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与悟开师书

🔎 ◤…读书会第286天…◢
窃闻净土者,乃究竟畅佛本怀之法也。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略言之,一言一句一偈一书,可以包括无余。广说之,虽三藏十二部之玄言,五宗诸祖师之妙义,亦诠不尽。纵饶尽大地众生,同成正觉,出广长舌,以神通力,智慧力,尘说刹说,炽然说,无间说[1],又岂能尽。良以净土本不思议故也。

我听说净土法门,是究竟畅佛本怀的法门。高超一切禅、教、律各宗,统摄一切禅、教、律等派。简略来说,一个字、一句话、一个偈颂和一本书,就可以将净土法门包括无余。具体展开来说,即使三藏十二部的玄奥言辞,律、教、禅、密、净五宗诸位祖师的微妙大义,也诠释不尽。即使所有大地众生都修成正觉,出广长舌,以神通力、智慧力,于无量世界极力宣说,永不间断,也不能说尽啊!这实在是因为净土法门,本来不可思议啊!

🔎 ◤…读书会第287天…◢
试观华严大经,王于三藏。末后一著,归重愿王。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则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者,有由来也。文殊发愿,普贤劝进,如来授记于大集,谓末法中非此莫度。

试看《华严经》是三藏之王。经文最后,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以及《法华经》深奥妙典,为群经之首。其《药王菩萨本事品》中说:听闻此经就会往生极乐世界,果位与等觉菩萨相等。则知道,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净土,是有根据的啊!《文殊师利发愿经》说: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普贤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及四十一阶位的法身大士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来在《大集经》中授记:末法亿亿人修行,连一个人证得道果都很罕见,只有依念佛求生净土,才能度脱生死轮回。

龙树简示于婆沙,谓易行道,速出生死。则往圣前贤,人人趣向者,岂徒然哉。诚所谓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注脚也。不但此也,举凡六根所对一切境界,所谓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见闻觉知,声香味等,何一非阐扬净土之文字也。

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直接表述说,念佛法门是易行道,能够速出生死。过去的圣贤,人人都趣向净土,哪里是没有理由的呢?这就是所谓,本师一代时教,都是念佛法门的注脚啊!不但如此,凡是六根所对的一切境界,比如:山河大地的依报、明暗色空的现象,见闻觉知的功能,声、香、味六尘等,哪一法不是阐扬净土的文字呢?

寒暑代谢,老病相摧,水旱兵疫,魔侣邪见,何一非提醒当人速求往生之警策也。广说其可尽乎。

寒暑代谢的自然变化,老病相摧的身体衰弱,水旱兵疫的天灾人祸,魔侣邪见的冤家恶友,哪一件事不是提醒这个人赶快求往生的警策呢?再怎样展开来说,又怎么说的完呢?

🔎 ◤…读书会第288天…◢
言一言统摄者,所谓净也。净极则光通,非至妙觉,此一言岂易承当。于六即佛[2]颂研之可知也。

所谓一个字统摄净土宗,就是所谓的“净”字。清净到了极点,就会光通,不是到妙觉的佛果位,怎能当得起这一个“净”字呢?这一个字在《六即佛颂》,详细研读就可以知道了。

🔎 ◤…读书会第289天…◢
一句者,信愿行也。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净土一切经论,皆发明此旨也。

一句,就是信愿行这一句。没有深信不足以启发切愿,没有切愿不足以引导行持,没有持佛名号的玄妙行持,不足以满足他的切愿,而证得他所深信的事相与道理。净土宗一切经论,都是将这个宗旨发扬光大。

一偈者,赞佛偈也。举正报[3]以摄依果[4],言化主以包徒众。虽只八句,净土三经之大纲尽举也。

一偈,就是赞佛偈。举正报(“阿弥陀佛身金色”等偈颂)来收摄依报庄严的果,赞化主(阿弥陀佛)来包括极乐世界的徒众。虽然只有短短八句,已将净土三经的大纲全部举出。

一书者,净土十要也。字字皆末法之津梁,言言为莲宗之宝鉴。痛哭流涕,剖心沥血,称性发挥,随机指示。虽拯溺救焚,不能喻其痛切也。舍此则正信无由生,邪见无由殄(tiǎn)[5]也。就中最要者惟要解。

