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复郦隐叟书

🔎 ◤…读书会第376天…◢
昨由嘉兴海尸道人[1]处,转来阁下手书。知其久攻道学,深有所得。今又欲问津于佛法中,成始成终之净土法门。可谓宿生曾于佛法深种善根。不执河伯之拘见[2],而拟知法海之要津[3]也。

昨天由嘉兴海尸道人(范古农居士)那里,转来你的信。知道你长期钻研道教的学问,深有所得。现在又想要在佛法当中探寻,成始成终的净土法门。可说是宿生曾经在佛法中深种善根。不执著河神拘限的浅见,而打算了知大海的要道啊!

既知海尸道人,何不问彼。乃舍高明而求卑劣,致负所望。夫海尸者,乃宗教兼通,禅净双修,实生死海中之大愿船也。

既然你知道海尸道人,为什么不问他。舍弃高明而求问于卑劣,导致有负你的期望。海尸道人,宗门教下兼通,禅宗净土双修,实在是生死海中的大愿船啊。

但以谦抑过甚,故以尸名。生死海中,若遇此尸。管保速登彼岸,归家安坐矣。

但因为他太过谦虚,所以用“海尸”这个名字。生死大海中,如果遇到这个“海尸”。管保你速登彼岸,归家安坐啊!

🔎 ◤…读书会第377天…◢
若光者,寻常粥饭僧耳。法门中事一无所知。然既谬为过问,不妨为君稍除疑滞而已。

像我这样的人,是个只会吃饭的寻常僧人罢了。法门当中的事,一无所知。然而既然错谬承蒙你来询问,不妨为你稍稍解除疑惑滞塞而已。

窃以释道本源,原无二致。其末流枝派,实有天殊。佛教教人,最初先修四念处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既知身受心法,全属幻妄。苦空无常无我不净。则真如妙性,自可显现矣。

我认为佛家、道家的本源,原本没有二样。但它们的末流枝派,实在有天地般的差别。佛教教导他人,最初要先修四念处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既然知道了身、受、心、法,全都属于幻妄。苦空、无常、无我、不净。那么真如妙性,自然可以显现了。

道教约原初正传,亦不以炼丹运气,唯求长生为事。后世凡依道教而修者,无一不以此为正宗也。

说到道教的原初正传,也不是以炼丹运气,唯求长生不死为事。后世的人,凡依道教而修行的,没有一个不以炼丹运气为正宗。

佛教大无不包,细无不举。不但身心性命之道,发挥罄尽无余。即小而世谛中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亦毫善弗遗。唯于炼丹运气等,绝无一字言及,而且深以为戒。以一则令人知身心为幻妄,一则令人保身心为真实耳。此所谓心,乃指随缘生灭之心,非本有真心也。

佛教大无不包,细无不举。不但身心性命的道理,发挥的罄尽无余。就是小到世俗谛当中的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伦理道德,乃至丝毫的善法也不遗漏。唯独对于炼丹运气等事情,绝对没有一个字说到,而且深以为戒。因为佛法让人知道身心是幻妄不实,而道教却是让人保养身心为真实。这里所说的心,是指随外缘生灭的心,不是本有的真心。

🔎 ◤…读书会第378天…◢
炼丹一法,非无利益。但可延年益寿,极而至于成仙生天。若曰了生脱死,乃属梦话。阁下既知仙劫有数,佛寿无量。当此高年,正宜于念佛法门,专精致力。其余禅教诸法,且从简略。以彼诸法,广大深远,不易研穷[4]。即穷到极处,尚须归宗净土法门,方能究竟了办。

炼丹这一法,不是完全没有利益。但只可以延年益寿,到了极处也就是成仙生天而已。如果说要照此方法来了脱生死轮回,则属于说梦话。你既然知道仙劫有定数,佛寿才是无量。值此高龄,正应该对于念佛法门,专精致力地来修学。其余的禅宗教下诸多法门,暂且不必探究,或简单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因为那些法门,广大深远,不容易研究透彻。即使研究到极处,尚且还必须归宗于净土法门,方才能够究竟了办生死大事。

