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印光法师文钞 白话-三编补

印光法师文钞三版封二题辞

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无不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邦。 一切佛经,以及一切阐扬佛法的书籍,全都是令人趋吉避凶,改过向善。明白三世因果,认识本自具有的佛性。出离生死苦海,往生极乐莲邦。 …

安士全书题辞

此书虽名善书,实同佛经,以其中非引佛经之文,即案佛经之义。读者当与佛经一目视之。理宜洁净恭敬,不可污秽亵渎。 这本书虽然名为善书,实际等同佛经,因为书中不是引用佛经之文,就是依照佛经之义。读者应当将这本书与佛经一样看待。理应洁净恭敬,不能污…

新建鼓山涌泉寺放生园碑记

天地之大德曰生,故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佛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故割肉喂鹰,舍身饲虎,种种说法,令得度脱。 天地的大德为生,所以万物一并化育而不加害。佛视一切众生,犹如同一孩子。所以割肉喂鹰,舍身饲虎,说种种法,令众生得以度脱。 良以一切众生,…

普济寺建如意寮开念佛堂功德碑记

普陀名山,乃大士示迹之胜地。普济禅寺,实四众祈福之道场。以故历朝钦敬,举世尊崇。一切善信,中外人民,各欲礼拜以投诚,不惮梯山而航海。 普陀名山,是观音大士示现化迹的胜地。普济禅寺,实在是四众弟子祈福的道场。所以历朝历代受到人们的钦仰敬重,举…

普陀山加修码头碑记

普陀为观音大士道场,善信朝礼者,经年不绝。而近岸水浅,船不能靠,非赖人背,莫由登岸。且石聚泥中,滑难措足,稍有不慎,即便颠仆。 普陀山是观音大士的道场,善信来朝拜的人,常年不绝。而近岸的海水太浅,轮船不能靠岸,若不靠人背,就无法登岸。而且有…

龙寿庵捐资置田永供道粮功德碑记

普陀为观音大士应化道场,龙寿乃四众祈福常住兰若[1]。溯我大士于无量劫前,早成佛道。以慈悲誓愿,了无穷尽,故于十方无尽世界海中,普现色身。或现佛身,或三乘身,或六道身,或山川桥梁,池井屋宇等无情身种种,度脱众生。法华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

灵岩山起建永年佛七助修大殿功德碑记

大雄宝殿开工以来,工程浩大,工料昂贵。更加年景荒旱,募化维艰,致令工事方面几经困难。所需工费料价除各护法乐捐外,不足尚巨。爰商得印真二老人之同意,发起永年佛七两堂。 大雄宝殿开工以来,工程浩大,人工、材料费昂贵,更加上年成饥荒干旱,募资化缘…

临终舟楫

佛制亡僧焚化,原为令其离分段之假形,而证真常之法身也。故自佛立制以来,僧众奉为常规。奈法道陵夷[1],延久弊生。如今释子,率以焚化了事,不依制度。每有以病者临脱气时,遽为穿衣搬动。及入龛一二日,即行焚化者。可谓大违佛制矣。 佛制亡僧焚化,原本…

驳守培法师一心念佛即得往生论-2

【附 守培法师一心念佛即得往生论】 或问云,信愿念为净土法门三种资粮,势如鼎足,缺一不可。灵峰蕅益大师云,念佛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一心不乱,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吾师何为以一心念佛即得往生,于古人得无异乎。 有人…

驳守培法师一心念佛即得往生论-1

窃谓末法世界,于禅教律中,能断惑证真,现身即出生死轮回之外者,实难其人,以仗自力故。唯净土法门,则不论上中下根,但具信愿,皆可往生,仗佛力故。 我认为末法世界,在禅宗、教下、戒律等宗派中,能够断惑证真,现身就能出离生死轮回之外的,实在很难有…

三转四谛法轮[1]略释

初示相转,谓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召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二劝修转,谓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三作证转,谓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 初、示相转…

