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懂

印光法师文钞

群書治要三六〇-群書治要三六〇Ⅲ

群書治要三六〇(3-300)

300.禮俗不一,職位不重,小臣咨度,庶人作議,此衰國之風也。君好謙,臣好逸,士好遊,民好流,此弱國之風也。君臣爭明,朝廷爭功,士大夫爭名,庶人爭利,此乖國之風也。上多欲,下多端,法不定,政多門,此亂國之風也。以侈為博,以伉(kàng)①為高,以濫…

群書治要三六〇(3-299)

299.年穀豐稔(rěn)①,風俗未乂(yì)②。夫風俗者,國之脈診也,不和,誠未足為休③。《書》曰:「雖休勿休。」況不休而可休④乎?(卷四十五 崔寔政論) 【注釈】①稔:莊稼成熟。②乂:安定。③休:美善。④休:停止。 【白話】(目前)每年種植的農作物收成很好,…

群書治要三六〇(3-298)

298.城郭溝渠①,不足以固守;兵甲勇力,不足以應敵;博地②多財,不足以有眾。唯有道者③,能備患於未形也。(卷三十二 管子) 【注釈】①城郭溝渠:城郭,城牆。城指內城的牆,郭指外城的牆。溝渠,此指為防守而挖的水道。②博地:廣闊的土地。③有道者:此處指…

群書治要三六〇(3-297)

297.屋焚而人救之,則知德①之;年老者,使塗隙戒突②,故終身無失火之患,而不知德也。入於囹圄,解於患難者,則三族③德之;教之以仁義慈悌,則終身無患,而莫之德。夫禍亦有突,賢者行天下,而務塞④之,則天下無兵患矣,而莫之知德也。故曰:「聖人治於神⑤…

群書治要三六〇(3-296)

296.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也,故常戰慄,不敢諱亡。孔子所謂富貴無常,蓋謂此也。(卷十五 漢書三) 【白話】(劉向進諫說:)從古到今,沒有不滅亡的國家,所以賢明的君主心中常懷恐懼,不敢忌諱談及亡國。孔子所說的「富貴無常」,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

群書治要三六〇(3-295)

295.《象》曰:水在火上,既濟①。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卷一 周易) 【注釈】①既濟:第六十三卦。離下坎上。離為火,坎為水。孔穎達先生《周易正義》說:「水在火上,炊爨之象,飲食以之而成,性命以之而濟,故曰『水在火上,既濟』也。」 【白話】既濟卦…

群書治要三六〇(3-294)

294.夫禍之始也,猶熛(biāo)①火蘖(niè)足②也,易止也;及其措③於大事,雖孔子墨翟(dí)④之賢,弗能救也。(卷三十六 尸子) 【注釈】①熛:火焰。②蘖足:清代汪繼培先生認為「足」字衍。蘖,樹木砍去後從殘存莖根上長出的新芽,泛指植物近根處長出的分枝。③措…

群書治要三六〇(3-293)

293.子曰:「以不教民①戰,是謂棄之。」(卷九 論語) 【注釈】①不教民:此三字構成一個名詞,即「不教之民」,指沒有學習戰鬥技能、平時也沒有接受道德教育的人民。若無道德教育做基礎,便無戰鬥意志,作戰也必然失敗。 【白話】用沒有受過軍事訓練及道德…

群書治要三六〇(3-292)

292.賞不踰時,欲民速得為善之利也;罰不遷列①,欲民速睹為不善之害也。[賞功不移時,罰惡不轉列,所以勸善懲惡,欲速疾也。](卷三十三 司馬法) 【注釈】①遷列:移動行列。「罰不遷列」指懲罰要就地執行。 【白話】(軍隊中)獎賞不錯過時機,為的是使…

群書治要三六〇(3-291)

291.穰苴(ráng jū)①曰:「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軍②約束③,則忘其親;援枹(fú)鼓④之急,則忘其身。」(卷十二 史記下) 【注釈】①穰苴:齊國人,春秋末期軍事家。田氏,名穰苴,任司馬,曾率兵擊退晉、燕軍,治軍嚴整,深通兵法。②臨軍:謂將出作戰。③約…