凡净土经论,当急急研穷,依教奉行。不可以己见不到,稍生一念疑心。仰信佛祖诚言,生信发愿,持佛名号。自能蒙佛慈力,接引往生。

凡是净土宗的经论,应当要急急的深入钻研,依教奉行。不可因为自己的见解达不到,而稍稍生起一念的怀疑之心。只要仰信佛祖的诚言,生信发愿,持佛名号。自然能够蒙佛的慈悲愿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一得往生,则便超凡入圣,了生脱死。长侍弥陀,参随海众。当即彻证无生,速登补处矣。回视成仙而为天帝所辖,殆天渊相隔矣。

一旦得以往生西方,就超凡入圣,了生脱死。长久地侍阿弥陀佛,参随清净大海众菩萨。当即彻证无生法忍,快速地登上一生补处菩萨的位次。回过头来看成仙而为天帝所管辖这样的成就,相比之下实在是天渊相隔啊!

🔎 ◤…读书会第379天…◢
阁下所言梦东语录[5],及彭绍升诸说。似皆炼丹家抄录妄行改削之文,非从原书中见也。以炼丹家亦有以打坐为参禅者,故云念佛与参禅同,与道法少别。与道法少别一句,的是丹家糅入。除此一句外,其上下之文,虽于义无大谬。然亦儱侗颟顸(mān hān)[6]。梦东语录,绝无此文。殆彼取其义,而实不知其所以然者之抄录耳。今亦不须详辨,祈息心看梦东语录自知矣。

你所说的《梦东禅师语录》,以及彭际清的诸多说法。似乎都是炼丹家抄写摘录,妄自删改过的文句,不是从原书中见到的。因为炼丹家当中也有人以打坐作为参禅的,所以就说“念佛与参禅同,与道法少别”。“与道法少别”这一句,绝对是炼丹家自己加进去的。除了这一句之外,其中上下的文句,虽然在义理上,没有什么大的错误。然而也是笼统模糊。《梦东禅师语录》当中,绝对没有这样的文句。想必是那些只摘取其中的义理,而实际上并不知道其所以然的人所抄录的吧。现在也不须要详细分辨,祈望你静心看看《梦东禅师语录》就自然知道了。

所引彭二林居士语,亦与此同,而其讹更有甚焉。所云阿弥陀佛四字易念,只要念念相续一心不乱,才能一气循环,精气神凝聚一处。久之成舍利子,再久之结为菩提珠,而成佛矣。此语乃以念佛法,作炼丹法。二林断断不为此语。正眼未开,援正入邪,诸多此类。

所引彭二林居士的话,也与此相同,而其中的错误,更加厉害。所说“阿弥陀佛四字易念,只要念念相续一心不乱,才能一气循环,精气神凝聚一处。久之成舍利子,再久之结为菩提珠,而成佛矣”。这个话,是以念佛的方法,作为炼丹的方法。彭二林居士断然不会说这种话。说这样的话都是因为正法眼未开,援引正理入于邪道,这样的错误之处还有很多。

慧命经[7],仙佛合宗[8],乃其甚者。引人之语而不知其义,妄为改削,以作己法之证。其蔑理诬人,惑世误人之罪,非口笔所能宣也。欲图一时之虚名,不惧长劫之实祸,如来称为可怜愍者。

《慧命经》、《仙佛合宗》,是引正入邪中很严重的。引用他人的话,而不知道其中的义理,妄自加以删改,来作为自己法门的证明。这种轻蔑正理,诬陷智人,迷惑、误导世人的罪过,不是口笔所能宣说的。想要谋求一时的虚名,而不畏惧长劫的实苦灾祸,如来称这样的人为可怜愍者。

至云回光返照[9]之法,虽无大碍。两眼看著手尖,当是鼻端之讹。此或是二林居士所立。虽亦有益,然长时合掌,甚为吃力。固不如观鼻端白[10]之安乐自在,身心各适其适也。

至于说到,回光返照的方法,虽然没有什么大碍。“两眼看著手尖”,应当是“两眼看着鼻端”的讹误。这或许是彭二林居士所立的法。虽然也有利益,然而长时间合掌,很是吃力。固然不如“观鼻端白”的安乐自在,身心各适其适啊!

