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与泰顺林枝芬居士书二

🔎 ◤…读书会第331天…◢
佛法至今,衰残实甚。茫茫众生,如盲无导。纵有一二知识为之开示。以业深障重故,正智不开。虽闻正法,不生信向[1]。纵生信向,亦属浮泛。如醉如梦,了无定见[2]。一遇邪魔外道,则如蝇逐臭,如蛾赴火。蚁聚乌合,动盈千万。

佛法到了今天,实在非常衰落。茫茫众生,如同盲人没有向导。纵然有一二位善知识为他们开示。因为业深障重的缘故,正确的智识也无法开通。虽然听闻了正法,也生不起信心和向往愿力。纵然生起信愿,也只是虚浮表浅。如在醉梦之中,对佛法没有明确而恒定的知见。一遇到邪魔外道,就如同苍蝇追逐臭味或飞蛾赴向火光,难以自控。又如蚂蚁聚集或乌鸦合群一般盲目从众,且动不动就成千上万。

🔎 ◤…读书会第332天…◢
故光绪初年,关东[3]有一混元门[4],每年归依者有十余万人。至十一二年,以劣迹已彰,人多见恶[5]。一年之内,尚有数万。

所以在光绪初年,东北有一个混元门,每年归依的人有十多万。到了光绪十一二年,因为恶劣的事迹已经彰显出来,被人憎嫌。但一年之内,还是有几万人参与。

近有出家魔子,拟欲大得名利。于三十年前,即抄袭古人语录中成言,改头换面,谓是自己语录。而此魔子,一不通宗,二不通教,三无学问。恐人或谓己无学问,何能说此。特意用许多白字以实之。令人谓为真是大彻大悟,随口所说,词理超妙。其有不大恰当者,盖因不曾读书,不通字义之故。举凡[6]万法归心录[7],六祖坛经,寒山诗中诗偈,整个录来,换三五字而已。所有言句,尽皆如是。随即远近流布,然亦无大招徕。

近来有一个出家的魔头,想要得到大的名闻利养。在三十年前,就抄袭古人语录中的语句,改头换面,说是自己的语录。而这个魔子,一不通禅宗,二不通教下,三没有学问。恐怕有人说自己没有学问,怎么能说出这些语录。特意用许多的误写的别字来佐实这些语录确是他自己说的。使人认为他真的是大彻大悟,随口所说,言词义理皆高超玄妙。其中有不大恰当的说法,这是因为他没读过书,不通晓字义的缘故。像《万法归心录》、《六祖坛经》、《寒山诗》中的诗偈,整个抄录过来,只换用三五字而已。所有的言句,都是如此。随即进行流通,然而也没有招来多少信徒。

近又得一妙法,致令善男信女,相率归依。且道得何妙法,便能如是。以此魔子,初则妄充悟道,人未归附。近则妄充得道,故得远近争赴。且自谓我所说法,令人易于得道。故一境若狂,咸相崇奉。

近来又得到一个巧妙的方法,使得善男信女,相继来归顺依附。究竟得到什么妙法,能够如此呢?因为这个魔子,最初虚妄冒充悟道,没有人来归附。最近就狂妄冒充得道,所以使远近的人都争着前来。而且他自己说:我所说的法,使人很容易得道。所以一方之人就都为之疯狂,都来尊崇奉行。

🔎 ◤…读书会第333天…◢
妄充得道,须有事实,人方肯信。故肆无忌惮,随口乱说。常为人言,我能入定,超度亡魂,令其生天,或生净土。能知一切亡人,或生天上,或生人间及三恶道。又知某人生西方上品,某人生中品,某人生下品。

冒充得道,必须有事实,别人才肯相信。所以他就肆无忌惮,随口乱说。常常对人说:我能入定,超度亡魂,令他们生到天上,或者生到净土。能够知道一切死亡的人,或者生到天上,或者生到人间以及三恶道。又知道某某人生到西方上品,某某人生到中品,某某人生到下品。