心经经义略说

此经要义,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二句。乃结集经者,撮取菩萨所说之纲要,而著此二语耳。 此经的要义,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两句。是结集经的人,撮取(观世音)菩萨所说的纲要,而著此两句。 色不异空之空,不可作空无之空解。以空无之空,是顽…

沈荷生生西决疑

(印光大师评,沈授人录) 世出世间一切诸事,皆由内因外缘而得成就。荷生小子,宿世固有善根。若不蒙其父教令念佛求生西方,并预闻临终助念之益者,决难正念昭彰,念佛而去。 世间、出世间一切事,都是由内因、外缘(相互作用)而得以成就。沈荷生这小伙子…

上堂法语(六七)为河南光州何明府为父母求寿上堂法语

(父子同作知县) 洙泗[1]渊源通灵津[2] 未叩禅关[3]那知音性与天道触处是 孝心切处见佛心 洙泗渊源通灵津 未叩禅关那知音性与天道触处是 孝心切处见佛心 兹有护法信官,〇〇何公,为祈令严〇〇,令慈〇〇,寿山耸峻,福海洪深,爵位高升,身心康泰。不惮梯…

上堂法语(六六)为本厅〇镇台上堂法语

诗咏干城[1]与爪牙[2] 威镇四夷卫中华更有一般奇特处 赤心拥护法王家 诗咏干城与爪牙 威镇四夷卫中华更有一般奇特处 赤心拥护法王家 兹有本厅护法信官,总戎〇军门[3]大人,前者因事来山,顶礼普门大士,用祝国界安宁。复欲广结良缘,普供大众。以公务无暇,…

上堂法语(六五)为本厅张镇台[1]上堂法语

多生深植善根苗 屏翰[2]法门卫圣朝若问西来第一义 请看旭日出云霄 多生深植善根苗 屏翰法门卫圣朝若问西来第一义 请看旭日出云霄 兹有本厅护法信官,总戎大人,连胜张公,同夫人李氏,少爷〇〇,来山进香,顶礼圆通大士。上祝国运昌泰,启建水陆道场。用荐考…

上堂法语(六四)盛宫保[1]千僧斋上堂法语

(求寿) 虞廷[2]曾咏股肱[3]良 中外协和庶事康宿受如来亲付嘱 永为梵宇作金汤[4] 虞廷曾咏股肱良 中外协和庶事康宿受如来亲付嘱 永为梵宇作金汤 兹有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〇〇界下人氏,寄居本省松江府上海县,〇〇庙界下,护法信官[5],议和钦差大臣,…

上堂法语(六三)京都白云观方丈道士高仁峒设千僧斋上堂法语

三教由来共根源 根源起处莫颟顸一轮明月当空照 万水千江影尽圆 三教由来共根源 根源起处莫糊涂一轮明月当空照 万水千江影尽圆 兹有京都白云观方丈,护法道友,仁峒高公,禀柱下[1]之真传,作玄门[2]之领袖,踞白云之丈室,为黄冠之依归。欲参普门,故朝第一…

上堂法语(六二)

惭愧为服忍辱衣 欲证法身勿暂离万行由斯皆具足 速成无上佛菩提 惭愧为服忍辱衣 欲证法身勿暂离万行由斯皆具足 速成无上佛菩提 信戒闻舍,慧及惭愧,名为七圣法财[1],洵属出尘要道。前五为财,后二为守财人。财无人守,随即亡失。以故惭愧二法,更为切要。惭…

上堂法语(六一)

五戒全体是五常 直同两镜各交光虽云教理分通局 总为群迷还故乡 五戒全体是五常 直同两镜各交光虽云教理分通局 总为群迷还故乡 五戒大旨,不异五常[1]。但其制有亲疏,而其益有远近。若合而明之,则不杀,即是仁。不盗即是义。不邪淫,即是礼。不妄语,即是信…

上堂法语(六十)

