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2022-07-04から1日間の記事一覧

群書治要三六〇(3-100)

100.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也。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卷一 周易) 【白話】以前聖人畫卦作《易經》,是順應著大自然的規律而作的。(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六個爻,六爻裡面包含天、地、人三才,…

群書治要三六〇(3-99)

99.無惻隱①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②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

群書治要三六〇(3-98)

98.妖①由人興也。人無釁(xìn)②焉,妖不自作。人棄常,則妖興。(後補卷四 春秋左氏傳上) 【注釈】①妖:指反常、怪異的事物。②釁:過失,罪過,缺陷。 【白話】(申繻回答魯莊公說:)反常怪異之事物的產生是由於人造成的。人若自己沒有罪過,反常怪異之事…

群書治要三六〇(3-97)

97.人之情,欲壽而惡夭,欲安而惡危,欲榮而惡辱,欲逸而惡勞。四欲得,四惡除,則心適矣。四欲之得也,在於勝理①;勝理以治身,則生全②矣,生全則壽長矣。勝理以治國,則法立矣,法立則天下服。[服於理也。]故適心之務,在勝理。(卷三十九 呂氏春秋) …

群書治要三六〇(3-96)

96.桀紂行惡,受天之罰;禹湯積德①,以王天下。因此觀之,天德無私親,順之和②起,逆之害生。此天文地理人事之紀也。(卷十八 漢書六) 【注釈】①積德:指積累仁政或善行。②和:王念孫先生認為是「利」字書寫之誤。他說:「『和』當為『利』,草書之誤也。…

群書治要三六〇(3-95)

95.國之所以存者,得道也;所以亡者,理塞①也。故得生道者,雖小必大;有亡徵②者,雖成必敗。國之亡也,大不足恃③;道之行也,小不可輕④。故存在得道,不在於小;亡在失道,不在於大。(卷三十五 文子) 【注釈】①理塞:謂不行仁義之道。理,道。②徵:跡象…

群書治要三六〇(3-94)

94.文子問「道」。老子曰:「夫道者,小行之小得福,大行之大得福,盡行之天下服。」(卷三十五 文子) 【白話】文子向老子請教「道」。老子回答說:「關於『道』,小小地實行便會得到小福;廣泛地實行便會得到大福;完全按『道』行事,全天下的人都會歸服…

群書治要三六〇(3-93)

93.凡人各賢①其所悅,而悅其所快。世莫不舉賢,或以治,或以亂,非自遁也,求同于己者。己未必賢,而求與己同者也,而欲得賢,亦不幾矣!(卷四十一 淮南子) 【注釈】①賢:動詞。意謂認為是好的。下文諸「賢」則指賢人。 【白話】人們都認為自己喜歡的就是…

群書治要三六〇(3-92)

92.夫舉無他,唯善所在,親疏一也。(卷六 春秋左氏傳下) 【白話】舉薦人才沒有別的標準,只要是賢能的人,無論關係親疏,一視同仁。 【日本語訳】人材を推薦するには他の標準がありません。有能な賢人でいれば、関係の親しさ問わずに、平等に採用して接す…

群書治要三六〇(3-91)

91.夫推讓之風息,爭競之心生矣。孔子曰:「上興讓,則下不爭。」明讓不興,下必爭也。推讓之道興,賢能之人,日見推舉;爭競之心生,賢能之人,日見謗毀。夫爭者之欲自先,甚惡(wù)①能者之先,不能無毀②也。(卷二十九 晉書上) 【注釈】①惡:討厭,憎恨。…

群書治要三六〇(3-90)

90.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常為名大夫。世不多①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卷十二 史記下) 【注釈】①多:稱讚,重視。 【白話】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了管仲之後,自己位居管仲之下。鮑叔牙的子孫世世代代都在齊國享受俸祿,有許多成為齊…

群書治要三六〇(3-89)

89.推賢讓能,庶官乃和。舉能其官,惟爾之能;稱匪②其人,惟爾弗任③。(卷二 尚書) 【注釈】①匪:同「非」,不,不是。②任:指勝任。 【白話】互相推賢讓能,百官就會和諧。你推薦了賢能的人來擔任官職,這便是你的賢能;你若舉用了不能勝任其官職的人,這…

群書治要三六〇(3-88)

88.《敬之》,群臣進戒嗣王①也。敬②之敬之,天維顯③思④,命不易哉!無曰高高在上,陟(zhì)降⑤厥士⑥,日監在茲。(卷三 毛詩) 【注釈】①嗣王:繼位之王。②敬:通「警」,警惕,警戒。③顯:明,光明。④思:語助詞。⑤陟降:升降,上下。陟,由低處向高處走。…

群書治要三六〇(3-87)

87.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而犯之。」(卷九 論語) 【白話】子路問事奉君王之道。孔子說:「必須不欺瞞君王,當君王有不對的地方,也要犯顏諫諍。」 【日本語訳】子路が君主に仕える方法について尋ねました。孔子は答えました。「君主を欺いてはいけま…

群書治要三六〇(3-86)

86.《易》曰:「王臣①謇謇②,匪③躬④之故。」人臣之所以謇謇(jiǎn)為難,而諫其君者,非為身也,將欲以匡⑤君之過,矯君之失也。君有過失,危亡之萌也,見君之過失而不諫,是輕君之危亡也。夫輕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為也。(卷四十三 說苑) 【注釈】①王臣:…

群書治要三六〇(3-85)

85.夫諫爭(zhèng)①者,所以納君於道,矯枉正非,救上之謬也。上苟有謬而無救焉,則害於事,害於事則危道也。(卷四十七 政要論) 【注釈】①爭:通「諍」,直言規勸。 【白話】諫諍,就是為了讓君主進入正確的治國之道,矯正邪枉、改正缺點,挽救君主的謬誤…