由是之故,不但愚夫愚妇,靡然从风。即不明佛理之士大夫,亦以为实属得道,而归依信奉者,日见其多。纵有智者斥其狂妄,由彼邪说入人深故,了不见信。

因此,不但愚昧的男女,闻风而动,顺风而倒。就是不明白佛理的官员、知识分子,也以为他真的得道,而归依信奉的,一天比一天多。纵然有智慧的人指斥他的狂妄,由于他的邪说深入人群的缘故,也不为大众所相信。

自古高僧,或古佛再来,或菩萨示现。然皆常以凡夫自居。断无说我是佛,是菩萨者。故楞严经云,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8]

自古的高僧,或者是古佛再来,或者是菩萨示现。然而通常都是以凡夫自居。断然没有说我是佛,是菩萨的。所以佛在《楞严经》中说:“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而智者大师,实是释迦化身。至临终时,有问所证位次者。答曰,我不领众,必净六根[9]。损己利人,但登五品[10]。是仍以凡夫自居也。

而智者大师,实际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化身。到了临终时,有弟子问他所证的位次。大师回答说:“我不引领众人修行,必定清净六根,断见思惑。由于牺牲自己的时间,而利益他人,只证到五品位,圆伏五住烦恼罢了!”这是仍然以凡夫自居啊!

五品者,即圆教观行位。所悟与佛同俦(chóu),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尚未能断。智者临终,尚不显本。意欲后学励志精修,不致得少为足,及以凡滥圣耳。

五品就是圆教的观行位。悟解与佛同等,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还没能断。智者大师临终,尚且不显露其本地。用意想要后学之人励志精修,不要得少为足,以及以凡滥圣啊!

🔎 ◤…读书会第334天…◢
今此魔徒,妄充得道者,乃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之大妄语人。此大妄语之罪,甚于五逆十恶百千万倍。其师其徒,当永堕阿鼻地狱,经佛刹微尘数劫,常受极苦,末由出离。何苦为一时之虚名浮利,膺长劫之惨罚酷刑。名利惑人,一至于此。

现在这个魔子徒孙,妄称自己得道,这是坏乱佛法,疑误众生的大妄语人。这个大妄语罪,超过五逆十恶罪百千万倍。师父和徒弟,会永堕阿鼻地狱,经过佛刹微尘数劫,常受极大的痛苦,不能出离。何苦为了一时的虚名浮利,承受长劫的惨罚酷刑。名利二字迷惑人,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此魔子自谓所说之法,令人易于得道者,即是以生灭心作常住解。以不修善,不断恶,为不生不灭。拨无因果,堕邪见坑。此即魔子招徕徒众,令皆得道之实际。故有平日持斋念佛之人,一亲近彼,即不持斋,不念佛。其余一切改恶迁善,知因识果,培德植福等事,概行弃置。

这个魔子自己说,他所说的法,令人容易得道,就是以生灭心作常住真性来解释。以不修善,不断恶,为不生不灭。拨无因果,堕邪见坑。这就是魔子招揽徒众,令他们得道的实际情况。所以有平时持斋念佛的人,一亲近他,就不持斋,不念佛了。其余一切改恶迁善,知因识果,培德植福的事情,一概都放弃不做。

🔎 ◤…读书会第335天…◢
唯止令人看一话头[11]。而实不知如何是看。如何是话头。遂将古人酬机之语,令人依文解义,卜度思量。如狗子无佛性[12],庭前柏树子[13],干矢橛(jué)[14],麻三斤[15],七斤布衫[16]等,一一学拆字讲义者,拆而讲之。谓之为参禅,谓之为透公案[17]

只让人看一个话头。而实际上,又不知道怎样看话头,什么是话头。于是将古人应机对答的公案话语,令人依文解义,用心思惟推断。如:狗子无佛性,庭前柏树子,干矢橛,麻三斤,七斤布衫等,一一学习拆字讲义的方法,拆开来作讲解。认为这是参禅,认为这是透公案