以初心习定,念难归一。若能常观鼻端,则心自不外驰而纷动耳。此系最初之浅近法耳。

因为初发心学修禅定,心念难于归一。如果能够常观鼻端,那么内心自然不会外驰而纷繁乱动了。这是最初的浅近之法。

🔎 ◤…读书会第380天…◢
梦东语录,乃钱伊庵居士[11],于梦东遗集中,摘其专示净土言句,于南方流通,以补久仰无缘会晤之憾。全集北京则有,南方唯伊庵略本。此书词理精妙,为蕅益省庵后之第一著作。若于此书能一踏到底,谛信无疑。光敢保阁下莲蕊敷荣于珍池,临终即托质其中,而为净土之嘉宾矣。

《梦东语录》,是钱伊庵居士,从《梦东遗集》中,摘录其中专门开示净土的言语句子,在南方流通,来弥补久仰而无缘会面的遗憾。《梦东全集》北京就有,南方唯有钱伊庵的略本。这部书,词理精妙,是蕅益大师、省庵大师之后的第一著作。如果对于这部书能够一踏到底,真信无疑。我敢担保阁下你的莲花盛开在七宝池中,临终就托生到其中,而成为西方极乐世界的嘉宾啊!

弥陀要解,为自有此经以来之妙注,实为修净业者之指南。其书载于净土十要之首。净土十要,乃大师采净土著述之最契理契机者,汇而成之。共十种,故名十要。以要解注经,故居其首,乃尊经也。

《弥陀要解》,是自从有《阿弥陀经》以来的最妙注解,实在是修习净业之人的指南。这部书录载在《净土十要》的开头。《净土十要》,是蕅益大师采录净土著述当中,最契理契机的内容,汇集而成。共有十种,所以名为十要。因为《弥陀要解》是注解《阿弥陀经》,所以放在开头,是出于对经的尊重。

言舍利者,系梵语。此云身骨,亦云灵骨。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此殆心与道合,心与佛合者之表相耳。非特死而烧之,其身肉骨发变为舍利。

说到舍利,这是梵语。此土称为身骨,也叫灵骨。是修行人戒定慧的道力所成就,不是炼精气神所成的。这必然是心与道合,心与佛合之人的外表显相。不是专指死后焚烧,其人的身、肉、骨、发变为舍利。

古有高僧沐浴而得舍利者。又雪岩钦禅师[12]剃头,其发变成一串舍利。又有志心念佛,口中得舍利者。又有人刻龙舒净土文板,板中出舍利者。又有绣佛绣经,针下得舍利者。又有死后烧之,舍利无数,门人皆得。有一远游未归,及归致祭像前,感慨悲痛,遂于像前得舍利者。长庆闲禅师[13]焚化之日,天大起风,烟飞三四十里。烟所到处,皆有舍利。遂群收之,得四石余。

古时候,有高僧沐浴而得舍利的。还有,雪岩祖钦禅师剃头,他的头发变成一串舍利。又有人志心念佛,口中得舍利的。又有人刻《龙舒净土文》印板,板中出现舍利的。又有绣佛像、绣佛经,在针下得舍利的。又有死后焚化,有舍利无数颗,门人弟子都得到。有一个远游没有回来,等到他回来在遗像之前祭拜,感慨悲痛,于是在遗像前得舍利的。长庆庆闲禅师焚化的那一天,起大风,烟飞到三四十里外。烟所到之处,都有舍利。于是大家收集起来,所得舍利有四石之多。

当知舍利,乃道力所成。丹家不知所以,妄臆是精气神之所炼耳。以丹家见佛法中名相,不究本而著迹。故以己丹家之事,妄为附会耳。

应当知道舍利,是修道之力所成。炼丹家不知所以然,错妄认为是精气神所炼成的。因为炼丹家只见到佛法中的名相,不追究根本却执著于外迹。所以就以自己炼丹家的事情,来妄加附会罢了。

