎端甫大居士,夙植德本,乘愿再来。博览群书,深入经藏。怜悯佛教的衰颓,阐明法性的纲要。出言成章,根机教理双双契合。立愿济世,悟解行持都达到了崇高的境界。破除昏梦,警醒迷人,震响惊心动魂的霹雳法鼓。扶持教下,宏扬宗门,施设当头的棒喝。为了成就他人的美事,不辞种种的劳苦。迂回方便地引导末学之人,掩抑自己的华光利益一切众生。如果不是像观世音菩萨,维摩诘居士那样的大菩萨再来,怎么能够如此呢?

🔎 ◤…读书会第557天…◢
光幼失问学,长无所知。宗教门高,末由进步。权依净土,以为躲根[3]。天姿陋劣,故无从广参知识。客路竛竮(líng píng)[4],因廿载寄食普陀。壬子仲冬,得睹佛学丛报。始知宏法大士,多现儒门。欢喜感叹,非言可喻。其于阁下著述,更加钦佩。但恨根钝骨朽,不能常侍丈室[5],叨蒙[6]雕琢耳。

印光我小时候没能好好学习,长大了一无所知。宗门教下的门槛太高,没有办法进入。只能依着净土法门,来填补自己根机的不足。我的天姿浅陋低劣,所以无法广泛参访善知识。娑婆的旅途中孤单一人,因此二十多年寄居在普陀山上挂单。壬子年(1912)十一月,看到《佛学丛报》,才知道宏法大士,大多示现在儒门。欢喜感叹的心情,非语言所能够表达。对于阁下的著述,更是钦佩不已。只是遗憾自己根机愚钝,身体衰朽,不能常常随侍身旁,蒙受您的雕琢。

季秋万寿寂公,以开蒙因缘,俯临光舍,因劝重治。注意于公,又虑其力不暇及。幸三宝加被,预示梦兆,得蒙俞允。幸何如之。寂公即函示其由,期以两月告成。

九月,万寿寺的寂山和尚,因为《楞严开蒙》的因缘,光临印光的寮舍,因此劝他重新修治这本书。他有意请您来做这件事,又怕您没有功夫顾及。幸好三宝加被,预先在梦中显示了征兆,随即得到了您的应允。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庆幸的呢。寂山和尚随即写信,说明其中的缘由,希望您两个月完成。

光以公未详睹原稿,彼未细陈修法。恐公但随彼意,略加雠校。因稍陈梗概,以致寂公。不意转蒙莲鉴,感愧无极。兹于除日,得承手教。足征我公接物阅经,直同洪钟在虡(jù)[7],有叩则鸣。宝镜当台,无形不映。感荷感荷。

印光认为您当时或许还没有详细看过原稿,寂山和尚想必也没有详细向您说明修治的办法。从而担心您只是随他的心意,略微加以校对而已。因此写信给寂山和尚,稍稍陈述了其中的梗概。不料想承蒙您看到了我的信,感慨惭愧极了。现于除夕,又得到您来信亲笔指导。这足以征示黎公您待人接物,阅历经世,就如同洪钟悬在钟架上,有人叩击就会鸣响。又如同宝镜放在镜台上,没有形像不被映照。感谢感谢。

窃谓开蒙草稿,虽属通公。其发挥润色,全仗阁下。若精神不给,只得将计就计。倘色力强健,何妨于显宗外,处处另标密宗纲要。俾阅者知显密圆通,法门无二。事修宜一门深入,理性固二法融摄。当不惜如椽之笔[8]力,使佛顶放圆满之光明,以普照于尽未来际一切有情也。

印光私下认为《楞严开蒙》的草稿,虽然是通智法师所作。然而这本书的发挥与润色,全要仰仗阁下您。如果精力不足,也只好按照原稿的框架修订。倘若精力强健,不妨在显宗的义理之外,处处另外标出密宗的纲要。从而使读者知道显密圆通,法门无二的道理。事修应该一门深入,理性固然二法圆融含摄。应当不惜挥动您椽条般的妙笔,使佛顶放圆满之光明,来普照尽未来际一切有情啊!