稍微能坐,及能按文解义,便为印证曰,某人夙根深厚,某人现行精纯,故得用功不久,便已透彻。

稍微能够打坐,以及能够按文解义,就加以印证说:某某人夙根深厚,某某人修行精纯,所以用功不久,就已经明白透彻。

夫参禅一事,谈何容易。古人如赵州谂(shěn)禅师[18],从小出家,至八十余岁,尚且行脚。故有颂之者曰,赵州八十犹行脚[19],只为心头未悄然。长庆[20]坐破七个蒲团,后方开悟。涌泉[21]四十年尚有走作[22]。雪峰[23]三登投子,九上洞山。此等大祖师,大彻大悟,如是之难。彼魔子之徒,一闻魔说,遂皆开悟。如前所说祖师,直是替他提鞋也无用处矣。

参禅这一件事,谈何容易。古时候的大德,如赵州从谂禅师,从小出家,到八十多岁,尚且要行脚参访。所以有偈颂说:“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长庆禅院的大安禅师坐破七个蒲团,后来才开悟。涌泉寺的神晏禅师四十年修行,尚且还有放逸之时。雪峰义存禅师三次登上投子山参大同禅师,九次上洞山参良阶禅师。这些大祖师,大彻大悟,如此艰难。而那些魔子之徒,一听到魔说,就都开悟了。如前面所说的祖师,就是替他提鞋都配不上啊!

🔎 ◤…读书会第336天…◢
须知祖师之悟,乃从迷至悟,一悟永悟。魔徒之悟,乃因迷入误,一误永误。悟之音虽同,悟之事实反。以彼魔徒,从初发心,一无戒行,二无正智,三不知话头是参叩自心之方便,而以按文义卜度为参。如此参禅,尽世间聪明人,通通皆是大彻大悟之人。

必须知道祖师的开悟,是从迷惑到开悟,一开悟之后,永远觉悟。而魔子徒孙的“开悟”,是因迷惑而进入错误,一错误就永远错误。“悟、误”的发音虽然相同,悟的事情实际相反。因为那些魔子徒孙,从初发心,第一不持戒律,第二没有正见智慧,第三不知道话头是参叩自心的方便,而以按文字的意义来推断作为参究。如此参禅,世间所有的聪明人,通通都是大彻大悟的人。

如人不识摩尼宝珠,见一鱼目,宝而藏之,夸耀于人,谓我已得此珠。诸人亦不知何者是珠,何者鱼目,遂群聚而寻求之,各各皆得此珠。从兹发大誓愿,普令贫穷同胞,皆得此珠。

如同一个人不认识摩尼宝珠,看见一粒鱼的眼珠,就当成宝珠而藏起来,并向人夸耀,说我得到了一颗摩尼宝珠。这些人也不知道什么是摩尼宝珠,什么是鱼的眼珠,于是聚集起来寻找,每个人都得到了这个宝珠。从此就发大誓愿,普令贫穷的同胞,都得到这个宝珠。

一朝遇见贾胡,欲得贸易多金。贾胡掷而唾之曰,何持鱼目,用黩(dú)[24]我眼。方知费尽心机,只落得惭愧欲死而已。且人之常情,纵恣则易,摄(niè)束[25]则难。教以持斋念佛,便觉口头失美味,身心常辛勤。魔子则曰,只要心好,何必持斋。汝本是佛,何须更念他佛。以此恰合自己懒惰懈怠,不愿摄束,任意放纵之机,如囚遇赦书,庆幸无已。

有一天,遇到外国来做生意的商人,想要卖了宝珠换钱。外国商人便会将其扔在地上并唾弃说:“为什么拿鱼的眼珠欺骗我,玷污我的眼睛”。大家这才知道费尽心机,最后只落得丢尽脸面,让人惭愧得要死罢了。而且人之常情,放纵放逸是很容易的,收摄约束自己就很难了。教他持斋念佛,便觉得口里没有美味,身心常常辛苦忙碌。魔子就说:只要心好,何必要持斋。你本来是佛,何必再念另外一个佛。这个说法恰恰迎合了自己懒惰懈怠的毛病,不愿意收摄约束自己,得到任意放纵的机会,如同囚犯遇到赦免书,让人庆幸无比。