严净毗尼孝道隆 佛乘深植此心中世间出世咸依止 万别千差一贯通 严净毗尼孝道隆 佛乘深植此心中世出世间咸依止 万别千差一贯通 世出世间,罔不以孝为本。欲尽孝道,必须严持净戒。盖以至德要道,儒释同宗。而现生后世,利益殊致。先意承志[1],服劳奉养,竭己…

上堂法语(五九)

持戒定能脱苦轮 须同形影两无分我人四相尽捐却 克证真常法性身 持戒定能脱苦轮 须同形影两无分我人四相尽捐却 克证真常法性身 夫戒者,入道之初基,却恶之前阵[1]。伐烦恼树之利斧,愈生死病之神丹。十方诸佛,依之而证菩提。一切菩萨,由之而得解脱。无尽法…

上堂法语(五八)

四宏三聚义无边 罄摄法门妙莫诠三世如来从此出 圣凡判自犯持间 四宏(誓愿)三聚(净戒)义无边 罄摄法门妙莫诠三世如来从此出 圣凡判自犯持间 佛说一切法,治一切心。众生之心病无量,如来之法药亦无量。然总举大纲,取要而言,三聚净戒,四宏誓愿,摄无不…

上堂法语(五七)

自心清净了无尘 凡则日昏圣日新若肯严持佛禁戒 云收雾散见天真 自心清净了无尘 凡则日昏圣日新若肯严持佛禁戒 云收雾散见天真 真源湛寂,觉海澄清。本无能所之端,岂有凡圣之迹。但由瞥尔情生,偶然失念。遂致识浪陡起,鼓动于真源。妄波勃兴,翻腾于觉海。…

上堂法语(五六)

有慧无福慧不真 有福无慧福不纯福慧具足成正觉 福慧俱无久沉沦 有慧无福慧不真 有福无慧福不纯福慧具足成正觉 福慧俱无久沉沦 欲成无上觉道,必须福慧具足。欲得福慧具足,须入净戒华屋。法门无量,不出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总名出世福德。般若…

上堂法语(五五)

无作戒体[1]生佛齐 佛曾觉悟生曾迷若于当念忘能所 立地圆成佛菩提 无作戒体生佛齐 佛曾觉悟生曾迷若于当念忘能所 立地圆成佛菩提 无作戒体,微妙莫比。心不能思,口不能拟。包十虚而有余,穷三际而无已。仰之弥高,不见其巅。探之弥深,莫测其底。为诸佛之本…

上堂法语(五四)

戒为无上菩提因 能使凡身作佛身心性本来无二体 随缘转变在当人 戒为无上菩提因 能使凡身作佛身心性本来无二体 随缘转变在当人 心性无常,从违莫定。习于恶则易,习于善则难。举目滔滔,尽弃本而逐末。居心抑抑[1],孰逆流而归源。故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2]…

上堂法语(五三)

三戒威力不可测 能转三毒成三德佛智全在众生心 逆流便可度无极[1] 三戒(律仪戒、定共戒、道共戒)威力不可测 能转三毒成三德佛智全在众生心 逆流便可度无极 众生心性,与佛无二。以迷昧故,妄起无明。由贪瞋痴,造杀盗淫。互相报复,轮转生死。忽升忽降,头…

上堂法语(五二)

罪从心起将心忏 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罪二俱不可得 彻见自性大法王 罪从心起将心忏 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罪二俱不可得 彻见自性大法王 心本清净,由迷昧而反为恶源。身堪载道,因妄念而翻作罪薮。以故于六尘境,起颠倒心。不了本空,妄生贪著。直同狂象无钩,猿猴得…

上堂法语(五一)

戒为苦海度人舟 直越洪波到岸头三业精纯无毁犯 超凡入圣乐优游 戒为苦海度人舟 直越洪波到岸头三业精纯无毁犯 超凡入圣乐优游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初成正觉,便制波罗提木叉戒法。陶铸凡圣,范围九界。普令法界有情,同成无上觉道。故梵网经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