群書治要三六〇(3-290)

290.夫將師①者,必與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敵乃可加②。昔者良將之用兵也,人有饋③一簞(dān)④醪(láo)⑤者,使投諸河,與士卒同流而飲之。夫一簞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軍之士,思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⑥己也。(卷四十 三略) 【注釈】①師:當為「帥」字之…

群書治要三六〇(3-289)

289.武王曰:「士高下豈有差乎?」太公曰:「有九差。」武王曰:「願聞之。」太公曰:「人才參差①大小,猶斗(dǒu)②不以盛石(dàn)③,滿則棄矣。非其人而使之,安得不殆④?多言多語,惡口惡舌,終日言惡,寢臥不絕,為眾所憎,為人所疾,此可使要問閭里⑤,察…

群書治要三六〇(3-288)

288.夫總文武者,軍之將也;兼剛柔者,兵之事也。凡人之論將,恆觀之於勇。勇之於將,乃數分之一耳。夫勇者輕命,而不知利,未可也。(卷三十六 吳子) 【白話】文武雙全的人,才可做軍隊的將領;剛柔並濟的人,才可以指揮作戰。通常人們評論將領,往往只著…

群書治要三六〇(3-287)

287.武王問太公曰:「論將之道奈何?」太公曰:「將有五才十過。所謂五才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則不可犯,智則不可亂,仁則愛人,信則不欺人,忠則無二心。所謂十過者:將有勇而輕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貪而喜利者,有仁而不忍於人者,有智而心怯者…

群書治要三六〇(3-286)

286.會①聞,用師觀舋(xìn)②而動。德刑政事典禮不易,不可敵也。(卷五 春秋左氏傳中) 【注釈】①會:士會自稱。祁姓、士氏,名會,字季,因被封於隨、范,以邑為氏,別為范氏,諡武,又被稱為士季、隨會、隨季、范子、范會、武季、隨武子、范武子。是士蔿之…

群書治要三六〇(3-285)

285.歷觀古今,用兵之敗,非鼓之日也,民心離散,素行①豫②敗也;用兵之勝,非陣之朝(zhāo)③也,民心親附,素行豫勝也。(卷四十七 政要論) 【注釈】①素行:平素的行為。②豫:預先,事先。俗作「預」。③朝:日,天。 【白話】縱觀古往今來用兵失敗者,並非…

群書治要三六〇(3-284)

284.同力度①德,同德度義。(卷二 尚書) 【注釈】①度:量度,衡量。 【白話】(周武王說:)兩軍對陣,勢均力敵則看其德行,德行相當則看其出兵是否符合正義。(有德者勝,合義者強。) 【日本語訳】(周の武王は言いました。)両軍が対峙する時、もし勢い…

群書治要三六〇(3-283)

283.怒者逆德①也,兵者凶器也,爭者末節②也,故聖王重③之。夫務戰勝,窮武事④,未有不悔者也。(卷十八 漢書六) 【注釈】①逆德:有背慈善仁愛之事。②末節:卑下的品行。③重:慎重,謹慎。引申為不輕易,難。④窮武事:猶言窮兵黷武。濫用武力,肆意發動戰爭…

群書治要三六〇(3-282)

282.誦先王之書,不若聞其言;聞其言,不若得其所以言;得其所以言者,言弗能言也。故「道可道者,非常道也;名可名者,非常名也。」故聖人所由曰道,所為曰事。道由金石①,壹調不可更;事猶琴瑟,每終改調。故法制禮樂者,治之具也,非所以為治也。(卷三…

群書治要三六〇(3-281)

281.仲弓曰:「古之禁何禁?」孔子曰:「析言破律①,亂名改作,執左道②以亂政者,殺。作淫聲③,造異服,設奇伎奇器,以盪④上心者,殺。行偽而堅,言偽而辨,學非而博,順非而澤⑤,以惑眾者,殺。假於鬼神時日卜筮(shì)⑥,以疑民者,殺。此四誅者,不待時,…