🔎 ◤…读书会第337天…◢
又进而叩其所以,则曰达摩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汝但看一话头,自能见性。既见性已,即名成佛。既成佛已,则一切俱空,无因无果,无修无证。一法不立,名真解脱。

又进一步来叩问其中的所以然,魔子就说:达摩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你只要看一个话头,自然能够明心见性。既然明心见性,就名为成佛。既然成佛了,就一切皆空,无因无果,无修无证。一法不立,名真解脱。

彼教人持斋念佛,改恶修善,畏因果,培福德者,皆不知自性之中,无一法不具,亦无一法可立。执著法相,不肯舍离。舍本逐末,无绳自缚。如是之人,名为小乘。何可以为知识而亲近之哉。

他们胡说什么那些教人持斋念佛,改恶修善,畏惧因果,培植福德的人,都是不知道自性当中,没有一法不具足,也没有一法可以建立。是执著法相,不肯舍离。是舍本逐末,没有绳子却自己捆绑自己。诽谤说这样修行的人,是小乘。怎么可以作为善知识而亲近呢?

须知如来所说因果修证等法,皆是以黄叶作金,为止小儿啼[26]故。彼等反执为实,则其智与小儿何异。若大丈夫,佛尚不可得,何有因果修证等法。若立一尘,便非佛法。汝但识得自己是佛,一任食肉饮酒,行盗行淫,何一法不是佛法。

他们又胡说,必须知道如来所说因果修证等法,都是以黄叶作黄金哄骗小孩,为了止息小儿的啼哭罢了。这些人反而执著为实有,他们的智慧与小儿有什么差异。说如果是大丈夫,佛尚且不可得,哪里有因果修证等法。还说若立一尘,就不是佛法。他们还说只要识得自己是佛,只管吃肉喝酒,盗窃行淫,哪一法不是佛法呢?

上天堂,下地狱,天衣天食,镬汤炉炭,何一境不是佛境。自己即是弥陀,当处即是极乐。岂待汝鼓起妄想业识心,鼓动父母所生口,毕生终日念佛,受许多冤枉苦,求到临命终时,往生西方。舍己求人,抛家浪走[27]。岂非知见颠倒,错乱修习乎。种种魔说,大抵如是。

他们又说,上天堂,下地狱,天衣天食,镬汤炉炭,哪一个境界不是佛的境界。自己就是阿弥陀佛,当处就是极乐世界。哪里要你鼓起妄想业识心,鼓动父母所生口,毕生终日念佛,受许多冤枉苦,求到临命终时,往生西方。舍己求人,抛弃自家四处奔走。岂不是知见颠倒,错乱修习吗?这种种的魔说,大概就是诸如此类。

🔎 ◤…读书会第338天…◢
今试论曰,只要心好,何必持斋。杀彼之身,悦己之口,是好心耶,非好心耶。且兵劫之时,贼来杀人,亦当皆是好心。设杀汝时,为感恩乎,为怀恨乎。

我们现在对这些问题加以讨论:说“只要心好,何必吃素”。杀害众生的肉身,来满足自己的口欲,是好心呢?还是不好心呢?况且战争的时候,敌人来杀,也应当都是好心。假设来杀你的时候,你是感恩呢?还是怀恨呢?

汝本是佛,尚不肯念他佛,何肯杀而食彼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之众生乎。如是,则汝之心性,本来是佛。汝之行为,原是众生。何可未得谓得,以凡滥圣,以念他佛为辱,以杀众生为荣哉。

你本来是佛,尚且不肯念其他的佛,为什么肯杀害贪吃那些都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的众生呢?如此看来,你的心性,本来是佛。你的行为,原来还是凡夫众生啊。怎么可以没有得道而说自己得道,以凡夫冒充圣人,以念其他的佛为耻辱,以杀害众生为荣耀呢?