群書治要三六〇(3-84)

84.飲(yìn)①桓公酒,樂。公曰:「以火繼之。」辭曰:「臣卜其晝,未卜其夜,不敢!」君子曰:「酒以成禮,不繼以淫②,義也;以君成禮,弗納③於淫,仁也。」(後補卷四 春秋左氏傳上) 【注釈】①飲:以酒食款待,宴請,行飲酒禮。②淫:過度,無節制,濫。③納…

群書治要三六〇(3-83)

83.景公問晏子曰:「忠臣之行,何如?」對曰:「選賢進能,不私乎內。稱身就位,計能受祿。睹賢不居其上,受祿不過其量。不權君以為行,不稱位以為忠,不掩賢以隱長,不刻下以諛上。順即進,否即退,不與君行邪。」(卷三十三 晏子) 【白話】景公問晏子說…

群書治要三六〇(3-82)

82.昔先正①保衡②,作③我先王。乃曰:「予弗克④俾(bǐ)⑤厥后⑥惟⑦堯舜,其心愧恥,若撻(tà)⑧于市⑨。」一夫弗獲⑩,則曰:「時⑪予之辜⑫。」右⑬我烈祖⑭,格⑮于皇天。(卷二 尚書) 【注釈】①先正:亦作「先政」,前代的賢臣。②保衡:伊尹的尊號。又稱「阿衡」。③…

群書治要三六〇(3-81)

81.民生於三,事之如一①。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唯其所在,則致死焉,人之道也。(卷八 國語) 【注釈】①如一:不變,沒有差別。 【白話】(晉哀侯的大夫欒共子說:)人之成長受恩於三類恩人,就是君主、父母、老師,對待他們的敬愛是一致的,一生為他們…

群書治要三六〇(3-80)

80.世祖①因言次②謂威曰:「卿清孰如父清?」對曰:「臣不如也。」世祖曰:「以何為勝邪?」對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遠也。」(卷三十 晉書下) 【注釈】①世祖:晉武帝司馬炎。②言次:言談之間。 【白話】武帝司馬炎在言談間問胡威道:…

群書治要三六〇(3-79)

79.震中子秉①,字叔節……每朝廷有得失,輒(zhé)②盡忠規諫,多見納用。秉性不飲酒,嘗從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卷二十三 後漢書三) 【注釈】①中子秉:中子,排行居中的兒子。秉:指楊秉,承傳其父的學問,常隱居教授儒家經典。四十多歲才出仕…

群書治要三六〇(3-78)

78.柳下惠①為士師②,三黜③。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④而事人,焉⑤往而不三黜?枉道⑥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⑦?」(卷九 論語) 【注釈】①柳下惠:姓展,名獲,字禽,魯大夫,食邑於柳下,有賢名,死後諡為惠。②士師:古代執掌禁令刑獄的官名。③…

群書治要三六〇(3-77)

77.子墨子曰:「世之君子,使之一犬一彘(zhì)①之宰②,不能則辭之;使為一國之相,不能而為之。豈不悖哉?」(卷三十四 墨子) 【注釈】①彘:豬。②宰:膳宰,古官名。猶膳夫。掌宰割牲畜以及膳食之事。 【白話】墨子說:「世上的君子,讓他去當宰殺狗豬的膳…

群書治要三六〇(3-76)

76.位弗期①驕,祿弗期侈。恭儉惟德,無載②爾偽。(卷二 尚書) 【注釈】①期:邀約,約定。②載:行,施行。 【白話】身居尊位的人沒有與驕縱相約(但不知不覺就有了驕態);享有福祿的人沒有與奢侈相約(但不知不覺就染上奢侈)。(以驕傲奢侈的態度立身行事…

群書治要三六〇(3-75)

75.人之事君也,言無小大,無愆也;事無勞逸,無所避也。其見①識知②也,則不恃恩寵而加敬;其見遺忘也,則不懷怨恨而加勤。安危不貳③其志,險易④不革⑤其心。孜孜為此,以沒其身,惡(wū)⑥有為此人君長而憎之者也?(卷四十五 昌言) 【注釈】①見:用在動詞前…

群書治要三六〇(3-74)

74.夫為人臣,其猶土乎!萬物載焉,而不辭其重;水瀆污焉,而不辭其下;草木殖焉,而不有其功。此成功而不處,為臣之體也。(卷四十八 體論) 【白話】做臣子的,就像土地一樣吧!承載萬物,不因沉重而推辭;即使會被濁水污染,也 不拒絕它融入自己;草木在…

群書治要三六〇(3-73)

73.若夫智慮足以圖國,忠貞足以悟主,公平足以懷眾,溫柔足以服人;不誹毀①以取進,不刻人②以自入,不苟容③以隱忠,不耽祿以傷高;通則使上恤其下,窮則教下順其上。故用於上則民安,行於下則君尊。可謂進不失忠,退不失行。此正士之義,為臣之體也。(卷四…

群書治要三六〇(3-72)

72.忠臣之事主,投命委身,期於成功立事,便國利民。故不為難易變節、安危革行也。(卷四十七 政要論) 【白話】忠臣事奉君主,將自己的身心性命都交出去,目的在於能夠成就一番功業,利國利民。所以,他不會因為事情的難易而改變自己的節操,不會因為個人…

群書治要三六〇(3-71)

71.陽門①之介夫②死,司城③子罕入而哭之哀。晉人之覘(chān)④宋者,反⑤報於晉侯曰:「陽門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而民悅,殆不可伐也。」孔子聞之曰:「善哉,覘國乎!」(卷七 禮記) 【注釈】①陽門:宋國的城門名。②介夫:披甲的衛士。③司城:即司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