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与永嘉某居士书

🔎 ◤…读书会第659天…◢
令友求子,拟舍百金。当令请百部感应篇汇编,以送通文理有信心之正人君子,实为不可思议功德,当获感通。

你的朋友求子,打算布施一百金钱财。应当令他请一百部《感应篇汇编》,来送给通文理、有信心的正人君子,这确实是不可思议的功德,应当会获得感通。

🔎 ◤…读书会第660天…◢
又须知求子,先须从培德节欲起。印施善书,乃培德之一端,非止乎此而已。培德,当常看感应篇,阴骘文。善则随分随力而行,恶则如怨如仇而去。

又必须知道,求子,首先必须从培植道德,节制情欲开始。印送善书,这是培植福德的一个方面,不是只要如此就可以了。培植福德,应当常常看《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遇到善事,就要随分随力去实行,遇到恶事,就要如怨家仇敌一样远离。

袁了凡行功过格,乃认真体察,丝毫不容放过。故命本不寿而寿,无大功名而大功名,无子而有子。

袁了凡先生执行《功过格》,是能够对行善去恶的道理认真仔细体察,一丝一毫也不放过。所以他命中本来不该长寿却得了长寿,命中本没有大功名却得到了大功名,命中本来没有儿子却有了儿子。

🔎 ◤…读书会第661天…◢
果能追彼芳躅[1],以期德日增而过日减。即不用功过格,凡了凡之所得者,令友亦当得之。

如果真能够追随袁了凡先生做善事的足迹,以期望德行日渐增长而过失日渐减少,那么即使不用《功过格》,凡是袁了凡所得到的,你的朋友也应当会得到。

况彼主持报馆,握言论机关之权。凡伤风败俗之无益文字,概勿登报。凡淑世善民之格言至论,日载几则。渐摩渐染,令人日趋于善而不自知。此实大丈夫不据位而行救国救民善政之大权。具此因缘,不知如此而为。所谓虽登宝山,仍复空手而归[2]耳。惜哉。

何况他目前在报社工作,掌握着舆论引导社会大众的关键权力。那么,凡是伤风败俗、对净化人心无益的文章,一概不要登报。凡是能够引导社会人心向善、济世育民的格言善论,每天登载几篇。这样渐渐陶治,渐渐熏染,令大众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日渐趋向于善道。这实在是大丈夫不当官而实行救国救民,妥善治国的大道。具有这种因缘,却不知道如此去做。就是所谓的虽然登上宝山,仍然空手而归,实在可惜!

🔎 ◤…读书会第662天…◢
节欲一事,其理甚深,其关系甚大,其话甚不易说。夫天生男女,圣人法天立则,令男女居室,以为人伦之最大者。以上关风化[3],下承宗祧(tiāo)[4]。岂为人日图快乐,而常以欲事为事乎。

节制性欲这件事,道理很深,关系重大,话却很不容易说透彻。上天化育出男女,圣人依据天道建立法则,令男女共居一室,作为最大的人伦。是因为这件事上关道德风气,下为承继宗嗣。哪里是为了让人们每天贪图快乐,而常常享受淫欲而乐此不疲呢?

贪欲之人,其精薄而无力,如秕(bǐ)[5]不能生芽,故难生。即生,多多皆未成人而夭。即幸而不夭,亦必单弱柔懦,无大树立。若能保养精神,节欲半年,待其妇天癸[6]发后,择良宵吉期,相与一交,决定受孕。

贪图房事的人,他的精单薄而无力,如同秕种子一样不能够发芽,所以很难生子。即使生了儿子,大多没有成人就夭折了。即使有幸不夭折,也必定单薄柔弱,没有什么大的建树。如果能够保养精神,停止性生活节欲半年,等待他的夫人例假完结之后,选择良宵吉日,一次交合,决定受孕。

从此永断欲事,则所生之子,不但性行贞良,欲念轻薄。而且体质庞厚,无诸胎毒痘疹疾病等患。天癸,即经水也。经水尽后方受孕,余时多不受孕。经水未尽,断不可交。交则妇即受病成带,勿望受孕矣。

受孕之后,从此永远断除房事,那么所生的儿子,不但性情行为贞良,欲念淡薄。而且体质厚重结实,没有胎毒、痘疹疾病等病患。天癸,就是经血。经血完尽之后方才能受孕,其余的时候大多不受孕。经血没有完尽,绝对不可以交合。否则,妇女就会受病成带,不要再指望受孕了。