🔎 ◤…读书会第339天…◢
达摩西来,不立文字者,欲人彻证本体,不以徒诵语言为事。若契本体,则文字即是本体,即解脱相。终日读诵,依教修行,毕竟无文字相可得。如永明寿,首山念[28],栖贤湜(shí)[29],育王微[30]等诸大老,皆尽寿读诵。岂彼尽皆不知不立文字之旨乎。

说“达摩西来,不立文字”,这是想要我们彻证本体佛性,不要徒然读诵经文而不体悟其中实义。如果我们修行契入了本体自性,那么文字就是本体自性,就是解脱相。即使整天读诵,依教修行,究竟内心没有一个文字相可得。例如永明延寿禅师,首山省念禅师,栖贤寺的澄湜禅师,阿育王寺的知微禅师等诸位大德祖师,都是尽形寿读诵经典。难道他们都不知道不立文字的奥旨吗?

只因汝错认不立为废弃,遂谓如来所说一切大小乘经,无量法门,皆是黄叶作金,哄骗小儿。若然,则迦叶,阿难,马鸣,龙树,永明,首山等,皆是弄黄叶汉。

只因为你们错误地把“不立文字”意思理解为废弃文字,于是就认为如来所说一切大小乘经典,无量的法门,都是拿黄叶当作黄金,来哄骗小孩子不要啼哭。如果是这样,那么迦叶尊者、阿难尊者、马鸣菩萨、龙树菩萨、永明大师、首山禅师这些人,都是一辈子盲目执著黄叶的愚痴人了吗?

汝既以彼为非,何得承嗣其法,言是禅宗。彼若果是,则汝之禅宗,便非彼之禅宗。汝的的是冒彼之名,以坏彼法之恶贼耳。且汝执著废弃文字为不立文字者。

你们既然认为他们不对,为什么还要承接这些祖师的法,自称是禅宗呢?如果他们是禅宗祖师,那么你的禅宗,就不是祖师传下来的禅宗。你分明是假冒祖师禅宗的名称,来破坏祖师禅法的恶贼。而且你明明执著于废弃的文字还说不立文字。

六祖云,只此不立,便是文字。况尚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等八字。且此达摩西来十六字,是文字耶,非文字耶。又一切俱空,无因无果,无修无证,一法不立,名真解脱。何又立破斋谤佛,怙(hù)恶[31]废善,瞒因昧果,折福损德等法,而不肯令其俱空乎。

六祖大师曾说:只这“不立”二字,就是文字了。何况还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八个字。而且“达摩西来”等十六个字,是文字呢?还是非文字呢?又号称“一切俱空,无因无果,无修无证,一法不立,名真解脱”。那为什么又要立破斋戒、谤念佛,作恶事、不修善,欺因昧果,折福损德等这些法,而不肯令这些法都空掉呢?

上智知空而进德。下愚知空而废善。佛祖于千百年前,早为汝判断停当矣。汝谤人执著善法为舍本逐末,为无绳自缚,为小乘。汝执著恶法,不肯弃舍。现生当遭国宪,死后永堕阿鼻。应是弃末循本,应是即缚无缚,应是大乘矣。

上等智慧的人知道空理而能精进德行。下等愚昧的人知道空理而废弃修善。佛祖在千百年以前,早就为你判断妥当了啊!你诽谤他人执著善法是“舍本逐末”,是“无绳自缚”,是“小乘”。你执著恶法,不肯弃舍。这一生定当遭到国家法律制裁,死后永堕阿鼻地狱。你们这种人,这样应该算是抛弃枝末遵循根本了,应该是即在缠缚而无所缠缚,应该是他们自以为是的大乘了。

汝谓大丈夫佛尚不可得,何有因果修证。若立一尘,便非佛法。是佛与因果修证,皆是尘,皆不容立。而食肉饮酒行盗行淫,何得便非是尘,便皆容立。

你说“大丈夫佛尚不可得,哪里有因果修证。若立一尘,便非佛法”。你们认为,佛与因果修证,都是尘境,都不容许存立。而吃肉喝酒、偷盗行淫,怎么就不是尘境,就容许存立了呢?