得菩提道则成佛。未闻炼精气神,先为舍利子,后为菩提珠而成佛也。

得菩提道,才能成佛。没听说过炼精、气、神,先成为舍利子,然后成为菩提珠而成佛的。炼丹家保固这个色身,认为保身到极点,就可以成佛。

🔎 ◤…读书会第381天…◢
丹家保固色身,谓其保之及极,则可成佛。此其一证。明眼人见之,不值一笑。

炼丹家保固这个色身,认为保身到极点,就可以成佛。这是他们的一种证明。明眼人看了,不值得一笑。

丹家所谓性,所谓命,皆在色身神识上作活计。反谓佛教止知修性,不知修命。不知彼之所从事者,皆系佛教之所破除者。观四念处,自可了知。

炼丹家所说的性,所说的命,都是在色身、神识上作功夫。反认为佛教只知道修性,不知道修命。不知他们所从事的,都是佛教所要破除的。看看四念处观,自然可以了知。

慧命经,系清初魔民柳华阳所著。彼出家为僧,而种性邪谬。故引佛经中文,一一皆以己意妄会,以作炼丹之证。有不便者,则改其字句,而且又自为注。其意欲人以己为千古第一高人。而一班无知无识辈,为之刻板,私相授受。恐明眼人知之,则殃祸不浅。凡看此种书者,皆邪正不分之流。若具眼者见之,当即付之烈火,以免瞎天下后世人之正眼。

《慧命经》,是清初魔民柳华阳所写。他曾经出家为僧,而种性邪谬。故引用佛经当中的经文,一一都以自己的私意来妄加领会,以作为炼丹的证明。有不方便的地方,就改动其中的字句,而且还自己加上注解。他的心意是想要他人认为自己是千古第一高人。而有一班无知无识的人,为这本书刻板,私自相互传授。恐怕明眼人知道了,就殃祸不浅。凡是看这种书的人,都是邪正不分之流。如果是具有明眼的人见了,当立即付之于烈火,以免害瞎天下后世人的正眼。

仙佛合宗,其诬谤佛法,比慧命经为更甚。夫欲炼丹,即以己炼丹家之言论倡导即已。何得挽正作邪,作掩耳盗铃之计。引人之言而不依人之义,既慕其名而反恶其实。岂非丧心病狂,求升反坠乎哉。此等本不足挂齿,何堪详谈。但以阁下未知彼此之源虽同,彼此之流迥异。若不分辨,则尚以丹法为负郭田[14]不能如庄复真[15]之直下舍彼而取此耳。光岂好辩哉,诚恐含糊其词,致阁下二门皆不得其益矣。

《仙佛合宗》,其中诬谤佛法,比《慧命经》更厉害。想要炼丹,就以自己炼丹家的言论倡导就可以了。为何要挽正法作邪说,作掩耳盗铃的事情呢?引用他人的言语,却不依从他人的义理,既然仰慕佛法的名声,却反过来厌恶佛法的实质。岂不是丧心病狂,求上升反而下坠吗?这些本来不足挂齿,哪值得详说。但因为阁下你不知道佛家道家彼此的源头虽然相同,彼此的枝流迥然有异。如果不加分辨,那么就会以炼丹法为有所得而满足,不能如明朝的庄复真一样,当下舍道家而取修佛法啊!我哪里是喜好辩论的人呢?实在是恐怕如果含糊其词,会导致阁下你对于佛、道二门都不得其利益啊!