🔎 ◤…读书会第663天…◢
人之大伦之事,岂可恶日恶时而行,故须择良宵也。礼记月令篇,记圣王于仲春,先雷三日,奋木铎[7]以令兆民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奋木铎以令兆民者,令地方官声铎以告百姓也。容止,犹言动静。不戒容止,谓行房事也。生子不备,即五官不全等。世每有生子,或异人类,或形体缺损,皆坐此[8]故。必有凶灾,言其父母,尚有凶祸灾殃,如恶病,夭寿等,不止生子不备也。

男女之间关乎大伦常的事,怎么可以在不吉祥的日子和时辰进行呢?所以必须先选择良宵吉日。《礼记・月令篇》记载,古代圣王在二月份,春分前三天,会派人振动木铃来警告百姓平民,并说道:将要打雷了,如果有不戒除夫妇房事的人,生的儿子有残疾,而且必定会有凶灾。“奋木铎以令兆民”,就是让地方官用木铃声来告诉百姓。“容止”是指动静行为。“不戒容止”说的就是行房事。“生子不备”就是五官不全等。世间每每有人生的儿子,或者不像人形,或者形体缺损,都是因为这个缘故。“必有凶灾”,是说这样行房的夫妇,还会有凶祸灾殃,例如恶病,夭寿等等,不仅仅是生儿子五官不全啊。

古圣王重民生,故特注意其事,奋木铎以告之。不但震雷当忌,即大风大雨,恶星值日,及天时交节,佛圣诞期,皆所当忌。此实尊天敬圣,遵王制而敦人伦之大道。

古代圣王注重民生,所以特别注意这件事,振响木铃来普告大众。不但打雷应当忌讳,就是大风大雨,恶星值日,以及天时节气交替,佛与圣人的诞辰,都应当避开。这实在是尊天敬圣,遵守王制而敦崇人伦的大道。

惜世人概不肯出诸口,俾其子子孙孙体质,一代劣于一代。或者少年早夭。或由欲事过度,虽不早夭,竟成衰残,无大树立。多半皆乃父乃母,不知人伦之道之所致也。乃父乃母之不知,由于乃祖乃妣之无教也。

可惜世间人一概不肯说出来,使得他们子子孙孙的体质,一代不如一代。或者少年早夭。或者由于纵欲过度,虽然不早夭,竟成为衰残,没有什么大的建树。多半都是他的父母,不知道人伦之道所导致的。他父母之所以不知道,也是由于他的祖父祖母没有教导所致。

子女成人时,当以节欲保身等,委曲开导。父教女不便,母则无妨。能如此,方为真爱子女。而世之爱者,多皆任其纵欲,则其害更有甚于杀子女者,可不哀哉。圣人重胎教,于此致意[9],乃未胎而预教也。

子女长大成人的时候,应当以节欲保身等道理,善巧方便地对他们加以开导。父亲教导女儿不方便,母亲就没什么妨碍了。能够如此,才是真正爱护子女。而世间的爱,大多都是放任他纵欲,这造成的祸害比杀害子女还要严重得多,实在悲哀啊。圣人注重胎教,从教导子女节欲的角度,要在还没有怀孕就提前预先教导才好啊。

🔎 ◤…读书会第664天…◢
予滥厕[10]僧伦,何得论夫妇房室之事。一以出家之前,曾阅过古人敦本至论[11],欲以馈知己而报护法之恩。一以佛为大医王,无病不疗,光为佛弟子,亦欲随分随力而行医道。此病乃举世间人之通病,大病。若通病,大病,任其发生滋长,而去详治别病,小病,岂非轻重倒置乎。

我混滥在僧人的行列中,怎么还要谈论夫妇房事的问题呢。一方面是因为在出家之前,曾经阅读过古人关于做人如何注重根本的精妙论述,现在想要以此来报答知己护持佛法的恩德;另一方面也因为佛是大医王,没有病不能治疗的,我身为佛弟子,也想要随分随力来实行医道。纵欲这个病是世间人的通病大病。如此的通病大病,随任它发生滋长,却去详细治疗个别的小病,这难道不是轻重倒置吗?

邓伯诚亦欲求子,光答书亦略述此意。及蔚如所印三信稿,及文钞,皆删去。意谓此事不合僧道,亦不合于佛法中说。其意固善。然人苦无子,敢以其事向佛求,向僧说。僧为说其所以然之善法,令彼子子孙孙,得大受用,又有何过。

邓伯诚也想要求子,我回信中也大略叙述了这个意思。徐蔚如刻印三封信稿和《文钞》的时候,都删去了。他认为这件事不适合出家人说,也不适合在佛法中讲说。他的用意固然是好的。然而一个人苦于没有儿子,既然敢拿这件事向佛去求,向僧人去说。僧人为他讲说其中所以然的善法,让他的子子孙孙,得到大利益,这有什么过失呢?