所谓一书,就是《净土十要》。每个字都是末法时代的津梁,每句话都是净土宗的宝鉴。这是祖师们痛哭流涕,剖心沥血,称性发挥,随众生根机而来指示。虽用拯救溺水和被焚烧的人,也不能比喻出祖师救护众生悲痛恳切的心。舍弃这本《净土十要》,正信无从生起,邪见无法灭除。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弥陀要解》。

🔎 ◤…读书会第290天…◢
而初心入门,断疑生信,作险道之善导,示宝所以必趣者。天如或问,妙叶直指,尤为破坚冲锐之元勋也。

而对于初发心进入佛门者,可以断疑生信,作轮回险道上的善导,明示宝藏及通往宝藏所在之处的途径的著作,首推天如禅师的《净土或问》和妙叶大师的《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它们是破除疑难障碍的元勋啊!

须知净土法门,具四法界[6]。所有事相,皆事事无碍之法界也。读而修者,切不可执理废事。倘一执之,则事理两丧。如人知意根最胜,而废弃五根,则意根亦无地可立矣。唯即事以明理,由理以融事者,方可无过。

应知道净土法门具足四法界。所有的事相都是事事无碍的法界。读经后而修持的人,千万不可以执着义理而废除事相。倘若一生执着义理的心,那么在事与理两方面都会丧失佛法的真实利益。如同一个人知道意根最殊胜,但是如果废弃眼、耳、鼻、舌、身五根,那么意根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唯有即事相来显明义理,由义理来融合事相,方才没有过失。

所谓净土要旨,全事即理。理事圆融,即契本体。早知师已饱餐王膳,而犹汲汲于献芹[7]者,不过表穷子[8]思归之寸忱,兼欲雪往昔谤法之愆(qiān)尤[9]也。

所谓净土的要旨,全体事相就是理体。理事圆融,径直契合本体。早知道悟开师您已经饱享宫廷佳肴(博学多闻),而我还急切地向你献上野地的芹菜,不过是想表达娑婆世界穷途游子的我思归弥陀家乡的小小一片热忱,同时也想借此洗刷过去诽谤佛法的罪过啊!

 

< 学习笔记 >

[1]尘说刹说,炽然说,无间说:指一微尘也在说法,一佛刹也在说法,且说法热忱、不间断。尘,指小。刹,指大。炽然,形容猛烈燃烧的样子。

[2]六即佛:天台宗所立的六种行位,表示从凡夫到成佛的一切位次。由(隋)智者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疏》中首先提出。(1)理即,(2)名字即,(3)观行即,(4)相似即,(5)分证即(亦作分真即),(6)究竟即。

[3]正报:二报之一。指众生的身体,因众生的身体是依过去的业因而召感得来的果报正体。

[4]依果:亦称“依报”。二报之一。即身体依之而住的果报,如国土山河大地房屋器具等身外之物。

[5]殄:尽,绝。

[6]四法界:华严宗之宇宙观。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
(1)事法界,现象界,宇宙万物一一差别,各有分齐。事,事象。
(2)理法界,本体界,宇宙万物虽各有差别,而体性为一,同于一理,本质平等。理,理性,即是本心、佛性、真如。
(3)理事无碍法界,有差别的万物与无差别的本体圆融无碍而构成的世界。指现象界与本体界具有一体不二之关系。
(4)事事无碍法界,宇宙万物由于均以同一理性为本体而能相互摄人无碍,构成普遍联系的世界。亦作无尽法界。指现象界本身之绝对不可思议。

[7]献芹:亦作“芹献”。谦词,表示自己的赠品菲薄或建议浅陋。◇《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枲(xǐ)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甞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过去有个人以胡豆、麻杆、蒿子、芹菜和浮萍为美食,向乡里的富贵人家称赞。富贵人家尝了以后觉得很刺嘴,肚子也很难受。人们又讥笑又责怪这个人,他觉得很惭愧。)

[8]穷子:法华经七喻之一。以三界生死之众生,譬无功德法财之穷子(如须菩提等声闻),又以佛譬大富长者。穷子受大富长者之慈悲教化而得宝藏。

[9]愆尤:罪过,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