且问食肉饮酒行盗行淫之心,是佛心耶,是众生心耶。若道是佛心,佛岂存此心,行此事耶。若道是众生心,何得便超因果之外,便非是尘,便是佛法乎。

而且要自己问一问,吃肉喝酒偷盗行淫的心,是佛心呢?还是众生心呢?如果说是佛心,佛哪里会有这个心,做这些事呢?如果说是众生心,又如何能够超出因果之外,不是尘境,而是佛法呢?

🔎 ◤…读书会第340天…◢
地狱尚是佛境,当处即是西方。是则苦亦不厌,乐亦不求。无取无舍,忘憎忘爱。何得贪图现生名利,妄企死后流芳。剽窃古人言句,改头换面,以为自己语录。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以凡滥圣,妄充知识。教彼许多信心男女,堕邪见坑,丧失慧命。从兹永堕恶道,欲出末由。

“地狱尚且是佛境,当处就是西方”。如果有这样多本事,痛苦就请不要厌离,快乐也不要追求。无取无舍弃,忘记憎恨、忘记贪爱。为什么又贪图现生的名利,还荒谬地企图流芳百世。殊不知,不过是剽窃古人的言句,改头换面,当作自己的语录。未得道说已得道,未证悟说已证悟。以凡滥圣,冒充善知识,教导那么多有信心的男女,堕入邪见深坑,丧失慧命,从此永远堕入恶道,想要出离也没有办法啊!

此魔子者,究其本因,不过欲得虚名浮利,企人谓己为大善知识而已。详其后报,则其苦痛惨凄之状,罄竹难书矣。可不哀哉。

这个魔子,追究他发狂的根本原因,不过是想要得到虚浮的名利,希望人家认为自己是大善知识罢了。详究他以后的果报,这种苦痛惨凄的状况,将所有竹子全部用来做成书简,也写不完啊!这不是很悲哀吗?

🔎 ◤…读书会第341天…◢
汝既发心念佛,当依净土经论所说而修。如此魔子所说,乃是窃取宗门祖师之言,妄以己见误会宗意。故其所说,皆似是而非。实与宗门道理相反,实为佛法之怨。若被彼所诱,堕彼党中,则难免以好心而招恶果矣。如此魔子,断断不可亲近。

你既然发心念佛,应当依照净土宗经论所说的来修习。这个魔子所说的,是窃取了禅宗祖师的语言,以自己的见解来错误地解读禅宗的奥妙深意。他所说的,都似是而非,实际上与宗门的道理相反,实在是佛法的怨家仇人啊。你如果被他所引诱,堕入他的团伙当中,就难免以好心而招来恶果啊!这样的魔子,是绝对不可以亲近的。

当恪守净宗列祖成规,持斋念佛,改恶修善,知因识果,植福培德。以企现生消除业障,临终正念往生。庶[32]不虚此一生,及亲为如来弟子耳。

我们应当谨慎遵守净土宗列位祖师制定好的老规矩,持斋念佛,改恶修善,明了并深信因果,多多植福培德。以希望现生消除业障,临终正念往生。才算不虚度这一生,不愧为一个货真价实的如来弟子啊!

🔎 ◤…读书会第342天…◢
须知禅宗一法,名为教外别传。凡所提倡,意在言外。千言万语,总皆指归不涉因果修证凡圣生佛之法身理体。令人先悟此体,然后起彼修因证果,超凡入圣,即众生而成佛道之事。

必须知道禅宗这一个法门,名为教外别传。凡是所提倡的,其深意在言语之外。千言万语,总而言之,都是为了指明真如自性的法身理体……这一自性理体之中,不再能分别出因果,修证,凡夫,圣人,众生和佛这些具体的名相。令我们先悟到这个真如理体,然后在凡夫地开始修因证果,逐步超凡入圣,这就是由众生而逐步成佛道的逻辑。