将谓僧教人节欲,便涉淫欲。则僧教人戒杀,便涉杀业乎。但此事不可为无知无识者告,恐彼不会其意,反作笑柄。若对明理君子说之,正是不据位而振木铎以令兆民也。致治[12]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与此同一作略。谓之为过,则圣王圣贤佛菩萨,乃过之渠魁[13]元首也。

难道说出家人教导人要节欲,就涉及淫欲。那么出家人教导人戒杀,就涉及杀业吗?但是这件事不可以对无知没有见识的人说,恐怕他们不领会其中的用意,反而当作笑柄。如果对明理的君子说,正是不在官位而振动木铃来巡告百姓。平治国家于动乱之前,保卫家邦于危险之前,与这是同样的功德作为。如果认为这是罪过,那么古圣王、圣贤、佛菩萨,就是罪过的头目元首了。

🔎 ◤…读书会第665天…◢
湖南一儒士姓刘,忘其名,娶妻不与相亲。妻谓曰,娶妻原为生子,汝不相亲,则宗支断绝矣。遂亲一次,即生子,因名传支,即绝欲。妻又谓曰,一子独立,孤无倚靠,曷若再生一子。又亲一次,复生一子,名再支。二子皆入翰院。其人一生,止行两次房事。而又详述房事忌日,并清心寡欲,保元毓神之事,载于家乘[14],冀子孙世守焉。

湖南有一个姓刘的读书人,我忘了他的名字。他娶了妻子,却不与其同房。妻子就说:你娶妻原本为生儿子,你不与我同房,那么子孙可就断绝了。于是他就和妻子同房了一次,就生下一个儿子,因此取名为传支,此后就断绝了房事。妻子又说:一个儿子太孤单了,没有倚靠啊,咱们不如再生一个儿子吧。他们就又同房了一次,于是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再支。后来两个儿子都进入翰林院。这个人的一生,就只行了这两次房事。而且他又详细记述下房事的忌日,以及清心寡欲,保元气,养精神的事宜,记载在家史中,希望子孙世代相守。

湖南友为予言之。欲求贵子,舍是而求,纵得之,亦属侥幸。依是而求,求则得之矣。凡发科发甲[15],皆其祖父有大阴德[16]。若无阴德,以人力而发,必有大祸在后,不如不发之为愈也。历观古今来大圣大贤之生,皆其祖父积德所致。大富大贵亦然。其子孙生于富贵,止知享福造业,忘其祖父一番栽培。从兹丧祖德以荡祖业,任其贫贱。此举世富贵人之通病。

湖南的一位朋友为我说了这件事。想要求得贵子,如果舍弃培德节欲的做法来求,纵然得到了,也是侥幸。如果以培德节欲来求,只要求就会得到。自古以来,凡是科考得中的人,都是他的祖上或父辈有大阴德。如果没有阴德,靠人力而考中,必定会有大祸跟随在后面,还不如不中为好。历观古往今来大圣大贤的出生,都是他们的祖上或父辈积德所导致的,大富大贵也是如此。然而他们的子孙生在富贵当中,只知道享福造业,忘记了祖上的一番栽培。从此丧失祖德而浪荡祖业,随任自己沦落贫贱。这是全世界富贵人的通病。

🔎 ◤…读书会第666天…◢
能世守先德,永久勿替者,唯苏州范家,为古今第一。自宋文正公[17]以来,直至清末,八百余年,家风不坠,科甲[18]相继。可谓世德书香之家。而长洲彭家,自清初以来,科甲冠天下。其家状元,有四五人。有同胞三鼎甲[19]者。而世奉佛法,虽状元宰相,犹日诵感应篇,阴骘文,以为诚意正心,致君泽民[20]之鉴。

能够世代守住先人祖德,永久不改变的,唯有苏州的范家,为古今第一。自从宋朝文正公范仲淹以来,直到清朝末年,八百多年,范家家风不变,科考得中的人相继不断。可谓是世代有德的书香之家。而长洲的彭家,自从清朝初年以来,科甲冠天下。家族中的状元,就有四五个人,还有同胞兄弟中得状元、榜眼、探花的。

彼狂生谓此等书,乃老斋公,老斋婆之所从事者。非但不知圣贤之所以为圣贤,并不知人之所以为人。生为行肉走尸,死与草木同腐。而且恶业难消,永沉恶道。而且他们家世代信奉佛法,虽然身为状元宰相,还是每天读诵《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以此作为诚意正心,辅佐国君,惠泽人民的借鉴。彼嚣嚣然[21]自命为博雅[22]通人[23],致令后世并天地父母之名字亦不得闻者,何可胜数。

