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2022-07-07から1日間の記事一覧

群書治要三六〇(3-320)

320.古人有言曰:「人無①于②水鑒③,當于民鑒。也。視水見己形,視民行事見吉凶。」今惟殷墜命,我其可弗大鑑?(卷二 尚書) 【注釈】①無:勿。②于:以。③鑒:照,察看。 【白話】古人有句格言說:「人不要只把水當作鏡子觀察自己,而應當把百姓作為鏡子審…

群書治要三六〇(3-319)

319.孔子觀於明堂①,睹四方之墉,有堯、舜、桀、紂之象,而各有善惡之狀、興廢之誡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而負斧扆(yǐ)②,南面以朝諸侯之圖焉。孔子徘徊而望之,謂從者曰:「此則周之所以盛也!夫明鏡者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人主不務襲跡於其所以安…

群書治要三六〇(3-318)

318.國亂有三事:年飢民散,無食以聚之則亂;治國無法則亂;有法而不能用則亂。有食以聚民,有法而能行,國不治,未之有也。(卷三十七 尹文子) 【白話】造成國家混亂的原因有三種:遭受饑荒,人民流離失所,君主沒有糧食來聚攏安穩人民,國家就會混亂;治…

群書治要三六〇(3-317)

317.夫人君欲治者,既達專持刑德之柄矣,位必使當其德,祿必使當其功,官必使當其能。此三者治亂之本也。位當其德,則賢者居上,不肖者居下;祿當其功,則有勞者勸,無勞者慕。(卷四十七 政要論) 【白話】君王要讓天下達到大治,已經明瞭要用好法制和德教…

群書治要三六〇(3-316)

316.子張問政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bǐng)①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②,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人所利而利之,不亦惠而不…

群書治要三六〇(3-315)

315.國之所以亂者四:內有疑(nǐ)①妻之妾,此宮亂也;庶有疑嫡之子,此家亂也;朝有疑相之臣,此國亂也;任官無能,此眾亂也。四者無別,主失其體;群官朋黨,以懷其私,則失彊矣。故妻必定,子必正,相必直立②以聽,官必忠信以敬。(卷三十二 管子) 【注釈…

群書治要三六〇(3-314)

314.明主不用其智,而任聖人之智;不用其力,而任眾人之力。故以聖人之智思慮者,無不知也;以眾人之力起事者,無不成也。能自去而因①天下之智力,起②則身逸而福多。亂主獨用其智,而不任聖人之智;獨用其力,而不任眾人之力,故其身勞而禍多。故曰:「獨任…

群書治要三六〇(3-313)

313.義①也者,萬事之紀②也,君臣③上下④親疏⑤之所由起也,治亂安危之所在也。勿求於他,必反人情。(卷三十九 呂氏春秋) 【注釈】①義:謂符合正義或道德規範。②紀:綱領。③君臣:指領導與被領導。④上下:長幼。⑤親疏:指關係或感情上距離的遠近。 【白話】…

群書治要三六〇(3-312)

312.大禹①曰:「后②克③艱厥④后,臣克艱厥臣,政乃乂(yì)⑤,黎民敏⑥德。」(卷二 尚書) 【注釈】①大禹:鯀的兒子,名文命,號禹,夏后氏首領。受舜禪讓繼帝位,建立夏代。②后:上古及三代的部落首領及君王稱「后」。③克:能夠。④厥:其。⑤乂:治理,安定。⑥…

群書治要三六〇(3-311)

311.文公①問於郭偃②,曰:「始也吾以國為易,今也難。」對曰:「君以為易,其難也將至矣;君以為難,其易也將至矣。」(卷八 國語) 【注釈】①文公:即晉文公。姬姓,名重耳。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②郭偃:晉國大夫,掌管占卜,也稱卜偃。 【白…

群書治要三六〇(3-310)

