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印光法师文钞读书会第235天

印光法师文钞.读书会第235天

宏海法师 导读

这是讲到对待出家人的问题,教我们怎么亲近善知识。永嘉某居士来信肯定也是表白:要普敬僧尼。就是要普遍地、普同地来恭敬出家人。印祖就告诉他说,这是对的。从理上说,也是应当的。但是理虽如此,事要具体看待,不可以完全没有差别相。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出家师父也是凡夫僧,那你就要善于抉择、随顺事上的因缘来护持、依止。
印祖说,你给子女们讲的时候,要反复为论,不能只在理上去论,还要在事上去判断适合不适合。后面打了一个比喻:比如说世间的老师或者出世间的师父,他有才华,有学问,明教义,知法理,各方面都高超。但是,他有些行为太下劣,不堪为人榜样,不值得我们去效仿乃至依止,那你就要有分别了,不能再讲平等心了。因为这样的人,你不加抉择地去亲近他,必然日久俱化。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必然的。不但行为上受他影响,甚至有可能他知见上也不圆满,没到位。这时候就一盲引众盲了。而且有的弟子随着这个知见不正的恶知识,坏乱佛法。
那么应当怎样呢?“须必居心则若贤若愚,通皆恭敬,不生傲慢。行事则亲贤远愚,取优去劣。”就是在发心上,不管他是一个公认的大善知识,还是一个根器比较愚钝的本分僧,我们都要一样地恭敬,不生傲慢心。但是具体“行事”方面,我们就一定要在分别心去取舍。你身在分别心中,结果还要说不分别的境界,这就会把自己弄得很烦恼。我们一定要去亲近在道业上有益于自己的善知识,至少在信心上对我们有提升。如果你没有在法上得受用,最后一定落入俗情。这实际上也很浪费因缘。所以对那些不能在法上对你有引导增上作用的,你还是敬而远之吧。
最后印祖说:“天下事,有一定之理,无一定之法。若不以情事而为定夺,如执死方子医变症,则生者少而死者多矣。必使情与理相合,法与事相契,则得之矣。”
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真理的原则是一定的,但是不要对此生定见。因为具体的事情是活的,不能一概都用这个理死执崖板来框这个事。否则,你做事的时候,反而离这个真理越来越远,那你就错了。那就等于说你一切病来了,都死执一个方子去治,效果肯定不理想。所以要“情与理相合,法与事相契,则得之矣”。

▲…原文…▲

 

➤ 印光法师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八》
➤ 文钞读书会:第2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