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印光法师文钞 白话-增广・卷三

栖真常住长年念佛序

念佛法门,其来尚矣。以吾人一念心性,犹如虚空,常恒不变,虽常不变,而复念念随缘。不随佛界之缘,便随九界之缘,不随三乘之缘,便随六道之缘,不随人天之缘,便随三途之缘。 念佛法门,它的来由是非常久远的。因为我们的一念心性,好像虚空一样,永远不会…

生西金鉴序

(后改作净土清钟) 娑婆世界,以音声作佛事,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离。而芸芸众生,迷真逐妄,背觉合尘。久经长劫,轮回生死。 娑婆世界,用音声来作佛事;生死苦海,如果不念佛就不能出离。而芸芸众生,迷惑真性,追逐妄尘,背离觉性,合于尘境。经长久劫…

因果录序

因果报应者,乃人事与天理或顺或逆之影响也。故书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1]。 因果报应,是人事与天理或随顺或违逆的影响。所以《尚书》中说:顺道吉祥,逆道凶险,吉凶之报,如影之随形,响之应声,没有不报的。 人虽至愚,断无幸灾乐祸,避吉趋凶,愿…

慈悲道场忏法随闻录序

(俗称梁皇忏) 吾人之心,体本明净,由无明故,烦惑遂生。烦惑既生,便成昏浊,而明净之体,遂为隐没,实未尝减损一丝毫也。 我们这个心,体性本来光明清净,由于无明的缘故,烦惑便由此生起。烦惑既然生起了,心于是就昏浊了,光明清净的体性,因此就隐没…

近代往生传序

如来调御众生,随机说法,虽权实顿渐不同,大小偏圆有异,要皆为令众生,亲证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而已。 如来调御众生,随机说法,虽然有权、实、顿、渐的不同,大、小、偏、圆的差异,主要都是为了令众生,亲证即心本具的真如佛性罢了。 然此佛性,即心本具…

儒释一贯序

儒释无二道,生佛无两心。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切有情,皆禀真如佛性而得建立故。然复生佛迥殊,凡圣各异者,以因地之迷悟不同,修德之逆顺各别也。 儒教与佛教并非不同的路,众生与佛陀不是有着差别的心。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切有情,都是禀着真…

金刚经功德颂序

六度[1]者,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要法也。然五度如盲,般若如导。五度无般若,不能究竟到彼岸,不得称为波罗蜜。 六度,是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重要之法。然而前五度如盲人,般若度如引导。前五度如果没有般若度,不能够究竟到彼岸,不得称为波罗蜜…

上海世界居士林佛学研究丛书序

众生与佛,心性一如,了无优劣,及与增减。而佛则安住寂光,众生则轮回生死者,以悟与未悟,及顺修逆修之所致也。 众生与佛,心性一如,没有优劣,没有增减。而佛陀安住在常寂光土,众生却轮回生死,这是因为觉悟与不觉悟,以及随顺修德,背逆修德所导致的。…

教观纲宗释义纪重刻序

教海汪洋,莫测深广,不有指归,则茫无所趣。故陈隋智者大师,以五时八教,判释如来一代所说之法,具显如来出世本怀,唯欲一切众生同成觉道。 教法如汪洋大海,深广莫测,如果没有指归,就茫然无所趣向。所以陈隋朝的智者大师,以五时八教,判释如来一代所说…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缘起序

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皆由时节因缘而为发起,故古德云,时节若至,其理自彰。诚然诚然。光以庸劣百无一能,寄食普陀山法雨寺三十二年。 世出世间一切诸法,都是由于时节因缘而为发起,所以古德说:时节因缘如果成熟,真理自然彰显。确实如此,确实如此。我平庸…

心经浅解序

详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此无差别之心,虚灵洞彻,澄湛常恒,即寂即照,非有非空,绝凡圣之名称,无生灭之幻象。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没有差别的心,虚灵洞彻,澄湛常恒,即寂即照,非有非空,断绝一切凡圣的名称,没有任何生灭的幻象。 离心缘相…

佛遗教经解刊布流通序

甚矣佛恩之广大周遍而无有穷尽也。何以言之,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作佛。但以迷而未悟,遂致反以佛性功德之力,妄于六尘境中,起贪瞋痴,造杀盗淫,由惑造业,由业受报,久经常劫,轮回六道,了无出期。 太奇妙了啊!佛的恩德广大,周遍法界而无有穷尽…

金刚经石刻序

金刚经者,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上求下化之标准也。其曰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以众生心性,当体即是无余涅槃,但以迷故,幻成生死轮回之相。 《金刚经》,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上成佛…

京师第一监狱于甲子元旦普说三归五戒序

众生心性,与佛无异。但以迷而未悟,故长作众生。华严如来出现品云,奇哉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众生的心性,与佛没有两样。只是因为迷惑尚未觉悟,所以长久作众生。《…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人生世间,祸福吉凶,相为倚伏。其所得损益,唯在人之善用心与否耳。诸佛愍自己与一切众生,为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之所逼恼。因思所受苦报,由于过去恶业所感。而所造恶业,由于当六尘境,不了如幻如化,妄起贪瞋痴心之所致也。 人生在世,祸福吉凶,互相依存转…

净土释疑序

佛法深广,犹如大海,博地凡夫,孰能穷源彻底,一口吸尽。虽然,倘能生正信心,自可随己分量,各得其益。譬如修罗香象,及诸蚊虻,饮于大海,各取饱腹而已。 佛法深广,犹如大海,博地凡夫,谁能穷源彻底,一口吸尽。虽然如此,倘若能够生起正信,自然可以随…