那些狂妄的年轻人,认为这些书是老斋公老斋婆们才阅读遵行的。这样想的人,不但不知道圣贤之所以成为圣贤的原因,也不知道人之所以成为一个人的根据。他们在生是行尸走肉,死了与草木一同腐烂。而且恶业难以消除,永远沉沦在恶道。那些自命为学识渊博通达,品位高雅的狂妄嚣张之徒,使得后代连天地父母的名字也不能听到。这样的人,多得数不清啊。

欲子孙之不趋败途,共入正道者。当以感应篇汇编,阴骘文广义,为定南针。则世俗习染之恶浪滔天,黑云障日,亦不至不知所趋,而载胥及溺[24]。否则纵令风平浪静,天日昭彰,亦难保不入洄澓(huí fú)[25],而随即沉溺矣。况绝无风平浪静,天日昭彰之望之世道人心乎。

想要子孙不误入歧途,一起走上正道,应当将《感应篇汇编》、《阴骘文广义》作为指南针。那么即使社会上世俗的习染如恶浪滔天、黑云遮日一般浓厚,他也不会迷失方向,不会跟着别人一起落水。否则,纵然国家社会风平浪静、阳光明媚,他也难保不会堕入急流漩涡,随即沉没了。更何况哪里有我们所希望的风平浪静、阳光明媚的世道人心呢。

须知阴德二字,所包者广。成就他人子弟,令入圣贤之域,固属阴德。成就自己子弟,令入圣贤之域,亦是阴德。反是,则误人子弟固损德,误己子女亦损德。力能兼及,何幸如之。否则且就家庭日用云为,以作为圣为贤之先容[26]。正所谓即俗修真,现居士身而说法者。祈以此意,与令友,及一切知交,恺切言之。亦未始非己立立人,自利利他之一端也。

要知道阴德两个字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了。成就他人的子弟,使他成为圣贤,固然属于积阴德;成就自己的子弟,使他成圣成贤也是在积阴德。反之,误人子弟是在损阴德,误自己的孩子也是在损阴德。如果我们有能力使自己和他人的子弟都成就圣德,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否则就先通过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实践,来作为成圣成贤的基础。正所谓借世俗事来修行真常,现居士身而宣说大法。希望您对您的朋友以及一切交往的人恳切地讲述这个道理。这未尝不是己立立人,自利利他的一个方面啊。

 

< 学习笔记 >

[1]芳躅:前贤的踪迹。

[2]虽登宝山,仍复空手而归:宝山,比喻佛法宝藏。手,比喻对佛法的信仰之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离世间品》:“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

[3]风化:风俗教化。

[4]宗祧:家族世系,宗嗣,嗣续。

[5]秕: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

[6]天癸:专指女子月经。

[7]木铎: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

[8]坐此:因此,由此。

[9]致意:关注,集中心思。

[10]滥厕:谦词,(自己)混充其间。

[11]至论:高超的或正确精辟的理论。

[12]致治:使国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

[13]渠魁:大头目,首领。

[14]家乘:原指家事的记录,也指家谱、家史。

[15]发科发甲:科举考试中榜。科,科举考试。甲,甲榜,第一。

[16]阴德:1.不被人知道的德行。2.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

[17]宋文正公: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与佛家、道家颇有缘分,一生莅任所到之地,必造寺度僧,兴崇三宝

[18]科甲:科举出身的人。

[19]三鼎甲:科举时代殿试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世称“三鼎甲”。

[20]致君泽民:为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致君,辅佐国君,使其成为圣明之主。泽民,施恩惠于民。

[21]嚣嚣然:傲慢的样子。

[22]博雅:学识渊博,品行端正。

[23]通人:学识渊博、有智慧的通达之人。◇《庄子・秋水》:“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在尧舜的时代,天下没有困厄之人,并非因为当时人人智慧;在桀纣的时代,天下没有通达之人,也并非因为当时人人愚痴。这些都是时代运势造成的。穷人,穷困不通达之人。)

[24]载胥及溺:一个接一个地落水。载,句首语助词,无义。胥,相。及,与。溺,落水。◇《诗经・大雅・桑柔》:“其何能淑,载胥及溺。”((如果不立志于仁德)要如何能把事情办得好,只会相互拉扯落水被淹溺。)

[25]洄澓:湍急回旋的流水。

[26]先容:原指先加修饰,后引申为事先为人介绍、推荐或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