🔎 ◤…读书会第382天…◢
观世音菩萨,于往劫中,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慈悲心切,虽则安住常寂光土,而复垂形实报方便同居三土。虽则常现佛身,而复普现菩萨,缘觉,声闻及人天六道之身。虽则常侍弥陀,而复普于十方无尽法界,普现色身。所谓但有利益,无不兴崇。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观世音菩萨,在久远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只因为慈悲心切,虽然安住在常寂光土,而又垂形在实报庄严、方便有余、凡圣同居三土。虽然常现佛身,而又普现菩萨、缘觉、声闻以及人天六道之身。虽然常侍弥陀左右,而又普于十方无尽法界,普现色身。所谓:只要对众生有利益的,没有不兴起推崇的。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普陀山者,乃菩萨应迹之处,欲令众生投诚有地,示迹此山。岂菩萨唯在普陀,不在他处乎。一月丽天,万川影现,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各各皆现全月。若水昏而动,则月影便不分明矣。

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应迹的处所,想要使众生有个地方来投诚,所以示现化迹在这座山。哪里是说观世音菩萨只在普陀山,不在其它地方呢?如同一个月亮在天空,万条河流都有月影显现,即使是小到一勺、一滴水中,各各都能现出全体月亮。如果水昏浊而动荡,那么月影就不会分明了。

众生之心如水,若一心专念菩萨,菩萨即于念时,便令冥显获益。若心不志诚,不专一,则便难蒙救护矣。此义甚深,当看印光文钞中,石印普陀山志序自知。

众生的心如同水,如果一心专念菩萨,菩萨就在我们专念之时,就令我们暗地或明显地获得利益。如果心不志诚,不专一,就很难得蒙菩萨救护了。这个义理很深,应当看《印光文钞》当中,《石印普陀山志序》就自然知道了。

名观世音者,以菩萨因中由观闻性而证圆通,果上由观众生称名之音声而施救护,故名为观世音也。

名为观世音的原因,是菩萨在因地当中,由于观闻性而证得圆通,在果地上由观众生称名的音声而施设救护,所以名为观世音。

🔎 ◤…读书会第383天…◢
普门者,以菩萨道大无方,普随一切众生根性,令其就路还家,不独立一门。如世病有千般,则药有万品。不执定一法,随于彼之所迷,及彼之易悟处,而点示之。如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各各皆可获证圆通。以故法法头头,皆为出生死成正觉之门,故名普门也。

普门,因为菩萨,法道广大,没有一定的方法,普随一切众生的根性,令众生就路还家,而不独立于一门。正如同世间的病有千种,那么药就有万种。不执著固定一种方法,随于众生所迷惑处,以及众生容易觉悟之处,而加以点示。例如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各各都可以获证圆通。所以法法头头,都是出生死,成正觉之门,所以名为普门。

若菩萨唯在南海,则不足以为普矣。阁下于佛菩萨不思议事理,概未究心。故于此浅近之事,悉皆迷闷不了耳。此上所说,乃以阁下所问而谈,实非阁下究竟得益之净土法门之事也。若欲详说,则太费笔墨。当请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彻悟语录,看之。自知其若何修,若何证也。

如果观世音菩萨只在南海普陀山,那就不足以为普门了。阁下你对于佛菩萨不思议的事理,一概没有专心研究。所以对于这些浅近的事,全都迷茫不了解。以上所说,是以阁下你的所问来谈的,实际不是针对能让阁下究竟得益的净土法门之事。如果想要详细说,就太费笔墨了。应当去请《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彻悟语录》,来阅读。就自然知道其如何修,如何证了。

又徐蔚如居士,裒(póu)[16]集印光应酬笔札,两次排印于京,名印光法师文钞,二本。所代来者,已经散了。今春又令商务印书馆另编重排,兼令留板。而本馆又谓凡各处分馆,皆为代售。现在尚未出书。或年终春初出书,祈购而阅之。虽无大发挥,而于初机颇有小益。

另外,徐蔚如居士,搜集我应酬的往来书信,两次在北京排印,名为《印光法师文钞》,有二本。所带来的书,已经散完了。今年春天,又令商务印书馆另外编辑,重新排印,同时让他们留存刻板。而本馆又说,凡是各处分馆,都会代为出售。现在还没有出书。或许在年底春初出书,祈望你请购而阅读。虽然没有很大的发挥,而对于初学人,颇有小小的利益。

以故蔚如为之屡印,而期其广传也。阅此,则禅净之界限分明,自力佛力之利益大小,明如观火[17]。自不致欲了生死,不知路头。并于一切法中,见其法法圆妙,不至无所适从耳。

所以徐蔚如为此屡次印刷,而期望《文钞》广泛流传。阅读后,那么对于禅宗净土的界限分明,自力佛力的利益大小,明如观火。自然不致想要了脱生死轮回,却不知道路。并在一切法中,见其法法都很圆妙,不至于无所适从啊!