310.古者民樸而化淳①,上少欲而下尟(xiǎn)②偽。衣足以暖身,食足以充口,器足以給用,居足以避風雨。養以大道,而民樂其生;敦③以大質④,而下無逸心。日中⑤為市,民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化淳也。(卷四十九 傅子) 【注釈】①化淳:教化淳厚。②尟:同「鮮…

群書治要三六〇(3-309)

309.上好德則下修行,上好言則下飾辯。修行則仁義興焉,飾辯則大偽起焉,此必然之徵也。德者難成而難見(xiàn)①者也,言者易撰而易悅者也。先王知言之易,而悅之者眾,故不尚焉。(卷四十九 傅子) 【注釈】①見:「現」的古字。 【白話】君主崇尚美德,則臣…

群書治要三六〇(3-308)

308.順其善意,防其邪心,與民同出一道,即民性可善,風俗可美矣。(卷三十五 文子) 【白話】【白話】君主依從百姓善的意念,防止百姓邪念產生,與百姓共同遵循善道而不變,才可以使百姓棄惡從善、民風趨於淳厚。 【日本語訳】民の善意に従い、邪念が起こ…

群書治要三六〇(3-307)

307.君子之御下也,民奢,應之以儉;驕淫者,統之以理。未有上仁而下賊,讓行而爭路者也。故孔子曰:「移風易俗。」豈家令人視之哉?亦取之於身而已矣。(卷四十 新語) 【白話】君王治理百姓,民風奢侈了,就提倡勤儉;民眾驕縱放蕩,就提倡倫理道德的教化…

群書治要三六〇(3-306)

306.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卷十四 漢書二) 【白話】如今人們背離農業趨向商業,食用糧食而不耕種的人口眾多,這是天下的大害;奢侈浪費的風氣日益增長,這是天下的大禍。 【日本語訳】今になっ…

群書治要三六〇(3-305)

305.今使列肆①賣侈功,商賈②鬻(yù)③僭(jiàn)服④,百工⑤作淫器⑥,民見可欲⑦,不能不買,賈人之列,戶蹈踰侈矣。故王政一傾,普天率土,莫不奢僭者,非家至人告,乃時勢驅之使然。此則天下之患一也。(卷四十五 崔寔政論) 【注釈】①列肆:謂成列的商鋪。②商…

群書治要三六〇(3-304)

304.天下多忌諱①,而民彌貧。民多利器②,國家滋昏。人多伎巧③,奇物④滋起。法物滋彰,盜賊多有。(卷三十四 老子) 【注釈】①忌諱:指禁戒。②利器:謂權謀。③伎巧:即智巧。伎,與「技」同。④奇物:奇麗奢華之物。 【白話】君主的禁令愈多,人民動輒得咎,…

群書治要三六〇(3-303)

303.廉隅①貞潔者,德之令也;流逸奔隨者,行之污也。風有所從來,俗有所由起。疾其末者,刈(yì)②其本;惡其流者,塞其源。夫男女之際,明別其外內,遠絕其聲音,激厲其廉恥,塗塞其虧隙,由尚有胸心之逸念,睇盻(dì pàn)③之過視,而況開其門,導其徑者乎?…

群書治要三六〇(3-302)

302.商賈在朝,則貨財上流①;婦言②人事,則賞罰不信;男女無別,則民無廉恥。而求百姓之安③、兵士之死節④,不可得也。(卷三十二 管子) 【注釈】①貨財上流:因賄賂風行而使財富流向朝廷及官吏手中。②婦言:后妃妻妾之言。③安:《治要》「商務本」斷句為:…

群書治要三六〇(3-301)

301.世治則小人守正,而利不能誘也;世亂則君子為姦,而刑不能禁也。(卷四十一 淮南子) 【白話】在太平盛世,小人都能堅守正道,財利也不能引誘他們;世道混亂,連君子都做姦邪之事,刑法也不能禁止。 【日本語訳】太平な盛世にいると、心の卑しい者でも…

群書治要三六〇(3-300)

