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印光法师文钞读书会第129天

印光法师文钞.读书会第129天

宏海法师 导读

这一段又回到对王耕心《弥陀衷论》的看法上来。印祖也很赞叹对方对王耕心《弥陀衷论》的评论与自己的观点是“交互发明”,虽然是各评各的,但是有相得益彰的效果。这里又说,“仁老评语,亦极痛切。然于王生心病,及衷论流弊,尚欠发挥。”就是没有命中要害。后面讲到,“及余所答,皆悉圆融恰当。”可能是后面那些讨论问答都算是圆融,知见上没什么毛病。但是,“唯论四土一段,约理固无大碍,约事殊欠精详。”就是平等法上、究竟法上讲,可以这么说,但是在差别相上、事相上去定位的时候有点儿欠火候,不够严谨。
对方的这种见解所欠在哪里?“以凡圣同居,方便有余二土,乃约带业往生之凡夫,与断见思惑之小圣而立。”
凡圣同居土和方便有余土,对应的是凡夫和断见思惑的二乘圣人,立足于这两种众生的生命质量,立有凡圣同居的境界和方便有余的国土。“不可约佛而论”,就是不能用佛的角度来看待这两个国土。为什么呢?“若约佛论,非但西方四土,全体寂光。即此五浊恶世,三途恶道,自佛视之,何一不是寂光。”就是说,从究竟圆满的佛知见来看,不仅西方的四种国土都是常寂光土,而且五浊恶世乃至无间地狱,依然是常寂光境界。
“故曰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所住,名常寂光。”遍一切处就是没有一处不在,一念就遍及一切处,一切处尽收在现前一念。这就是常寂光。这种境界只有已经彻证法身究竟法界成佛的毗卢遮那佛亲得受用,其他都是一分一分地见。十信以下的修行人,虽然也说当下都是常寂光净土,法身遍一切处,但只是在理上有,在事上并不具备。印祖又说,如果想知道得更详尽,可以仔细研读《弥陀要解》论四土文和《梵网玄义》。
后面括号的意思是说,毗卢遮那是佛的清净法身,卢舍那佛是彻底修因证果的圆满报身也是彻见法身遍一切处。那么,释迦、弥陀、药师、阿閦等佛,则是指各个佛有自己的因缘,示现的应化身。
如果要再进一步论实报庄严和常寂光土,大家又须知实报寂光本属一土,一土是什么意思?就是事理是一个境界。所有现前的真理,就是用这个灵动的、庄严的、饱满的,所有的果报都发挥到最庄严极致的这个境界表达出来的。特别陋劣的无间地狱实际上也是在表达这个清净法身。但是通过修行,达到一个最佳庄严的张力状态,那么就叫圆满报身,不叫无间地狱。只要成佛了以后,常寂光就是实报庄严,实报庄严就是常寂光。但在讲的时候,要分开来,分门而论。实报庄严土就讲分证,一分一分地见,常寂光是究竟遍一切处的形容。
实际上说来说去,大家能够听得心念提升上来,悟进去,这个文字就起到作用。你跟着文字走,怎么也贯穿不过去,就败在文字上了。当然,你至少文字上从知识上能够了解,然后进一步观照,乃至不断地用行持做一个会通,就是用心来入现前的法境,这才是我们说的闻思修的功德。

▲…原文…▲

 

➤ 印光法师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