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印光法师文钞读书会第10天

印光法师文钞.读书会第10天

宏海法师 导读

印祖说接到他的书信以后很欢喜,觉得非常的相应,算是情投意合了。邓伯诚居士的秉性也一定是那种传统大家庭里边成长起来的。这样的背景,都是在儒家上有素养,所以印祖这里就信手拈了两个相似的例子,对他是一个引赞。蘧伯玉出身于春秋时期一著名的仕宦之家。这个人非常善于改过,就是善于改正自己的过失,德行非常高。到五十岁了,还在反思自己四十九年的过错。又讲到孔子年将七十,还在想着上天多赐给一些寿命,学学周易,就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印祖把这个提出来,实际意义就是说忏悔的功德和修忏悔法门的殊胜。就是反观过失,一直行忏悔法。
我们真正要行忏悔法,修改过法,也得从起心动念处着手、用心。这个起心动念处,也就等同于咱们常说的诸佛菩萨悉知悉见。我们凡夫有时候就是管不住自己,如果我们真认为佛菩萨悉知悉见,那么起心动念就如同在大庭广众之下一样,就会下意识地匡正自己的身心。
这就是当时儒家的通病,虽然四书五经、之乎者也可能学得好,可是只在舞文弄墨方面下工夫、斗名相,真正的“正心诚意,置之不讲”,就是不在本份上去讲。印祖虽然这里讲的是儒家的事,其实步步都是隐带着佛法的,大家要引以为戒。佛法一定也要有搞学术的,也要进行研究交流。但是佛法更是用来修证的。这种依止仰仗性,是最根本的助力。
这等于说我们天天看着佛经,读了那么多,都读不出来个味儿,读不到正法眼上来。不知道善解佛意,甚至有时候经典越学得多,越跟佛抬杠,不懂得随顺佛语,这就是了不知圣贤垂书训世之意。这些只学词章,口里讲得头头是道,但身之所行却跟不上。与圣贤所言所行,就像明暗不相合,方圆不相入一样,完全不在一个道上。要是一直这样刨根问底的问下去,问他暗地里的情况,就更差得远了。

▲…原文…▲

 

➤ 印光法师文钞:《复邓伯诚居士书二》
➤ 文钞读书会:第10天/第11天第12天第13天第14天第15天第16天第1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