但其酬机之语,名为机锋,名为转语。欲令人参而自得,故无义路[33]。若会得,固属大幸。若会不得,但当将此一句话,当做本命元辰,废寝忘餐,终日竟夕,如一人与万人敌,不敢稍有间断放纵。

宗门中酬答当机的言语,名为机锋,名为转语。是要令人参究,自己亲得,所以没有办法按字义理解。如果领会得到,固然是大幸。如果领会不得,只要将这一句话,当做自家性命念念不忘,废寝忘食,一天到晚,如同一个人与一万人战斗,不敢稍稍有所间断放纵。

一年不悟两年参,十年不悟二十年参,一生不悟,即生生参。果真拌[34]此深心参者,决无不悟之理。既悟之后,乃名悟道。尚须历诸境缘,煅炼习气。直得烦惑净尽,方名证道。

一年不悟,两年参,十年不悟,二十年参,一生不悟,就生生世世参。果真豁出这个深心来参究的话,决定没有不开悟的道理。开悟之后,就名为悟道。但还必须经历诸多的境缘,来煅炼磨灭自己的习气。直到见思烦恼、惑业消除干净,方才名为证道。

彼魔子者,乃以误为悟。悟尚全体是误,何况说证。乃不知惭愧,不惧因果,竟致无量好心男女,受彼所骗,同断善根。汝宜笃信吾言,自不被彼所陷矣。至嘱至嘱。

那个魔子,他是以错误的“误”当成为开悟的“悟”了。他所谓的开悟,尚完全是错误,哪里还谈得上证悟呢?这真是不知道惭愧,不畏惧因果,导致大量的好心男女,受他所骗,同断善根啊。你应该真实相信我的话,自然不会被他所引诱陷堕了。这是我恳切的咐嘱。

 

< 学习笔记 >

[1]信向:谓信任归向。

[2]定见:明确的见解或主张。

[3]关东:1.指函谷关、潼关以东地区。2.指山海关以东地区,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4]混元门:明清两代的民间教派,与道教关系十分密切。

[5]见恶:被憎嫌。◇《论语・阳货》:“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年已到了四十还被众人所厌恶,他这一辈子也就算完了。)

[6]举凡:凡是,所有。

[7]万法归心录:清朝祖源禅师著。本书旨在阐明“三教为殊途同归之法”,因“万法归于一心”。收入《续藏经》第二编甲第十九套。

[8]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我灭度以后,为了摧邪显正,虽差遣许多大菩萨、大阿罗汉,运用各种身份形态,生在末法当中,化度一切有情。而始终不会自己向人说:我是真正的菩萨,我是真正的阿罗汉。而将佛的密旨因由,随便泄漏,轻浮地告诉末世的初发心学人。惟当临命终时,尚有未了因缘,暗有遗嘱的例外。语出《楞严经・卷六》。

[9]净六根:指六根清净位。为天台宗智顗大师所立别教五十二位中之十信位,亦相当于圆教六即位中之相似即位。于此位之菩萨,已断除见思二惑,而得六根清净。

[10]五品:指五品弟子位。略称五品位。八行位之一。天台宗立圆教之行位有八,五品弟子位即其中第一位。五品,一般指专心于自己之实践行,故称弟子位。五品即:
(1)随喜品,闻实相圆妙之法而信解随喜,内以三观观三谛之境,外用忏悔、劝请、随喜、发愿、回向等五悔勤加精进;
(2)读诵品,信解随喜,并读诵讲说妙法之经;
(3)说法品,以正确说法引导他人,更由此功德观自心之修行;
(4)兼行六度品,观心之余,辅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
(5)正行六度品,观心之功夫进时,自行化他事理具足,故在此须以六度之实践为主。

[11]话头:佛教禅宗和尚用来启发问题的现成语句。往往拈取一句成语或古语加以参究。

[12]狗子无佛性:学僧问赵州禅师,狗有没有佛性?禅师说没有。学僧问,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你说狗没有?禅师回答,因为你还有业识性在。

