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印光法师文钞读书会第2天

印光法师文钞.读书会第2天

宏海法师 导读

对于邓居士的身心不安,印祖开示说,如因疾病导致的话,那么你应该观想我们的四大幻躯是一切痛苦的根本,更应该以此痛苦而生起极大的厌离心,要以万牛莫挽之心来修行净土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疾病固然是八苦之一,但一个心在道上的人,他就能将这种种苦恼转为道用,祖师的这种“转”念的手法和智慧也略见一斑。为什么说“身为苦本”?因为这个沉重的色身是造业的一个工具,它会引发我们的烦恼,从而去造业力,最后招致苦的果报,所以说身为苦本。既然这样,我们就要极生厌离,厌离我们现在陋劣的身心世界,转过来念阿弥陀佛,礼拜忆念,执持名号,这就是把身口意这个造业的工具转为修道的法器。
印祖说,十方诸佛都是以八苦为师的,如果没有苦的警诫,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世间很受用,就生不起出离心和向道之心。所以对于一个真正的修道人来说,他对苦的观察是非常敏锐的,世间一切苦难是助其了生脱死的药引子。既然这样,我们就要极生厌离,厌离我们现在陋劣的身心世界,转过来念阿弥陀佛,礼拜忆念,执持名号,这就是把身口意这个造业的工具转为修道的法器。那你应该观想我们的四大幻躯是一切痛苦的根本,更应该以此痛苦而生起极大的厌离心,要以万牛莫挽之心来修行净土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当然,这个苦不仅仅是说那种逼迫性的苦,还包括种种软化性的顺境引诱。因为人在逆境的时候还比较容易求解脱,难就难在顺境的时候,如果不是一个大修行人,他是意识不到这种顺境的危害性的,这种安乐会牵引着他误入歧途,六根门头沉迷于财色名食睡,我们一般都知道“苦苦”,没有一个人能够轻而易举地观到这种“乐苦”。纵然能够觉察到“乐苦”,但最根本的是要摆平它,这就是“分别苦”。一念分别起来,清清净净的一潭明净之水,就因这一念分别而顿起波浪,整潭水就毁掉了。所以这其实都是苦的范畴。
我们凡夫如果不能跟般若相应,没有一点点智慧的觉照,六根贼、六尘境一合作,就把你给逮捕了,谁不是在声色名利场上奔逐。在这个五浊恶世的时代,说实在的,任谁都会束手就擒的,乖乖地去轮回下堕了。
印祖引用了孟子所说的一段话,如果要成就一个人的话,就是要让他吃苦,让他身处逆境,让他事事都不如意,把“我执”彻底踩在脚下,最后就彻底没脾气了,高也成、低也就了,才能打开意想不到的视野和心量。唯有如此,才能激发他的斗志和向道之心,他才会觉察到自己要精进。如果他一切都舒舒服服、顺顺利利的,那他就会耽于现状、不思进取了。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要“逆来顺受”。
其实每个所谓的成功者,都是吃苦吃过来的,包括修行有大成就的祖师大德们,一辈子不知苦成什么了,所以说“欲成法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这话没有错的。包括现在每个道场里的大和尚,那都是要忍辱、受气、被误会,就这么一点一点地成长起来的;甚至在别人的误会中名声还不太好,但人家还是为三宝而每日付出和奔波,不改初心,一如既往。
然而上面孟子所讲的“大任”,只不过是当官从政,充其量不过是上至一品宰相,引领一个时代的一种思想、政治及经济罢了,归根结底只是世间的一种富贵而已。但哪怕是世间的富贵,也要如此劳心劳力,才能不负苍天对你的厚爱,不负天下人对你的厚望。世间法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是要以博地凡夫的身份,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呢?首先我们的起点是具缚凡夫,贪嗔痴都没有落下一点点,但就是要以这样的身份进行彻底的究竟圆满的大转型,成为佛的大圆境智,要成就法王觉道,要度化一切法界有情众生。
所以,当我们生命中遇到挫折的时候,也只能自己救自己,因为佛告诉我们,因果都要我们自己承担,善恶业都是我们自己去造,那么佛道也需要我们自己去修,任何人也没办法代替我们,而且我们还要有足够的福报、善根和因缘去随顺佛的教化。

▲…原文…▲

 

➤ 印光法师文钞:《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 文钞读书会: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第8天第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