🔎 ◤…读书会第558天…◢
又末世讲家,每好谈宗。致令听众,多随语转。窃谓禅家机语,绝无义味。唯就来机,指归向上。只宜参究,何可讲说。如是讲经,唯超格大士,能得其益。其他中下之流,尽受其病。

另外,末世的讲经之人,每每喜好谈论禅宗。致使听法的人,大多随着语言所转。我认为,禅家的机锋转语,绝对没有解释义理的成分,只是就着来人的根机,指归向上。这些话只适合借以参究,哪里可以用来讲说呢。像这样讲经,唯有超越常格的大士,能够从中得到利益。其他中下根之人,全都会蒙受其中的弊病。

于宗则机锋转语,不知力参,妄自以义路卜度。于教则实理实事,由非己境,便认作寓意表法。以宗破教,以教破宗。近世流弊,莫此为甚。伏祈出广长舌,拯此沉溺。

由此,对于禅宗的机锋转语,不知道努力参究,却错妄地从求解义理的角度去卜度思量。对于教下的实理实事,由于不是自己所能亲证亲见的境界,就将其当成是寓意表法。就这样,用宗门破斥教下,用教下破斥宗门。近世佛法的流弊,没有比这个更严重的。恳请您出广长舌,挽救这个沉溺的局面。

又悟开师宿根固深,好胜心切。始则专意禅宗,藐视净土。后预通公法会,从兹渐生信心。但负性[9]狂妄,志愿则高不可扳。色力尪羸(wāng léi)[10],行持则远难相应。

另外,悟开师的宿根固然深厚,然而好胜心切。一开始专门注重禅宗,轻视净土。后来参加了通智法师的讲经法会,从此渐渐生起信心。但是他禀性狂妄,志愿过高没办法扳回。

去冬曾露本心,光遂深加呵斥。奈执心过重,岂能挽回。不意亦白阁下。冬月廿一,抱病回山。与其师兄叙外面事未毕,即不能言。至次日未刻即逝,有何祥瑞感应之可言也。体力虛弱,实际行持很难与他的志向相应。

他曾在去年冬天流露出他的真实心意,我于是深深地加以呵斥。怎奈他执著心太重,哪里能挽回。没想到这件事他也告诉阁下了。十一月二十一日,他抱病回普陀山。与他的师兄谈外面的事情,还没有结束,就不能说话了。到了第二天,下午未时(13:00-15:00)便去世了,有什么祥瑞感应可说呢?

杨次公[11]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悟师非不信有西方,但以爱根固结,念头不一。平生所期,皆成画饼。其求见道,求临终普现瑞相,皆其爱根发露处。打头不遇作家,到老终是骨董[12]。悟师之谓也,哀哉。

杨杰先生说:爱见之心如果不重,就不会投生到娑婆世界。求生西方的志愿不专一,就不能往生到极乐世界。悟开师不是不相信有西方极乐,但因为爱根坚固结缚,念头不能专一。导致平生所期望的,都成了画饼。他求见道开悟,求临终普现瑞相,都是他爱根显露的地方。所谓“开头没有遇到明眼的善知识,到老了终究是无所成就”,说的就是悟开师了,悲哀啊!

🔎 ◤…读书会第559天…◢
又壬子腊月,因念佛学丛报,印用洋纸,不如本国纸之耐久。致诸公所著奇文伟论,因用纸失当,不能经久广益。遂不避罪责,略陈鄙怀。事虽数条,唯此为主。于癸丑正月初,寄至编辑所。岂料一乘濮公,嫌其芜秽,绝不寓目。

还有,壬子(1912)腊月,因为想到《佛学丛报》,印刷使用的洋纸,不如本国纸那样耐久。这将导致诸位先生所写的奇文伟论,因为用纸失当,不能长时间广泛地利益大众。于是就不避罪责,写信大略陈述我浅陋的心意。所写的事情有几条,以这件事为主。在癸丑(1913)正月初,寄到编辑部。没料到濮一乘居士,嫌我的信杂乱,没有看一眼。