[13]庭前柏树子:禅宗公案名。亦作“赵州柏树子”。学僧问赵州禅师,什么是达摩祖师从西方来东土传授的佛法意旨?禅师说,“庭院前的那棵柏树。”学僧认为我要的是道,你回答的却是境,禅师则说我从不谈境。此公案中,赵州以“庭前柏树子”教人会取眼前者即是,而截断学人别觅佛法之思路。即以超越人、境相对等分别见解之本来风光,拈提达磨要旨之真风。

[14]干矢橛:禅林用语。原指拭净人粪之橛(即厕筹),佛家比喻至秽至贱之物。临济宗为打破凡夫之执情,并使其开悟,对审问“佛者是何物”者,每答以“干屎橛”。盖屎橛原系擦拭不净之物,非不净则不用之,临济宗特提此最接近吾人之物,以教斥其专远求佛而反不知清净一己心田秽污之情形,并用以打破学人之执著。

[15]麻三斤:学僧问洞山守初宗慧禅师,什么是佛?禅师答,麻三斤。

[16]七斤布衫:学僧问赵州禅师,“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禅师说,“我在青州有一领布衫,重七斤。”

[17]透公案:师家授以公案一则,使学人做功夫,做功夫后来问师述其境,若与师合则印可证明,更与他公案,谓之“透公案”。公案,原指官府判决是非的案例,后佛教禅宗借用,指前辈祖师用来指点学人的言行范例。

[18]赵州谂禅师:赵州禅师。唐朝。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后的第四代传人。法号从谂,谥号“真际禅师”。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禅师住世120年,弘法传禅40年,僧俗共仰,享“南有雪峰,北有赵州”之盛誉,人称“赵州古佛”。

[19]行脚:僧人为寻师求法而游食四方。

[20]长庆:福州长庆大安禅师。唐朝。号懒安。师承百丈禅师,与希运禅师是法兄弟。曾辅助灵祐禅师住持潭州沩山(今湖南长沙)。因无所事事,终日端坐,坐破七个蒲团,人称“懒安”。

[21]涌泉:福州鼓山神晏禅师。唐末五代僧。谥号“兴圣国师”。雪峰义存禅师之法嗣。建立鼓山涌泉寺。

[22]走作:越规,放逸。

[23]雪峰:雪峰义存。唐朝。在雪峰山(福州市闽侯县)创立道场,享“北有赵州,南有雪峰”之盛誉。嫡传弟子文偃开创云门宗,三传弟子文益开创法眼宗,此二宗皆尊雪峰为“祖庭”。著有《雪峰义存禅师语录》、《雪峰清规》等。

[24]黩:污辱,玷污。

[25]摄束:使心安定。摄,安静。束,捆绑。

[26]黄叶止啼:以杨树之黄叶为金,与小儿以止其啼。譬喻佛说天上之乐果以止人间之众恶。见《涅槃经・第二十一卷》。

[27]浪走:四处奔走,胡乱奔走。

[28]首山念:首山省念(首山,河南汝州市)。五代、北宋时期。临济宗。专修头陀行(苦行),常密诵《法华经》,人称“念法华”。

[29]栖贤湜:栖贤澄湜(庐山栖贤寺,江西庐山市)。宋朝法眼宗。师承百丈道恒。开悟后,阅读《大藏经》如对世尊圣容,或跪、或行、或立而阅,不敢坐。共阅三遍,皆如此。住持栖贤寺期间,重订《赵州和尚语录》。

[30]育王微:知微禅师。南宋。大慧宗杲禅师的得法弟子。开悟以后,大事了办,便在阿育王寺(浙江宁波)闭关精修,经十有余年,阅读《大藏经》七遍。

[31]怙恶:坚持作恶。怙,坚持。

[32]庶:但愿。

[33]义路:指道理之程序、步骤。

[34]拌:舍弃,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