群書治要三六〇(3-280)

280.凡聽五刑之訟①,必原②父子之親、立君臣之義,以權③之;意論輕重④之序、慎測淺深之量,以別之;悉其聰明、致其忠愛,以盡之。(卷十 孔子家語) 【注釈】①凡聽五刑之訟:本段亦見於《禮記・王制》。五刑之訟:墨、劓(yì)、剕(fèi,砍腳,也就是後來的刖…

群書治要三六〇(3-279)

279.非患銚(yáo)①鉏(chú)②之不利,患其舍草而芸苗也;非患無準平③,患其舍枉而繩直也。故親近為過不必誅,是鉏不用也;疏遠有功不必賞,是苗不養也。故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也。(卷四十二 鹽鐵論) 【注釈】①銚:大鋤。②鉏:鋤草翻地的農具。③準平:…

群書治要三六〇(3-278)

278.非佞①折獄②,惟良③折獄,罔非在中。哀敬④折獄,咸庶⑤中正。(卷二 尚書) 【注釈】①佞:善辯,口才好。②折獄:判決訴訟案件。③良:良善。④哀敬:憐恤,同情。⑤庶:庶幾,將近,差不多。 【白話】不是靠巧言善辯能夠斷案,只有善良公正可以斷案,目的無…

群書治要三六〇(3-277)

277.公之於法,無不可也,過輕亦可,過重亦可;私之於法,無可也,過輕則縱姦,過重則傷善。今之為法者,不平公私之分,而辯①輕重之文,不本百姓之心,而謹奏當②之書,是治化在身而走求之也。(卷四十八 體論) 【注釈】①辯:通「辨」,辨析。②奏當:審案完…

群書治要三六〇(3-276)

276.法出而不正,是無法也;法正而不行,是無君也。(卷五十 袁子正書) 【白話】法律頒布而不能做到公正,等於沒有法律;法律公正但是不能施行,等於沒有君王。 【日本語訳】法律を頒布したのに、公正さを守れないのは、法律がないのに等しいことです。法…

群書治要三六〇(3-275)

275.天下之事,以①次為爵祿,以次進士,君子以精德顯。夫德有次則行修,官有次則人靜,事有次則民安。農夫思其疆畔②,百工思其規矩③,士君子思其德行,群臣百官思其分職④。上之人思其一道⑤,侵官⑥無所由,離業無所至。夫然,故天下之道正而民壹。(卷五十 …

群書治要三六〇(3-274)

274.故夫名分定,勢治之道也;名分不定,勢亂之道也。故勢治者不可亂也,勢亂者不可治也。夫勢亂而欲治之,愈亂矣;勢治而治之,則治矣。故聖人治治,不治亂也。聖人為民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愚智遍能知之,萬民無陷於險危也。(卷三十六 商君子) 【白話】…

群書治要三六〇(3-273)

273.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所以備民①也。智者不得過,愚者不得不及。名分不定,而欲天下之治,是猶欲無饑而去食,欲無寒而去衣也,其不幾②亦明矣。一兔走,而百人追之,非以兔為可分以為百,由名之未定也。夫賣兔者滿市,盜不敢取,由名分之定也。…

群書治要三六〇(3-272)

272.為政者,不可以不知民之情,知民然後民乃從令。己所不欲,不施之於人,令安得不從乎?故善政者,簡而易行,則民不變;法存身而民象①之,則民不怨。(卷四十八 體論) 【注釈】①象:效法,仿效。 【白話】治理政事的人不能不了解民情,了解民情然後百姓…

群書治要三六〇(3-271)

271.人之性有仁義之資①,非聖王為之法度,不可使向方②也。因其所惡以禁姦,故刑罰不用,威行如神矣。因其性,即天下聽從;咈(fú)③其性,即法度張④而不用。(卷三十五 文子) 【注釈】①資:稟賦。②向方:歸向正道。方:義方。③咈:違背。④張:設立。 【白話…