高居士来,重为抄录,企转达诸公,以详知洋纸之害。不知曾蒙青盼[13]否。现虽丛报停版,亦须仰白者。以洋纸之害,甚于洪水猛兽。穷国,屈民,断灭儒释圣教,其祸无有底极。企有力大人,遏此习风,以福同胞而永法道耳。

高鹤年居士来普陀山,重新将这篇文章抄录下来,希望转达给诸位先生,使诸位详细知道洋纸的危害。不知可曾蒙您的慧眼看到?虽然《佛学丛报》已经停版,但也必须禀告您,其原因在于,洋纸的祸害,超过了洪水猛兽。可导致国家穷困,人民屈辱,进而断灭儒释圣教,这种祸害无穷无尽。希望有能力的大人物,能够遏止这个风气,来造福同胞,以使法道永久坚固。

楚青狄公,有志流通。有正书局,近印数种,皆用洋纸。若不痛示利害,将来各处所刻大藏,定难免用。则是以流通而致速灭亡。此不慧所痛心疾首,吁诉无门者。

狄楚青居士,有志流通佛经善书。近来在有正书局印了多种,都是用洋纸印的。如果不痛切揭示其中的利害关系,将来各处所刻的大藏经,一定难免也用洋纸。这就成了因为流通佛法而导致佛法快速灭亡。对于这件事,愚钝的我痛心疾首,想要哀叹诉说,却找不到门路啊。

今幸蒙垂教,故敢上呈。我公学冠通国,道高当世。交游遍于中外,言论服于人心。恳祈普告宏法诸公。并撰述鸿文,长登报纸。俾举世同胞,咸知祸害。凡属圣贤传世经书,及契约文凭,概勿用此。庶三教不至速灭,五族[14]同沾洪惠矣。

现今有幸承蒙您的垂教,所以大胆地说出我的心事。您学冠全国,道高当世。交游遍于中外,言论折服人心。恳祈您普遍告知宏扬佛法的诸位先生。并就这件事撰述鸿词美文,长年登在报纸上。使全天下的同胞,都知道洋纸的祸害。凡是圣贤传世的经书,以及契约文凭,一概不要用洋纸印刷。从而使得释、儒、道三教不至于快速灭亡,汉、满、蒙、回、藏等各族共同蒙受巨大的恩惠啊!

 

< 学习笔记 >

[1]化日舒长:天气长了,舒心的日子也长了。日子泰运,舒乐绵长。化日,太阳,日光,亦借指白昼。舒长,安宁太平。

[2]象教:释迦牟尼佛离世,诸大弟子想慕不已,刻木为佛。以形象教人,故称佛教为象教。

[3]躲根:禅林用语。指不肯当下认取自心。

[4]竛竮:孤单的样子。◇《法华经・信解品》:“此是我子,我之所生,於某城中,捨吾逃走,竛竮辛苦五十餘年。”(这(二乘人)也是佛的真子,以前在某一個城里,他舍弃我这大乘法逃走了,五十多年来很辛苦很孤独。)

[5]丈室:寺主的房间。《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记载,维摩诘大士卧病在家,与前来问疾的文殊等讨论佛法,妙理贯珠。其卧疾之室虽一丈见方而能容纳无数听众。

[6]叨蒙:多谢。叨,谦词,表示承受。

[7]虡:古代挂钟磬的架子上的立柱。

[8]如椽之笔:象椽子那样大的笔。指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

[9]负性:禀性。

[10]色力尪羸:身体虚弱。尪羸,身体瘦弱、虚弱(之人)。

[11]杨次公:杨杰。北宋诗人。字次公,号无为子。好禅,开悟于天衣义怀,晚年归心净土,曾画丈六阿弥陀佛像礼拜观想。临终时感佛来迎,端坐而逝。

[12]打头不遇作家,到老终是骨董:比喻初学道之人未遇真正明眼善知识,以致一生学无所成。

[13]青盼:青眼,与“白眼”相对。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14]五族:辛亥革命后曾称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为“五族”。五族共和,是中华民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