 

< 学习笔记 >

[1]海尸道人:范古农。清朝。佛教居士,佛教学者。号幻庵,别号寄东,笔名海尸道人。早年遊学日本,返国后,热心弘法。曾任上海佛学书局总编辑。著作有《释尊传》、《大乘空义集要》、《幻庵文集》等。

[2]河伯之拘见: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庄子・秋水》中有河伯观海之寓言,体现河伯的自恋式的狭隘浅见,如井蛙之窥天。“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河伯看到黄河的壮阔而欣然自喜,以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

[3]要津:重要的渡口,泛指水陆交通要道。比喻显要的地位。

[4]研穷:1.详细追查审问。2.深入钻研。

[5]梦东语录:即《彻悟禅师遗集中选录》。梦东,彻悟大师,际醒大师。清朝。净土宗十二祖。讳际醒,字彻悟,号梦东。临济正宗三十六世,磬山七世。修禅习定之余,每每忆念永明延寿禅师(净宗六祖)与云栖莲池大师(净宗八祖)悉乃禅门宗匠,尚且皆能舍去禅学归心净土,求生极乐。何况今时世道,众生根钝,尤宜遵承倡扬念佛之法。于是效法古德,转禅为净,誓以求生净土为归宿。著有《彻悟禅师语录》、《示禅教律》、《念佛伽陀》等。

[6]颟顸:糊涂而马虎。

[7]慧命经:(清)柳华阳。柳华阳,道士,内丹学家。初入佛门,后修炼丹道。丹法与伍守阳相承,后世称伍柳仙宗派。作《金仙证论》、《慧命经》等,论述丹法要旨及修炼体会。

[8]仙佛合宗:《仙佛合宗语录》。(明)伍守阳。伍守阳,明朝。吉王国师。号冲虚。本为儒生,兼通佛学,后循道修仙,人称“由儒悟道、因道证果”。作有《天仙正理直论》、《仙佛合宗语录》、《金丹要诀》等。清朝中叶,传授内丹术给柳华阳后不知所踪。

[9]回光返照:禅林用语。自省,反省自己的内心并顿悟到佛性。

[10]观鼻端白:佛教修行法之一。注目谛观鼻尖,时久鼻息成白。《楞严经》卷五:“世尊教我及拘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动世界,徧成虚浄,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

[11]钱伊庵居士:清朝。从梦东禅师遗集中节其上卷。(禅师念佛伽陀一卷,先已别行。)合念佛伽陀仍为两卷,易名彻悟禅师遗稿,刻于杭城,名彻悟禅师遗稿。刊布南方。

[12]雪岩钦禅师:雪岩祖钦。宋末元初。临济宗十七世。号雪岩。力主儒释思想相通。著有《雪岩和尚语录》,收入《续藏经》。

[13]长庆闲禅师:庆闲禅师(隆庆院,今江西吉安市吉州区仁山)。宋朝。黄龙南禅师之法嗣。

[14]以丹法为负郭田:比喻以丹法为满足,不求佛法。负郭田,亦略作“负郭”。指近郊良田,即连着城郭的田地。有负郭之田二顷的,就是一般地主。

[15]庄复真:明朝。佛教居士。讳广还,字复真。少年学儒,后改学医,又因从事养生之术而致疾。经人指点,往云栖山拜谒莲池大师,得授念佛法门,遂依止大师受五戒。之后阅读净土诸经论,择其精要之语,编为《净土资粮集》。

[16]裒集:辑集。裒,聚集。

[17]观火:比喻见事明白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