300.禮俗不一,職位不重,小臣咨度,庶人作議,此衰國之風也。君好謙,臣好逸,士好遊,民好流,此弱國之風也。君臣爭明,朝廷爭功,士大夫爭名,庶人爭利,此乖國之風也。上多欲,下多端,法不定,政多門,此亂國之風也。以侈為博,以伉(kàng)①為高,以濫…

群書治要三六〇(3-299)

299.年穀豐稔(rěn)①,風俗未乂(yì)②。夫風俗者,國之脈診也,不和,誠未足為休③。《書》曰:「雖休勿休。」況不休而可休④乎?(卷四十五 崔寔政論) 【注釈】①稔:莊稼成熟。②乂:安定。③休:美善。④休:停止。 【白話】(目前)每年種植的農作物收成很好,…

群書治要三六〇(3-298)

298.城郭溝渠①,不足以固守;兵甲勇力,不足以應敵;博地②多財,不足以有眾。唯有道者③,能備患於未形也。(卷三十二 管子) 【注釈】①城郭溝渠:城郭,城牆。城指內城的牆,郭指外城的牆。溝渠,此指為防守而挖的水道。②博地:廣闊的土地。③有道者:此處指…

群書治要三六〇(3-297)

297.屋焚而人救之,則知德①之;年老者,使塗隙戒突②,故終身無失火之患,而不知德也。入於囹圄,解於患難者,則三族③德之;教之以仁義慈悌,則終身無患,而莫之德。夫禍亦有突,賢者行天下,而務塞④之,則天下無兵患矣,而莫之知德也。故曰:「聖人治於神⑤…

群書治要三六〇(3-296)

296.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也,故常戰慄,不敢諱亡。孔子所謂富貴無常,蓋謂此也。(卷十五 漢書三) 【白話】(劉向進諫說:)從古到今,沒有不滅亡的國家,所以賢明的君主心中常懷恐懼,不敢忌諱談及亡國。孔子所說的「富貴無常」,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

群書治要三六〇(3-295)

295.《象》曰:水在火上,既濟①。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卷一 周易) 【注釈】①既濟:第六十三卦。離下坎上。離為火,坎為水。孔穎達先生《周易正義》說:「水在火上,炊爨之象,飲食以之而成,性命以之而濟,故曰『水在火上,既濟』也。」 【白話】既濟卦…

群書治要三六〇(3-294)

294.夫禍之始也,猶熛(biāo)①火蘖(niè)足②也,易止也;及其措③於大事,雖孔子墨翟(dí)④之賢,弗能救也。(卷三十六 尸子) 【注釈】①熛:火焰。②蘖足:清代汪繼培先生認為「足」字衍。蘖,樹木砍去後從殘存莖根上長出的新芽,泛指植物近根處長出的分枝。③措…

群書治要三六〇(3-293)

293.子曰:「以不教民①戰,是謂棄之。」(卷九 論語) 【注釈】①不教民:此三字構成一個名詞,即「不教之民」,指沒有學習戰鬥技能、平時也沒有接受道德教育的人民。若無道德教育做基礎,便無戰鬥意志,作戰也必然失敗。 【白話】用沒有受過軍事訓練及道德…

群書治要三六〇(3-292)

292.賞不踰時,欲民速得為善之利也;罰不遷列①,欲民速睹為不善之害也。[賞功不移時,罰惡不轉列,所以勸善懲惡,欲速疾也。](卷三十三 司馬法) 【注釈】①遷列:移動行列。「罰不遷列」指懲罰要就地執行。 【白話】(軍隊中)獎賞不錯過時機,為的是使…

群書治要三六〇(3-291)

291.穰苴(ráng jū)①曰:「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軍②約束③,則忘其親;援枹(fú)鼓④之急,則忘其身。」(卷十二 史記下) 【注釈】①穰苴:齊國人,春秋末期軍事家。田氏,名穰苴,任司馬,曾率兵擊退晉、燕軍,治軍嚴整,深通兵法。②臨軍:謂將出作戰。③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