鄞(yín)县至邱隘镇修诸桥梁征信录序

民生日用,事务多端。若不假往来交通,彼此酬酢,则一事无成,而生计将随之断绝矣。以故平治道路,为治国平天下之急务。 人民生活日常所用,事务非常繁多。如果不假借来往交通,彼此应酬交往,就会一事无成,而生活用度也将随之断绝了。所以整平修治道路,是…

金山江天禅寺传戒序

如来以三事故,令正法久住于世,众生悉蒙度脱。三事者何,曰戒定慧。以众生一向背觉合尘,轮回六道。今欲令其背尘合觉,趣证涅盘。 如来以三桩事,令正法久住于世间,众生全都得蒙度脱。哪三桩事呢?就是戒定慧。因为众生一向背觉合尘,轮回六道。现今想使众…

新昌大佛寺修筑放生池募缘序

儒者以忠恕胞与为怀,必须推己及人,以至于物,方有实际。释氏以慈悲济度为事,是故悯诸物类,皆具佛性,欲行救援。无奈世人杀生食肉,相习成风,不知其非。致使生生世世,展转互杀,了无已时,可不哀哉。 儒家学者以尽忠、仁恕、泛爱为怀,必须推己及人,以…

重刻水陆仪轨序

甚矣佛恩之广大周遍,而靡有孑遗也。初成正觉,说所证法。唯法身大士,方能与会。人天凡小,不见不闻。 太伟大了啊!佛恩的广大周遍,而没有遗漏者。佛最初成等正觉,宣说所证大法。唯有法身大士,方才能够领会。人天凡夫小乘,看不见,听不到。 于是为实施…

扬州普照寺同戒录序

如来大法,普被九界。上圣下凡,咸资钧陶。虽法门无量,不易悉说。而总举大纲,维戒定慧。 如来大法,普被九界。上至圣贤下至凡愚,全都蒙受熏陶成就。虽然法门无量,不容易全部都说。而总举大纲,就是戒定慧。 良以入道之要,初则以戒执身,次则以定静虑,…

以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诫神勿享肉食序

(代安徽黟县卢智睿居士作) 谨按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由罪福因缘,轮回六道。若不力修戒定慧,以期断尽贪瞋痴。及生信发愿,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则无由出离。 按照佛所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由于罪福因缘,轮回六道。如果不努力修习戒…

十三经[1]读本序

天地以阴阳二气,化生万物。圣人以诚明一致,教育群萌。其为道也,横布万邦,竖传万世,有识皆遵,无思不服。虽有圣人复生,不能另立一法。亦不过发挥诚明之道,令其彻底圆彰,和盘托出而已。 天地以阴阳二气,化生万物。圣人以诚心明德合一,来教育人民。这…

阿弥陀经直解序

吾人一念心性,直下与释迦弥陀,无二无别。而释迦弥陀,已成佛道于尘点劫前。又复数数示生,数数示灭,以行化导。欲令吾人,继其芳踪。 我们的一念心性,当下与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无二无别。而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在尘点劫前,已成佛道。又再多次示现…

乐清虹桥净土堂序

净土法门者,乃如来普度众生,最圆顿直捷广大简易之法门也。何以言之。以一切法门,皆须断尽见思二惑,方了生死。而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 净土法门,是如来普度众生,最圆顿直捷,广大简易的法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切法门,都必须断尽见思二…

西方公据[1]重刻序

净土法门,乃如来普度众生之特别法门也。如来愍念众生,示成正觉。俯顺群机,循循善诱。大根则令其悟一心之具造,断惑证真,以直趣菩提。小器则令其明三世之因果,趋吉避凶,为入道方便。 净土法门,是如来普度众生的特别法门。如来愍念众生,示现成等正觉。…

募修云谷禅师塔院序

缅维得道高僧,于千百年后。或有见其肖像,读其著述,经历其栖迟之地,瞻仰其閟(bì)藏之塔。皆能令人生惭愧心,生景慕心。奋发大志,力修净业。以期远追宏猷,振兴法道。俾如来慧命,相续不断。不致有负人与天地并称三才,僧与佛法同名三宝者,明云谷禅师,…

佛光月报序

佛光者,十法界凡圣生佛,即心本具之智体也。此体灵明洞彻,湛寂常恒。不生不灭,无始无终。竖穷三际,而三际由之坐断。横遍十方,而十方以之消融。谓之为空,则万德圆彰。谓之为有,则一尘不立。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在凡不减,在圣不增。 佛光,是十法界凡…

观无量寿佛经石印流通序

法身本体,圆离名相。寂光真境,不属根尘。非有非空,五眼莫之能觑(qù)。非心非色,四智从何以宣。寂照虚通,真如净妙。万德具备,一法不形。佛净常住,尚不可称。生秽轮回,岂复能立。此实生佛本具之理体,无上菩提之法源也。 法身本体,圆离一切名称形相。…

观河集重刻序

夫心者,世出世间诸法之本也。若能彻悟自心,则观一切法,悉是自心之所流露。观一切生灭迁变境界,悉是常住寂灭真如实相。 心者,是世出世间诸法的根本。如果能够彻悟自心,那么观一切法,都是自心的流露。看一切生灭迁变的境界,全是常住寂灭的真如实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