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印光法师文钞读书会第267天

印光法师文钞.读书会第267天

宏海法师 导读

禅宗和净土从行法上来讲是天壤之别。净土宗注重事相上、生活中,禅宗直指形而上无人能到之地,所以给人感觉是两个极端。虽然事相上显现这样的差别,它们会归的道理却完全在一个着陆点上。很多人不明了这个,就把它掰开了。印祖在此给了一个很好的说明。
“至如禅宗,若单提向上,则一法不立。”禅宗特色是单提向上,不在人世间见分晓。一切的语言、思想、行法、规矩等等,他都不认,所以叫向上一路。当我们把心念提到向上一路参究时,用印祖的话说,“佛尚无著落处,何况念佛求生净土。”印祖这里肯定禅宗说的是对的。就是禅宗向上一着,入到无分别之境,不要说善恶、世出世间法,就算你要成佛作祖也是执着也是概念,何况你说念佛求生净土,等于是多此一举了。
印祖说,“此真谛之一泯一切皆泯,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显性体也。”就是在真如实相的状态中,不能有一点点的起心动念和分别,叫不受一尘。它显示的是一切宇宙万法的真如实相的体。刚才讲的是理体,那如果讲到俗谛,讲到事修,印祖说“则一法不废”。就是真正从现象上、因果中,认认真真老实去修,该做的你必须要去做,不该做的你决定不能做,这叫做一法不废。
印祖说,“必欲弃俗谛而言真谛,则非真谛也。”就是说,如果有人以为什么都不干就是放下,不去面对生活称之为修行,等于说舍弃了俗谛,另外还有个独立的真谛,这就错了。他比喻这个问题“如弃四大五蕴而觅心性”,就等于舍去了身体去找心一样。心就是我们身体的体现,“身既不存,心将安寄也。”说明不能离开俗谛而求真谛,而应该当下依着现象来观照,这才能够见到真谛。你看印祖后面说“如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即四大五蕴而显心性也。”眼见耳闻的能力永远都在,这就叫真谛。见闻的能力从来不动,还依着这个能力产生种种的知见。所以我们就能在见闻的现象中感受到见性闻性的功能。所以说依着四大五蕴,才能觅到我们的心性。
所有这些祖师们,密修净土的时候,他的宗旨就在上面显现。祖师们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这一切善中就包括净土的究竟善、圆满善,依照现象上认认真真地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净土的宗旨。只是祖师们对这层意思没有广泛明确地传达出来,所以印祖说,“非深体祖意,则不得而知。”

▲…原文…▲

 

➤ 印光法师文钞:《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